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大讲堂----中国发展经验解析之第一讲录音整理讲座名称:危机与趋势讲座时间:2010年2月24日18:00-19:30讲座地点:明法201主讲人:温铁军整理人:刘亚洲刘尧环整理日期:2010年2月25日音频名称:0224第一讲录音内容简介:本讲由两幅漫画作为引子,引出中西方话语表达的差异,殖民文化与殖民文化,由此提醒学生注意在大学阶段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接着给出了两个对科学的判断标准:1、看其是否可重复;2、看其逻辑解释能否与其背后的历史经验过程相结合。
本讲的主体内容为分析全球经济危机与发展趋势的讨论。
主要讲了四点:1、什么叫危机规律?;2、危机发生,成本怎么转嫁? 3、怎么进行战略调整?4、调整过程中间,什么样的路径依赖在发生作用。
最后是对下一讲内容简单概述。
结合历史经验过程分析新民民主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三次大规模引进及与由此带来的两次经济危机。
录音原文:[00:00]大家请先看一下这两幅漫画,一个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时候,这时的中国处于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之下;一个是现在,所谓中国龙脖子上挂的,一个是美元符号,一个是银钻,还有一个挂的什么?(。
)什么意思呢?说你是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
你们各位大伙是90年以后出生的,你们知道90年的时候是什么论?(答:中国威胁论。
)错!那时是中国崩溃论,到90年代后期才是中国威胁论,现在说因为你是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所以跟我们一样,是中国责任论。
从崩溃论,到威胁论,再到责任论,背后是什么呢?是典型的殖民主义文化。
到目前为止,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以意识形态(Based on ideology)来看,无外乎是Colonial Culture 殖民文化和De-colonial Culture反殖民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中有无数复杂的问题,但如果你是去分析他的背景,都有colonial,de-colonial殖民化和非殖民化,这种文化是具有对比意义的殖民化的典型。
那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之前的中国崩溃论,不论是说你即将崩溃还是说你构成威胁,都无外乎是殖民化的文化表达,是原殖民者从殖民宗主国的文化出发所做的一个表达,亦或可以叫话语建构Discursive construction。
这些,在今天我们社会炒作的一些话题中都有表现。
我对我自己的学生,从来都提出一个严厉的要求,凡我的学生任何人不得参与社会炒作,因为没有谁在社会炒作中能够真正跳出这个Colonial Culture和De-colonial Culture 两大体系。
所以我在国际会议交往中,先上台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Beyond Ideology,即你要超越意识形态,然后Above Value judgments 站在价值判断之上,也就是去价值化。
好坏对错是孩子的问题,三岁孩子刚会说话不久,刚刚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刚刚有了辨别能力的时候一定会问他妈“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简单地做这样的价值判断绝对不是我们现在进入高校以后所应该形成的思考方式。
大学能够教给你们什么?能够教给你们的首先不是中学阶段要你们背的那些概念和那些支撑概念的解释。
大学应该教给你们什么应该是是怎样思考,当你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更纷繁复杂的世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单说这个事对错----孩子的事。
[05:00]大学,特别是像人民大学这种人文社会科学重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应该说数一数二的大学,教给你们这们学文科的大学生学会什么?应该是学会分析思考能力!由此提一个我经常讲的“科学判断”。
科学的判断标准:1、是否可重复。
2、能否与历史经验过程结合。
先问什么叫科学判断?各位都在学科学,大家知道科学是有限的,人类到现在为止的科学创造和科学发明所形成的科学解释,不仅对自身的解释不到20%,与此相关的医学,相关的生物科学等等这些生命科学的解释,都只不过解释了人不到20%,大部分没有被解释。
对自然界解释的更是微乎其微,大量的自然界现象始终没有被真正意义的科学解释。
因此科学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认为世界,连同认识自身在内,他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
把什么东西当成绝对真理,当成具有普适价值的真理(当然也有很多人强调这,我也不愿意思跟人家争),对此先不要过分绝对化,先不要说Absolutely right绝对正确,Universal right 普遍适用,这个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们说科学,假如说它是个科学成果,它有一个判断标准即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只有在给定的条件下,沿着一定的技术路线,所得出的结果可被重复,这个结果才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结果,尽管它仍然不是完善的,甚至是一定阶段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而不是永久的。
即使现在这个科学结果可被重复,一旦条件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即使给出一定的技术路线,这个路线可被重复,得出的结果也不是原先的结果,就好比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然这说的也太绝对化了)。
所以我们说科学的第一个标准是什么?假如它是个科学成果的话,首先得看它是否可重复。
用英文表达的就是**,说什么呢?就是regulation rules 还是random rules,是规律主义的?那一切都可被科学解释,具有universal right,如果是random rules,那就未必是对的。
有一个大片叫2012,一开始一老师给大家讲课的时候就讲到这个,对于天体而言人类只是非常tiny非常piny很小的一个东西,整个这个大的课题是有规律的呢还是随机的呢?于是就引出了2012人类将遭到灭顶之灾等等。
所以我们说这个可以无尽无此的永远讨论下去的,但以我们现有的科学能够认识到的这些科学结果来看,可重复性似乎还是一个可以被大家当作标准的。
[10:00]接着就要问各位,当人类进入现代化的时候,哪个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可被其他国家重复的?找得到吗?如果找不到,那么这个国家的广义制度---文化,和狭义制度---法律是否可被别国重复?如果重复,那结果是什么?如果你一定要重复,那代价是什么?如果有代价,那这个代价有谁来承受?如果你重复的时候有收益,那这个收益被谁占有?这难道不是更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问题吗?所以请各位注意,如果你们在将来(现在咱们是通识教育)走向各个专业的时候,当然千万不要跟老师争论啊,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老师要教给你们什么,你们知道吗?不知道!老师凭着对信息的单方面垄断向你收取各种费用。
这跟医院也是一样啊,你得什么病你知道吗?你不知道,但医生知道,医生凭着对信息的单方面垄断向你收取各种费用。
所以不要试图跟那些信息单方面垄断的人去争论,因为你将没有学分!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可以思考,当有人告诉你某个东西是rules,是regulation,你自己要先问自己一句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你不要去争,以此来防止自己被忽悠。
大家都知道现在,且不说医药领域是一大忽悠,很多人没病也要把你说成是有病,赵本山忽悠着范伟用一自行车换一双拐还很高兴,最后范伟不得已去办打假公司。
现在到处都是这种,然后再用各种各样的体系和利益分配结构来保证忽悠公司的利益,这就是今天的现实,所以我不主张任何学生在学习阶段去挑战现在regulation去挑战rules,但至少要学会问。
科学与否,第一先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问还是要问的;第二,任何人都可以去建构一个逻辑解释:因为甲而有乙,比如说因为他受了高等教育,他就拿到了高收入。
你画一个纵轴和一个横轴,中间一条曲线,然后说纵轴是受教育年限,横轴是收入,这两个在一维的空间中做一个曲线是真的吗?建立一个因果关系然后就说是regulation,是吗?当然不是!在我们这个空间里面有多少线,能形成多少曲线?这些曲线是相交还是不相交的呢?怎么解释呢?所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建构一个逻辑并形成逻辑解释,然后给出一个模型,用数学方式去论证这个因果关系建立是符合科学的,但这是真科学吗?还是伪科学呢?再告诉你们一个辨别标准,就像刚才说的任何结果如果不可重复那是非科学的(我们且不说他伪不伪),第二那就要看你对某个社会过程建构的逻辑解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建构出无数逻辑无数解释,只是看你有没有话语权,如果说你已经到了我这种层次有话语权了,我说他是,大家就得跟着说他是。
但真的吗?我自己就经常怀疑我自己,经常反思,reflaction,但大多数人是不愿反思的。
如果你要想反思,怎么反思呢?任何一个提出的逻辑解释,去和他所提出的这个逻辑解释之因,所发生那个历史经验过程去做结合,也就是说不能历史经验过程相结合的逻辑解释不是真实的,他可以在空中,可以被数学证明,但他不可以落地,他不可能被localization,他不可能落到地上,他不可能与历史经验过程高度一致,那么说他是吗?他不是![15:00]举一个例子,我们都讲Freedom,这叫什么?翻译成中文叫什么?(答:自由)那接着另外一个词Liberalism也叫自由。
当我们讲自由的时候,当他从一般我们所说的Freedom变成Liberalism,是和什么样的历史经验过程结合在一起才从Freedom转化成Liberalism?假如你不把这个历史经验过程拿进来分析,你只说I Love Freedom,then l love liberalism,因为我热爱那个自由,因此我就热爱自由主义,你就被忽悠了!因为自由主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是有历史经验过程作为他产生背景的,不是说我崇尚自由,我就当然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中间是两个概念,是两件事情,完全不是一回事,请各位注意。
更何况当Liberalism进一步演变为New liberalism 新自由主义,他还是原来那个Liberalism吗?当然不是!他还是原来那个Freedom吗?更不是!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Freedomism.你去Love freedom没问题,喜欢自由没问题,也有很多人Fighting for freedom为自由而战斗,但一旦他变成某种-ism就一定要与某个具体的经验过程结合,这个经验过程所生发出的无数实践被人归纳成为范式,然后再在不同的范畴之间去寻找其相关,然后通过相关去建构其假说体系,然后对他加以解释,然后才有一个-ism.所以各位年经的小朋友们,进入大学以后,通识教育的课非常重要,它告诉你们什么?告诉你们的是基本常识的东西,而今后当你们进入各个学科的时候,你们会遇到很多学科中的大概不那么符合常识的逻辑建构,以及这些逻辑建构深涵其中的理论体系。
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那恰恰是将来你们需要通过研究加以解构的,所以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De-construction.有兴趣的人可以找一本我2004年的文集来看,就叫De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叫做解析现代化,你要解构![18:30]好了,下面就是我对危机与均势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