城市交通规划与路网规划
…
Q`in Q`nn Q`An
… Q`Pi Q`Pn Q`
…
(二)预测方法
分布交通量的推算法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现在形式法” 或“增长系数法”;另一类是“综合模式法”。 1、增长系数法 具体方法:先从已知的现在OD交通量和交通发生量、吸引 量的增长率(即增长系数)求出OD交通量的近似值,即为将 来OD交通量。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型:
1) 均衡增长系数法 对现在的分布交通量乘以同一发展倍数F,求出将来的分布交通量, 即:
F Q / Q F Qij Qij
2) 平均增长系数 考虑到预估各区所产生的出行量与吸引量的增长系数各不相同M, 将现有的区间出行量乘以出发区和吸引区的平均增长系数,并进 行收敛计算,最后求得将来区间分布交通量。
/ QPi Fi QPi F j Q Aj / QAj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强度指标法
也叫原单位系数法,就是采用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中 的易测指标,分析基年每单位指标产生的交通量,然后乘 以该指标的将来预测值,从而得到将来发生交通量的一种 方法。 常用的强度指标:① 每人产生的交通量; ② 每辆汽车产生的交通量; ③ 各种用地单位面积产生的交通量; ④ 其它社会经济指标产生的交通量。 Q 其公式为: Pi Ei QPi Ei
…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底特律法
(1) Qij Fi G j / F Qij
和平均增长系数法一样,对Q′ij 进行收敛计算。底特律法计算过程 见图3-4。 基准年Qij、 Qpi、 QAi、 Q 预测年Qpi`、 QAi ` 、 Q ` 分布交通量(第m次近似计算)
Q
( m) ij
2 3 Q`31 Q`i1 Q`n1 Q`A1 …
Q`12
Q`13
…
Q`1j
Q`1n
Q`p1
Q`1j Q`nj Q`Aj
任务:推算分布交通量,也就是说要推算i区与j区的区间交通量以及 各区间内部的区间交通量。推算将来分布交通量就可编制将来 OD 表。 退出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式中:Ei 、E`i分别为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经济指标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相关分析法
所谓相关分析法,就是对发生交通量与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 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发生(吸引)交通量模型,利用模型求得将来发 生或吸引交通量的一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相关模型是一元或多元性回归模型: Y= + 1X1+ 2X2+…+ nXn
返回 退出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出行分布
(一)出行分布的含义 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出行数(或称OD交通 量)。预测出行分布,就是根据现状出行分布(OD交通量)和 预测的将来出行产生量(包括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推算将 来的出行分布。
表3-5 将来OD表
n ∑ O D 1 2 3 … j
1
解 由表3-6可知各小区增长系数分别为(由公式(3-9)): F1=G1=2,F2=G2=3,F3=G3=1 则由公式(3-9)有: (1) (1) (1) Q′ 11 =0,Q′ =0 , Q ′ =0 33 22
(1) (1) 同理,Q′ 31 = Q′ , Q′ = Q32 ′ 13
F1 G2 Q′ =10× 2 F1 G3 (1) Q′ 13 =Q13× =20× 2 F2 G1 1) Q′ ( =Q × =10× 21 21 2 F2 G3 (1) Q′ 23 =Q23× =15× 2 (1) (1)
G
(m) i
( m ) Q Aj / Qij
i 1 n
Q
( m) ij
即为分布交通量的预测值 Qij
返回
F ( m ) Q /
i 1
Q
j 1
n
(m) ij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4)佛雷特法(T.J.Frator Method)
Qij G j QPi
(1) ( j ) QAi G j Qij
Q
( m1) ij
Fi
( m1)
G
( m1) j
/F
( m1)
初值的设定 m 0
( 0 ) Qij Qij
增加次数 m m+1 NO
收敛判定 Fi (1) , G (j1) 1.00 ≮ OK
交通发展倍率第m次近似计算 F Q / Q
(m) n i Pi j 1 n (m) ij
城市交通规划与路网规划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一节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 意义和任务
一、概述 城市交通规划必须考虑:
(1)和国土规划、地方规划等上级规划的一致性; (2)城市特点; (3)恰当的城市规模及城市功能布局; (4)与城市其它设施的配合; (5)与土地利用的配合; (6)城市环境的保证与创造; (7)公共投资的规模与效益; (8)技术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9)对目前和长远的适应性。 返回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交通规划步骤示意图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城市发展经济计划
城市各种出行数量的增长 (现状出行数量通过调查统计取得 ,出行增长数量通过推算求出)
社会经济因素
采用公共交通的客运出 行,及其在凶横市用地 分区间的分布
采用个人交通(自行车与 小汽车)的客车出行,及其 在城市用地分区之间的分布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三、交通规划的任务
1.
2.
3.
根据城市的性质、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分析规划年限 内城市的客运量与货运量的变化,居民出行和车辆出行 的次数和流向,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建设投资、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规模及用地布局等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确定 城市客货运输体系。 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提出城市客运与货运 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城市道路网规划提供依据。
Q(1ij) 和 Q(1ij) 交通吸引
n
n
2
如此反复计算,直到F i 、G i =1.00。在实际工作中,可预先给定一个 判定值 (一个微小的正数),只要 Fi ( m) , G (j m) 1.00< ,则计算即告完 成。
返回
(m)
(m)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例3-1 已知1、2、3三个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以及远景各 小区发生和吸引交通量,见表 3-6 。按平均系数法计算 1 、 2 、 3区的将来分布,收敛精度取0.05。
Fi 需作迭代计算。以 、 (1) G 作为第二次近似计算时 i 的增长系数,以表3-7中的 出行分布作为第二次近似 计算的“现状分布”,于 是有:
∑
∑`
55
60
55
75
60
35
170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 F1(1) G2 1.09 1.36 Q Q 25 30.62 2 2 F1(1) G3(1) 1.09 0.58 ( 2) (1) Q13 Q13 30 25.05 2 2 F2(1) G3(1) 1.36 0.58 ( 2) (1) Q23 Q23 30 29.10 2 2 ( 2) 12 (1) 12
本题中
( 2) Q12 ( 2) , Q31 ( 2) Q13 ( 2) , Q32 ( 2) Q23 ( 2 ) Q21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列出表3-8。 经计算可知仍有:
Fi (1) , G (j1) 1.00 ≮
(1) (1)
G 以上面算法相同,再以 F 与 作为第三次近似计算的各小区 i i 增长系数,以一有3-8中的出行分布作为第三次计算的“现状出行 分布”,继续进行计算直到满足收敛精度要求为止。本题经过9 次迭代后方达到要求,其分布如表3-9。(见书P45)
式中:Y为因变量(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X1、X2 … 、Xn为自变 量(人口、经济、汽车保有量等); 为回归常数项; 1、 2…、 n为回归 系数。
下面的指数几何式是预料今后汽车回迅速增加时所有的式子: Y= *X1 1* X2 2…Xn n
选用的变量X指标通常为人口、就业人口、工业产值、人均收入、商品 零售额、汽车保有量等。
退出
一般在进行交通规划时,要有以下资料为依据:
(1)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 (2)城市人口分布与增长; (3)城市路网交通量; (4)车辆保有量及其增长率; (5)城市用地规划; (6)现有路网分析; (7)规划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 (8)城市客货运输有关调查资料。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 =Q12× 12
23 =25 2 2 1 =30 2 3 2 =25 2 3 1 =30 2
23
上述计算结果列于表3-7。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表3-6 扩大OD表(Ⅰ) D O
由表3-7可知:
∑ 30
25 35 90
1 0
10 20 30
2 10
0 15 25
3 20
15 0 3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出行产生
出行产生是某区域人或车的出行总量(即出 行端点数),常以人次/日或车次/日为统计单位。 1. 增长率法
Fi QPi QPi Q Aj F j Q Aj
Fi和 Fj的确定,利用回归模型得到现在发 生量的估计值QPi和将来发生量的估计值Q`Pi, 那么:
货运出行及其在成城市 用地分区之间的分布
决定城市交通路线系 统及其在城市用地分 区间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