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物寄情课件

托物寄情课件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学生互动
语言与动作,托物寄情的表达: 一个学生面对视频做动作,另外一个学生面向同学回答是什么动作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个字(关于水) 游泳
三个字(饮 食动作) 吃面条
四字成语(肢体动 作)
钓鱼 喝水 啃骨头
捶胸顿足
抓耳挠腮
16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动物的人格化
任仁发(1254—1327),字子 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 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初 著名水利家,擅画人物,尤 长画马。此图画肥瘦不同的 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 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 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 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 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 “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 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 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 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 用笔劲健,设色清雅。
托物寄情
)2012 580 2000 2300 78.8×47.5cm 3.4
动物的人格化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小结(一)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之一 创作的形象一般比较传统、委婉 追求了人格的完美,完善表达作者的思想 大多数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消极 遗民艺术家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尤 其在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尤为明显。同 学们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朝代,文人从音乐、美术 方面有诸多的作品出现,艺术形式上表达人格的 高尚和对当时的社会的厌倦和忧愁。他们的作品 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我们看到上面的作品基本 都体现了,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
明 徐 渭 纸 本 水 墨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 墨 葡 萄 图 》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梅花图》 明 徐渭 纸本墨笔 纵37厘米 横14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动物的人格化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 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 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入屋、 驴屋等,汉族,南昌(今属江西) 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 教。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 并善于泼墨,尤花鸟画著称。在 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 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 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 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 而自成一代宗师。
托物寄情
墨兰图(中国画 纸本) (元)郑思肖
植物人格化
时南宋已亡了30年,而郑思肖也垂垂老矣。他在画上自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 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大 树 风 号 图 ( 中 国 画 纸 本 ) ( 明 ) 项 圣 谟
此画的主题是大树和老人, 荆棘杂草丛生。一棵枝干 粗壮的参天大树,虽树叶 尽脱,却显得气势非凡。在 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 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 流露出艺术家作为遗民的 内心痛苦和抑郁,表达了 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
本幅画家题诗:风号大树中天立 ,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 旦莫,不堪回首望菰蒲。
现 藏 于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 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 何捉弄官宦等。
此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 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 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 欲滴的效果。画上有自提诗,其书为行 草,令人联想其画家的不平经历。自宋 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发展, 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 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 功于徐渭,他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 法的新途径。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讨论问题: 1、它描绘了什么 场景? 2、画中的物品跟 画家是什么关系? 3、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心情?
静物的人格化
《梵高的卧室》 梵高 油画风景 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 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自然风景画, 与之相连的另一面墙上 挂着两排画:下面一排是一张模糊难辨的肖像和一张风景画 , 上面一排是两张肖像。窗户的另一旁一对带有性色彩的 人物, 另一幅自画像和一位无法辨认的年轻女子的画像。 这两者合在一起, 则可以说是处在装饰得很宁静的空间里 的一对现代人物。 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凡·高采用了 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画面上稚拙的表现 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他顽强孤僻的个性。 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 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 。
托物寄情
竹:劲节清高,洒风弄月(比喻“气 节”)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不屈不挠,甘于寂寞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由来 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 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 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 逸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很大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 源,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而梅兰竹菊四者也一 直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 之喻,“四君子”之称,就确实恰如其分了。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授课人:海岳中学 郭志新 2012年9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梅:
傲雪傲霜
孤傲挺拔 坚贞自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中国传统名花,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兰花高洁, 比喻人品的清高。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6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问题: 1、为什么作 者要画成墨梅? 2、是不是每个 人都可以这样 画?王冕这样 称赞梅花具有 什么样的特殊 含义?
墨梅图(中国画 纸本) (元)王冕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1、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 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 方法 2、梅花是一种通用的图式, 但是每位画家的具体形态都 不一样。 3、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 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 自赏。里面的诗反映了作者 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 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 俗献媚。这首诗题为“墨 梅”, 表现了诗人在元朝独 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此画意在述志,王冕将画格、 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 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课后拓展作业(看以下资料)
2012年9月18日,钓鱼岛附 近海域,中国渔监船与日本 海上保安厅巡视船(下图) 并行。当日上午,中国渔政 船“渔政35001”进入钓鱼 岛海域,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护渔,并向日方发出警告。 -----------------------------------------------------------------
托物寄情
课后总结
两种形式的托物寄情表达方式的区别
托物寄情的表现 手法 第一小结内容 传统的视觉符号 情感的表现特点 对社会的社会意 义 行动上比较消极
比较隐晦、委婉
第二小节内容
直接的事物形象
直接明显对比
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 去,而情感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 。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 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我们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 能力的同时,又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善充实。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到前线去(木刻 1932年) (现代) 胡一川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怒吼吧,中国(木刻 1935年) 现代 李桦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集体讨论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都是人物画,情感披露的比较直接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爱国情感
3. 这种感情的特点和社会意义:
有积极意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要积极面对生 活,面对社会以积极饱满的心态迎接明天。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小结(二)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之二 创作直接的视觉形象 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积极向上,振奋人心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墨梅图(中国画 纸本) (元)王冕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墨兰图(中国画 纸本) (元)郑思肖
自主讨论: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乊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洒“ 坐 他 的无 卧 擅 姿根 必 长 态兰 面 象 ”向征 ,南君 此因子 图国的 用土兰 淡为花 墨元, 描人改 绘所字 兰夺为 花,“ 高故所 洁喜南 、作” 潇 ,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课后作业
根据以上提供的中国钓鱼岛图片或者自己查阅相 关资料,运用本堂课所学内容,创作托物言情主 题作品 创作手法不限 通过作品的,运用恰当的托物寄情表达方式与个 人作品联系,充分体现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审美价 值。
《 二 马 图 》 ( 中 国 画 绢 本 ) ( 元 ) 任 仁 发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骏骨图(中国画) (南宋 )龚开 现藏于大阪博物馆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场当徐 内激悲 响烈鸿 起,《 掌很奔 声快马 。突》 拍破上 ,了海 尺 寸 为万 春 大季 关拍 ,卖 最会 终“ 以以 约 万 平万起 尺的拍 价 格, 成竞 交争 ,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