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
▪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
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
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
4).开辟新药源
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
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1)糖及苷类
2)醌类化合物
3)苯丙素类化合物
4)黄酮类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6)三萜类化合物
7)甾体类化合物
8)生物碱类化合物
5.主要生物合成的类型
1.醋酸-丙二酸(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
2. 甲戊二羟酸类(MV A)途径:萜类、甾类
3.桂皮酸(cinnamic acid pathway)及莽草酸(shikimic acid pathway)途径:苯丙素类、黄酮类
4.氨基酸(amino acid pathway)途径:→→生物碱
5.复合途径:复杂的化合物
(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AA-MA-SA)
(2)醋酸-丙二酸-甲羟戊酸途径(AA-MA-MV A)
(3)氨基酸-甲羟戊酸途径(A.A-MV A)
(4)氨基酸-醋酸-丙二酸(A.A-AA-MA)
(5)氨基酸-莽草酸途径(A.A-SA)
7.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
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8.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原则,目前最常用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内酯、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
9.药用植物分离与精制的依据(5种差异:溶解度、两相分配比、吸附性、分子大小、解离程度)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结晶与沉淀法
1.结晶与重结晶
2.溶剂沉淀法
3.酸碱沉淀法
4.沉淀试剂沉淀法
5.盐析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常见的分离方法:液-液萃取法逆流分溶法(CCD)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气液分配色谱法(GC或GLC)液-液分配色谱法(LC或LLC)(三) 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
吸附的类型:(10.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
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也称表面吸附,常见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
化学吸附(chemical adsorption):如黄酮、酚酸与碱性氧化铝。
半化学吸附(semi-chemical-adsorption):聚酰胺对黄酮、醌类的氢键吸附。
(四) 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1.透析法:
2.超滤法:利用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扩散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
3.超速离心法:利用溶质在超速离心作用下具有不同的沉降性或浮游性而分离。
4.凝胶过滤法:(也称分子筛过滤法、凝胶渗透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
筛滤过作用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五)根据物质的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
阳离子交换树脂:RSO3ˉH++ Na+ClˉRSO3ˉNa++ H+Clˉ
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ˉ+ Na+ClˉRN+Clˉ+ Na+OHˉ
11.硅胶在正相分配色谱与吸附色谱中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1)正相分配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成分)中硅胶吸水超过17%,不作吸附剂,只
作为载体。
而吸附色谱中硅胶做吸附剂。
硅胶吸附原理:1)硅醇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2)硅醇基与水形成氢键,3)硅胶吸附的水分愈多,吸附其他化合物的能力愈弱。
4) 吸水量超过17%,不能作为吸附剂了。
5) 加热到100~110℃时即可除去水,恢复吸附活力,这一过程称为硅胶的活化。
12.化合物纯度判定方法
1.结晶均匀、一致。
2.熔点明确、敏锐(0.5~1.0℃)
3.TLC (PPC):三种以上不同展开剂展开,均呈现单一斑点。
4.HPLC 、GC 也可以用于化合物纯度的判断。
13.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四大光谱
质谱(MS ) 紫外 — 可见光谱(UV -VIS ) 红外光谱(IR ) 核磁共振光谱(NMR )
第二章 糖及苷类
1.重要单糖的构型
2.典型二糖蔗糖的结构及特点
D-葡萄糖1α→2β-D-果糖,属非还原糖
3.植物多糖的种类,如何区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重要的微生物多糖。
CH 2OH CHO CHO CH 3CHO CH 2OH O CHO CH 2OH D-木糖L-鼠李糖D-葡萄糖
D-果糖五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碳酮糖H 2OH CHO CHO CH 3CHO CH 2OH O
CHO CH 2OH D-木糖L-鼠李糖D-葡萄糖D-果糖五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碳酮糖
淀粉:通常由直链的糖淀粉和支链的胶淀粉组成,聚合度分别为300~500和3000
纤维素:由β(1-4)结合的葡聚糖,聚合度3000~10000
半纤维素:不溶于水能被稀碱溶出的酸性多糖的总称。
包括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也包含两种以上糖的杂多糖。
其它葡聚糖:高等植物、细菌、真菌和藻类中产生的其它类型葡聚糖。
果聚糖:如菊淀粉
树胶:如阿拉伯胶和西黄耆胶
黏液质和黏液胶:如果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