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累及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累及
①对宿主细胞直接溶解→膜结合酶→细胞离子 流失死亡。
②细胞毒素→肠毒素。 ③丝状伪足→吞噬,附着,释放作用。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一)肠阿米巴病 (intestinal amoebiasis) 1.部位: 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
重者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受累。 2.病变: 主要为肠壁组织液化性坏死并形成溃疡。
旭血读 日丝六 临虫月 窗。三 ,浮十 遥想日 望联《 南翩人 天,民 ,夜日 欣不报 然能》 命寐, 笔。余 。微江
风县 拂消 晓灭 ,了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成虫:雌雄异体,呈合抱状态
虫卵
尾蚴
钉螺
三、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人与保虫宿主(牛、猪和鼠类) • 传播途径三环节: ✓ 粪便入水 ✓ 钉螺孳生 ✓ 接触疫水 • 人对血吸虫普遍易感,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
升高(青壮年多见) • 感染季节:夏秋季 • 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
阿米巴肝浓肿(Amebic abcess of liver) 肝组织内有一大囊腔,囊壁残留坏死组织呈疏松、破棉絮 状,暗红色似果酱。
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PAS染色)
➢临床表现:
长期发热及右上腹痛,肝肿大及压痛, 全身消耗、黄疸等。 2.肺脓肿 很少见,由肝脓肿蔓延。 3.脑脓肿 极少见,肝或肺脓肿及血道入脑。
慢性患者和包囊携带者是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肠外阿米巴病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1.阿米巴肝脓肿:
最常见,阿米巴痢疾伴肝脓肿高达1.8%~10% ➢ 时间:发病后1-3月内,少数可在数年之后 ➢ 途径:肠壁小v-肠系膜v-门v-肝(右) ➢ 数量:单个多见,位于肝右叶(80%)
一、概述
概念: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 性寄生虫病。
病理特点: 形成血吸虫虫卵结节 临床表现: 发热、腹泄,肝肿大,晚期可
致肝硬化及门脉高压。
分布及危害
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估计有5-6亿人口受 威胁,患病人数达2亿。主要分布于亚洲、非 洲、拉丁美洲。
我国:据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及湖北江陵 西汉男尸体内发现典型血吸虫卵的事实,证明 2100余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已有日本血吸虫病 的流行。1998年抗洪救灾。目前主要分布于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 省市,感染人数865084例(1995)。
阿米巴病
(amoebiasis)
概念: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 种寄生虫病,主要累及结肠,也可移 行到肝、脑、肺及肛周皮肤、泌尿、 生殖等器官,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 泄等症状,故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布: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多见。 我国见于南方,夏季可见于北方。
1.病因:阿米巴——包囊——传染型——小肠 下段滋养体——入肠壁大滋养体——吞噬红细胞 组织碎片——致病型滋养体 2.机制:
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肠阿米巴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杆菌
好发部位 盲肠、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性质 局限性坏死性炎
弥漫性假膜性炎
溃疡深度 较深,烧瓶状
浅在,不规则
溃疡边缘 潜行性、挖掘状
不呈挖掘状
溃疡间粘膜 大致正常
为炎性假膜
症状
轻、发热少
重、常发热
肠道症状 右下腹压痛
左下腹压痛
肠黏膜下层 小静脉末梢
肝
结肠壁静脉
成虫
虫卵
血
液
循
童虫
二、病原学
非洲北部 拉丁美洲、非中部 亚洲(我国)
埃及血吸虫 曼氏血吸血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的发育阶段
钉螺
血吸虫生活史:虫卵——→毛蚴——→胞蚴— —
→尾蚴——→童虫——→成虫。
人和其它哺乳动物是终宿主,钉螺为中间宿主。
成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尾蚴
日本血吸虫
(1)成虫形态:雌雄异体 (2)感染阶段:尾蚴 (3)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 (4)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血管内 (5)中间宿主:钉螺 (6)主要致病虫期:虫卵导致的免疫反应
(1)急性期: ①早期:灰黄色点状坏死或浅表溃疡。
②晚期:烧瓶状溃疡,口小底大,边缘潜行的 溃疡,邻近者可形成窦道,形成大片 溃疡及肠出血、肠穿孔。
坏死组织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交界处可找到滋养体。
阿米巴痢疾(结肠)
结肠有多数大小不等、 形状不整的溃疡,边缘 呈潜行性,呈口小底大 的烧瓶状。
腹泻往往不伴里急后重 腹泻往往不伴里急后重
粪便检查 味腥臭,血色暗红, 镜检红细胞多, 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粪质少,黏液脓血便, 血色鲜红,镜检脓细胞多
(2)慢性期:
溃疡有的愈合,有的扩大,导致肠壁纤维组织 增生及息肉形成,肠壁变厚,变硬,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腹泄、腹痛、常反肿大小不等,大者有小儿头大, 占据整个肝右叶。 组成: 脓肿内为阿米巴溶解组织所致的液化 性坏死物和陈旧性血液混合形成的果 酱样物质,炎症反应不明显。 脓肿壁呈破絮状外观。
镜下: 脓肿壁见未彻底溶化坏死组织及少许炎 细胞,边缘活组织中可见滋养体。周围可 有肉芽组织及纤维包裹形成。
小结
病原体: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好发部位:以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 和直肠常受累。
主要病变:肠壁组织液化性坏死并形成溃疡及 肠出血,穿孔。
临床表现:轻度腹泄、腹痛,常反复发作, 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病人
阿米巴痢疾(结肠) 烧瓶状溃疡
阿米巴痢疾(结肠): 肠黏膜多处坏死,在坏死灶周围 可见大量阿米巴滋养体(↑)及炎性细胞。
急性阿米巴痢疾(结肠): 组织坏死,有单核细胞和 淋巴细胞浸润,可见两个阿米巴大滋养体(a)
毛细血管中的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泄、大便含粘液、血液 及坏死组织,暗红色果酱样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