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课_托物寄情_ppt课件

第三课_托物寄情_ppt课件


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到前线去 (木刻 1932) 胡一川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怒号吧,中国 (木刻 1935) 李桦
题 跋
哭之 笑之
安晚帖 (纸本 清)八大山人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花鸟 (纸本 清)八大山人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花鸟 (纸本 清)八大山人
第三课 托物寄情
Hale Waihona Puke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动 物 人 格 化
以隐喻的手法,讽刺“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 吏,而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却不被重用,终生不 得志的士大夫鸣不平,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志。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个个花开淡墨痕 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 梅花以其盛开于早春、冰肌玉骨的傲雪 特征象征着古带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 孤芳自赏的性格。
墨梅图 (中国画 纸本)(元 ) 王冕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植物人格化
因为“土为番人夺”,他画的兰花经常 露根不见土,有时画兰还题“纯是君子, 绝无小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 烈的政治寓意,把花鸟画的托物寄情传 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墨兰图 (中国画 纸本)(元 ) 郑思肖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艺术家的卧室 (油画 布面 1889) (荷兰) 凡.高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室内景物 (油画 布面1956) (台湾) 李石樵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剪花娘子 (现代) 库淑兰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3. 理解个性自我在视觉图示之间的关系; 4. 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梅 凌霜傲雪 品格高洁(毛泽东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 花枝俏) 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 (比喻人品“清高”) 宋 杨万里 《兰花》 “生无桃李春风面 名在山林处士家” 陈毅:“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 偏山隅。” 竹 菊 虚心 劲节 (比喻气节) 傲霜 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东晋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 陆游 《晚菊》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第三课
托物寄情
授课:双峰三中 朱旭东
2010年4月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1. 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
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 2. 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
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 (纸本 明)徐渭 链接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牡丹礁石图 (纸本 明)徐渭
链接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书法 (纸本 明)徐渭
链接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内涵
流露出画家作为遗民的 内心痛苦和抑郁,并表达了 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
大树风号图 (中国画 纸本 1500)(明 ) 项圣谟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徐渭:[明]字文长,号青藤、 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 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 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 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 题诗:
二马图 (中国画 绢本) (元) 任仁发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奔马 (中国画 现代) 徐悲鸿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画 唐) 周昉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骏骨图 (中国画 南宋) 龚开
南宋遗民画家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