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病害的防治

果树病害的防治

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在春季长期低温阴雨环境中,易诱发各种果树病害的发生,如:柑橘:炭疽病、疮痂病;梨:锈病、黑星病;苹果:轮纹病、干腐病、根腐病;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桃缩叶病等。

去年冬季继续出现暖冬,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早春的低温雨雪天气,又不利于“清园”,残留病原菌数量大,分布广,为今年春季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近年来4月以来的长期阴雨有利于这些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做好病害的早期防治刻不容缓。

病害的防治关键在预防,等到病害已经发生,无论施用什么特效药,都不可能让果树,或果树的枝、叶、果起死回生。

防治得好,能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减轻为害损失。

所以,(早做预防,是病害防治的重中之重。

)㈠、葡萄 :所用杀菌剂(万托35%多·锰锌可湿性粉剂葡萄专用)★葡萄病害简述:葡萄的病害在5月份正是葡萄防病保产保果的好时机。

选用“万托”葡萄专用1000-1500倍液或用“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雾,间隔7天,连喷3次,然后套袋,可同时防治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

而且,其果实较不施药或施用其它农药的果实转色快、成熟期提早(7天左右)、裂果少,品质好。

黑病该病是全国葡萄产区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季节,发病严重。

█:葡萄主要发生的病害:①.白腐病(腐烂病):是危害葡萄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穗、果粒,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能受害。

一般靠近地面的果穗最先感染,发病初期在小果梗或穗轴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

果粒先在基部变为灰褐色软腐,随后全粒变褐腐烂,果粒受振动时容易脱落。

有时病果逐渐失水干枯成深褐色,并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悬挂在枝蔓上,长久不落。

新梢发病,一般出现在有损伤的地方。

感病初期呈水渍状红褐色,边缘深褐色,表现出不规则病斑。

其上长出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严重时病部干枯,并与木质部分离,后期纵裂。

有时因病斑上端产生大量愈伤组织而形成瘤状物,使枝蔓上部的叶片变黄或变红,直至干枯死亡。

叶片发病部位在叶尖、叶缘,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呈现深浅不同轮纹,有时上面产生灰白色小粒点。

白腐病无论浸染果实、穗轴还是新梢,在潮湿的情况下,都有特殊的霉烂味,这是该与其它区别的主要标志.★防治方法:a.加强清园工作,消灭病源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病穗、病果、病叶,并集中烧毁。

b.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结实部位,第一铁丝离地面50-60厘米,铁丝以下不留果穗;合理调节负载量,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摘心、绑蔓、打副梢、中耕除草等管理工作。

c.药剂防治病情严重的葡萄园,发病前进行土壤消毒,以清除地面上的病源,一般用20%辛·氯(猎隼)或用0.3%五氯酚钠加波美2度石硫合剂,严密喷射,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生长季从6月上旬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600-800倍退菌特,或半量式200倍波尔多液,两种药剂交替使用,连喷数次,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雨季喷药,(除波尔多液外)可在配制的药液中加0.03%的牛皮胶,或其他附着物,以提高药液的粘着性。

②.白粉病:在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新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台湾等省都有发生,而以山东、河北发生较重。

★危害症状老器官不感染。

叶片被害时,叶表发生灰白色斑块,上覆白粉,病斑大小不等,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粒点,叶缘卷缩、脆硬、枯焦脱落.幼嫩新梢、卷须被害时,覆盖白粉,后期粉斑下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质地变脆而枯死。

幼果感染时全布白粉,严重时枯萎脱落,果粒较大时果面覆盖一层白粉,生长停止变畸形,易发生纵裂而腐烂。

★防治方法:a.消除病源冬季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

b.药剂防治春季发病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可杀死越冬病菌。

生长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70%的好托(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

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喷3-5次,均可控制发病。

③炭疽病(晚腐病):是葡萄重要的病害之一。

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都有分布。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粒和果梗,发病严重时也能侵染叶片,卷须和枝蔓等。

侵染初期,果面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病部稍凹陷,上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在潮湿条件下小粒点分泌出粉红色粘胶状物。

特别是在果实近熟期蔓延迅速,病果逐渐失水干缩,振动易脱落。

果梗和穗轴被浸染后,呈深褐色椭圆形或棱形凹陷病斑,果穗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使果粒干枯脱落。

病菌浸害叶柄、嫩梢,病斑呈梭形,深褐色,空气潮湿时也出现粉红色的粘胶状物。

★防治方法:a. 消灭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残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柄、僵果和卷须及地面上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b.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留枝,使架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篱架第一道铁丝下不留果穗。

c.药剂防治萌芽前喷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喷70%甲基硫菌清(好托)500倍液或波美3度石硫合剂、35%(万托)多·锰锌,可收到良好效果。

从果实始熟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35%万托1500-2000倍喷雾或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或75%达克宁(百菌清)液500-800倍,连喷3-5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

④霜霉病:在我国葡萄产区都有分布,而以河北、山东、江南等省、区发病较重。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新梢、花序和幼果。

叶片感染后,正面出现不规则的淡黄绿色及淡黄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半透明呈油浸渍状。

叶背病斑处出现霜壮灰白色霉。

病斑后期呈褐色,病组织易脆裂,叶片受害严重时焦枯脱落。

嫩梢受害处,一开始就出现水渍状病斑,表面有白霉,较叶片上少,病斑纵向扩展较快。

颜色由黄绿变为褐色,受害严重时病组织扭曲,直至焦枯。

花及幼果感染后呈深褐色,并产生出白色霜状霉层,不久便干缩脱落,成熟果不发病。

★防治方法:a.消灭越冬病源结合冬季修剪扫除园中病叶,扫叶宜在清晨露水未干前进行,叶片不易破碎,效果好。

b.加强栽培管理冬季要深耕结合施有机肥,生长期注意部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感染机会。

c.药剂防治在未发病前用1:0.7:200倍波尔多液或75%荣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液喷雾、甲霜灵,每半个月喷一次,共喷3-4次,有显著的防病效果。

⑤灰霉病:是南方产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和果梗。

病果初现凹陷病斑,很快扩至全果而腐烂,其上长出鼠灰色霉层。

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并有不规则的轮纹。

为害花穗,严重时毁损花穗达70-80%,花冠、小花梗、花穗梗初感染时病部呈淡褐色,以后变暗褐软腐。

表面密生灰白霉。

花穗梗受害时,稍振动时即断落。

★防治方法a. 加强植株管理控施氮肥,防止枝蔓徒长。

开花期如遇阴雨,应在葡萄花序上套塑料薄膜罩。

发病初期,及时剪除发病花穗,防止病原菌扩散侵染。

b. 药剂防治花前喷2次500倍35%万托(多·锰锌)或2500倍80%的创生(代森锰锌)喷雾,均有良好作⑥褐斑病(斑点病)。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都有分布。

在多雨年份发生较严重,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

★危害症状: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脉间形成多角形、或近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

病斑中央为黑褐色,边缘红褐色,背面可变为深褐或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成一片,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以致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a.清除病源菌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叶,生长季随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b.加强管理注意及时排水,清除杂草;抬高架面,加强夏季修剪,以利通透光。

c.药剂防治5月中旬至10月,根据发病情况喷2-4次200多倍半量式皮尔多液;喷75%荣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⑦粒枯病: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省都有分布,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葡萄小果梗、穗轴和穗粒,也危害叶片。

发病前期,小果梗病部呈深红黄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

随病斑扩大,果梗逐渐变褐色,当病斑环绕一周时,小果梗干枯,浆果因失水萎缩为黑色僵果。

穗轴干枯,全穗皱缩,呈黑褐或赤褐色,上密生褐色小点,僵果悬挂枝上不落。

★防治方法a.清除病源菌随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物,减少侵染源。

b.加强管理注意果园排水工作,增施肥料,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

c.药剂防治在发病前,一般掌握在落花后开始喷1:0.7:200波尔多液,每半个月一次,共喷3-5次,或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特别要掌握在果实接近成熟时喷药。

⑧蔓枯病★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蔓和新梢。

蔓基部近地面处最易发病。

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稍凹陷,后逐渐扩大成黑褐点大斑。

病组织腐烂,到秋季病表皮纵裂成丝状。

主蔓上染病,病部以上的枝蔓生长衰弱,叶色变黄,并逐渐萎蔫,或突然萎蔫而死亡。

★防治方法a.刮除病部老蔓上病斑用刀刮除后,再涂40%福美砷50倍液,以杀死病菌,刮下的病组织要烧毁或深埋。

b.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剪除、烧毁病蔓;注意果园排水;防止蔓干受伤;并增施有机肥,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

c.药剂防治5-6月间喷施1:0.7:200倍波尔多液,以保护枝蔓及主干基部,防止病菌浸入。

⑨黑痘病: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我国各葡萄产区都有分布。

在检、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甚重,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叶片:开始出现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

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直径1~4毫米。

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的晕圈。

叶脉: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连边缘暗褐色。

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果梗患病要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果实:绿果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眼”状。

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

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

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

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

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粘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新梢、蔓、叶柄或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

新梢未木质化以前最易感染,发病严重时,病梢生长停滞,萎缩,甚至枯死。

叶柄染病症状与新梢上相似。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是葡萄痂囊腔菌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 ,尺度为80~800微米×11~23微米,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为15~16微米×4~4.5微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