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对比表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对比表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比较简表(一)
教育家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作用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教师
孔子
前551-
479
礼贤下士;举贤才;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
学在四夷
有教无类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性相近,习相远
文行忠信
诗 书 礼 易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王守仁1472-
1528
明人伦
哲学思想:心即理,致良知说
凡是有助于“求于心” 者均可作为教育内容
儿童教育主张:积极方面入手,要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
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自求自得
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比较简表(三)
教育家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作用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春秋
“礼”和“仁”为核心,“孝”为基础;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学思并重
由博返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墨子
约前468
-376
贤士 “兼爱”
厚乎德行,辨乎言谈,博乎道术
有教无类,
讲学
“上下说教”(社会作用)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学习态度和方法:虚心、惜时、勤勉、眼学、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朱 熹
1130
-1200
明人伦:“存天理,灭人性”
圣人、贤人、君子(中人)、小人
小学:(学其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四书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居敬穷理
学思力行
张之洞
1837-
1907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国传统经史之学;西政、西史、西艺
教育活动:整顿封建传统教育;兴办洋务教育;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
陶行知
1891
-1946
新教育和穷人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普及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劳苦大众教育
民主教育:民有、民治、民享教育;民主教育的目标(民主教育必须办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
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
语小,个人之生活系焉;语大,世界、国家之文化系焉。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教育是人类知识、能力传递与演进的作用;
论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大职业教育主义
“爱才、选才、用才”的尚贤;“达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颜之推
531-
590
多智明达,所以求益
《颜氏家训》: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
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主张“实学”
教育要及早进行;爱子与教子结合起来;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和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敬业乐群
陈鹤琴1892
-1982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幼儿教育思想: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去教育儿童;论幼稚园的教育;论幼儿教师的培养;论家庭教育;
“活教育”思想体系:目的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仁政”;“土地、人民、政事”三宝;施仁政、性善论、得民心、求放心。
五经
持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刻苦锻炼
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尽心、知时、知天”
“人之患在好人师”;“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荀子
前298
-238
由士到圣人
天下名士,游学
“稷下”
化性起伪
五经
礼,义为中心
学思结合;“积”与“锲而不舍”
必仁且智
圣化
强勉努力
博贯多连
专一虚静
“圣化原则”: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剂是早晚,任多少适其徐,造 而勿趋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比较简表(二)
教育家
教育目的
教育作用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教 师
王 充
约27-
97
儒生
通人
文人
鸿儒
在化不在性;在于教,不独在性;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
丰富而实用:三事、六府、三物、六德、六行、六艺
习动贵行:读书无他道,只须在行字着力,如读、学而时习,便要勉力时习
蔡元培
1868
-1940
养成健全的人格
五育并举(军国民、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展个性,尚自然
学为基本、术为支干(学为学理,他们就能用爪牙……。
教育培养一代新人去改造社会,推翻吃人的筵席,建立新的生活。
教育儿童必须了解儿童,对儿童一定要加以引导,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重视科学研究,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信念去影响学生,通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黄炎培1878
-1965
说明:以上仅是本人学习杂记,难免挂一漏万,不正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哲学思想):“天自然无为”;“天不能故生人”;
“神灭无鬼”;
“今胜于古”
对迷信、经学的批判;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反对“记诵章句”主张“贵通”
学之乃问,不问不识;
“见闻为”与“开心意”;
效验
韩 愈
768
-824
学所以为道,先王之道,圣人之道
去掉情欲,使天性得到发展
儒家经典《诗》、《书》、《易》《春秋》;谨守“礼、乐、刑、政”;顺乎仁义道德和论常秩序
“隆师亲友”
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董仲舒
前179
-104
养士;选士,贡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今万民之性,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
人性:“性善”“性恶”
性三品:圣人、中民、斗筲之性
社会:德教
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纲五常
正谊明道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天赋”
强勉行道;明于性情
杨贤江
1895-
1931
《教育史ABC》
《新教育大纲》
教育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一;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阶级社会教育的阶级性;教师的历史使命;对青年的指导;对封建社会教育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
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比较简表(四)
教育家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
教育作用
教育思想
鲁迅
1881-1936
培养“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教学思想
教 师
胡 援
993-
1059
明体达用
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经义斋:《六经》
治事斋:学习治兵、水利、算数
反对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以明体达用,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为目标
“瑗教有法,科条纤悉备具”。
颜 元1635
-1704
德才兼备
安天下,成个性
培养人才是治国的基础;预防和去掉“引蔽习染”
兼爱;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实用技术的传习
万事莫贵于义;言必行,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合其志功而观;不修行而见毁,反之,身者也。
叩则鸣,不叩亦鸣;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量力所至和务本约末;以名举实与察类明故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严以律已,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孟子
前372-
289
以德为主,德才兼备;明人伦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