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城市社会学研究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 逻辑过程 理论模式 主要目标 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资料收集技术 研究特征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实证主义 科学范式 演绎推理 理论检验 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统计分析 实验、调查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 客观
人文主义 自然范式 归纳推理 理论建构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文字描述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主观
现 存 统 计 资 料 官方统计资料
分析
他人原始数据
二次分析
文字声像文献
内容分析
历史文献
历史比较分析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无结构观察 自由式访问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 定量 定量/定性 定性
四种研究方式中的注意事项
实地研究的过程:
1. 选择研究背景 2. 获准进入 3. 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4. 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 5. 整理和分析资料 6. 报告研究结果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 问卷法 观察法
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 集研究资料
通过填写问卷(或调查表)收集资料
(邮寄问卷、当面访谈、电话访谈)
深入事件现场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观察收集资 料
社会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观察
(1)访谈法
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地谈话,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和原则
特点:
(一)城市社会学把城市社会作为整体来 研究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注重了解社会行 为背后的社会价值观
研究原则: 实事求是地原则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动态研究和静态研究相统一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统一
研究报告的撰写
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
1. 导言 2. 研究设计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或摘要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研究报告的撰写 :
1. 确立主题 2. 拟定提纲 3. 选择材料 4. 撰写报告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导言 :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必须将一问题放到一个较大的背 景中,以便读者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为什 么值得研究。 文献评论: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不能只是简单地 将有关文章的摘要重述一遍,更不能将别人的文章逐字 逐句地写进文献评论中。应先仔细阅读每一篇有关文章 ,寻找那些与自己的研究紧密相关的部分,然后作出评 论。这部分既可单列,也可并入导言。 介绍自己的研究:不是讨论研究内容的细节,而是介绍 研究的基本框架,如研究问题或准备检验的假设是什么 ,主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 强调内容的集中于深入,注重解释 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力图给人以合 理的和深刻的说明。
究来说,这种报告是其表达结果的
最适当的形式。
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 能面面俱到,注重描述的清晰性和 全面性,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 了解。
学术性报告
应用性报告
用作专业杂志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 发表
比较紧凑、严谨
四种研究方式中的注意事项
正式访谈要注意 :
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 一个明确的认识 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 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了解 访谈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 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 突出 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的可靠性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方面的表现 在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访谈员要专心听,并认真 记笔记 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
没有详细的提纲或调查表可循,调查者只是就调查的主题提 一些笼统的问题,求得被调查者的回答
(2)问卷法
通过填写问卷(或调查表)来收集资料的 一种方法。
问卷的一般结构
封面信
首先: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其次: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 再其次: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 最后: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和保密原则
指导语
指导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一)确定研究目的
描述性研究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目标是以科学 的语言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
如:青少年犯罪问题。描述这一现象的现状、犯罪青 少年有哪些背景特征,比如家庭背景、受教育状况等 等
解释性研究
即回答为什么会这样的研究。主要目的 是揭示某一事物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探讨单亲家庭和青少年犯罪 问题之间的关系、探讨受教育程度以及同辈群体与青 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
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 问题
8、注意问题的顺序
问卷调查的类型
个别发送法 集中填答法 邮寄填答法
(3)观察法
研究者深入事 件现场并在自然 状态下通过自身 感官直接收集有 关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的类型
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观察者投身于事件之中,成为所研究对象 的一分子、一个参与者,从“内部”进行 观察。
1、方法论
实证主义(positivism)方法 论——人文主义
(humanistic)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
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定 — 采用实地研究方式,及定性的文献
量的文献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凸现研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客观 — 凸现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
性
主观性
从建立研究假设、变量操作化、数 据资料收集、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直到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假设的检验 都严格按照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进 行
访谈法类型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直接面对面地访问
间接访谈:
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 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结构性访谈法和非结构性访谈法
结构性访谈:
事先制定了较详细的提纲或调查表,并循此发问,故发问比较 规范,回答也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获得的资料便于整理。
非结构性访谈:
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 (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 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 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它是从总体 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 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居民家庭、班级、车间)
非参与观察(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研究者不参与到他所研究的社会活动和社 会情景之中进行观察。观察者以局外人、 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观察。
(4)实验法
通过一个人为控制的实验环境,使某种 待研究现象得以发生,然后将实验对象 分成若干实验组和控制组,并置于同样 的实验环境中,再对实验组进行有控制 的实验变量的刺激,观察其变化与结果, 并对控制组的观察相对照,从中获得各 种观察比较的资料。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 抽样调查VS普查和个案调查
A、误差小 B、调查人员 C、工作量小
基本的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方法
定义
简单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
> 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 n)。(抽签)
预测性研究
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或 社会问题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断。
如:如果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 青少年比较犯罪率较高,那么我们可以预言:随着教 育要求的提高,青少年犯罪现象会减少
(二)研究准备
• 查阅有关文献
实地访谈
(三 )设计研究方案(P223)
方法论 研究方式或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与技术
问题及答案
编码及其他资料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 数字作为代码
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 4、修改并定稿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问卷不宜过长
2、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3、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 短
4、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 多重含义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
2、调查资料的整理
首先资料审核
检查已研究的对象是否属于原定的研究 范围,所获得的资料是否有遗漏,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资料整理
在审核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 条理化和系统化
3、资料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各种逻辑方法通过思维发现知识的基本方法 (文字资料)
运用数学和数学手段处理和加工资料的方法 (数字资料)
二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
研究选题(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准备——设 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论文)
(一)研究选题
社会生活 (Life reality ) 个人经历 (Personal experiences ) 现有文献中寻找
社会生活、个人经历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总体:
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 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如:我们研究北京市大学生择业倾向的社会调查时, 北京市的每一位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整体的元素, 而北京市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调查的总体。
样本
•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 来的部分单位。
比如:从北京总数为人的大学生总体中, 按一定方式抽取1000名大学生就构成该总体的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