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雪教案.托物寄情

李雪教案.托物寄情

《<托物寓情>——“君子品格”写意花鸟画创作》教学设计教材:《托物寓情》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中国书画》选修性必修课教材分析:本教材改变原来中国画、书法和篆刻分别成册的方式,将它们合体成为“中国书画”。

教科书引导学生通学习综合的、彼此关联的内容,掌握中国书画知识。

本节课从鉴赏中国书画名作到实践中国书画笔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了解,在学习和实践中弘扬中国文化。

课题:《托物寓情》——“君子品格”写意花鸟画创作课型:综合课课时:3课时授课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七中学李雪教学总目标:在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及三维目标1、在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中体会文人画中“托物寄情”的表达手段和审美特质;2、在审美判断与美术表现中学习写意画的艺术特征,初步掌握写意画的表现方法;3、通过美术表现与创作实践充分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用传统写意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写意花鸟画“托物寓情”的方法及了写意花鸟画的布局方式。

2、写意花鸟笔墨技法与特点。

3、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写意”及对写意花鸟画中人格象征的体会。

2、临习写意花鸟画时墨法与笔法的运用。

3、从自然物象感受“君子品格”,并用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法:讲述法、提问法、演示示范法、讨论法、互评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1、学生用具:宣纸、毛笔、国画颜料等2、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国画范例、纸笔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写意花鸟画及其中的“托物寓情”,了解创作基本知识及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图像识读与问题结合导入1、提问: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听说过“雅集”吗?2、展示《杏园雅集图》,画面中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呢?(雅集——古代文人的聚会,他们在一起吟咏诗文、讨论学问、品鉴字画等。

)(今天,我们也利用我们的美术课来一次书画雅集,希望大家在这次雅集活动中愉悦的完成审美体验。

)二、传授新课:讲解与演示相结合(一)什么是写意1、展示一幅《宋人花鸟》提问:这幅画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宋代工笔花鸟,工笔画的特点:画法细腻,线条严谨,真实再现,先勾线再染色。

展示朱耷从的《荷花水鸟图》提问:这幅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视觉体验?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写意花鸟画。

写意画特点:笔墨奔放,造型洒脱,直接用笔蘸墨色完成。

提问:什么是写意呢?(还以朱耷的画为例,结合朱耷一生经历说明)以书法用笔的笔墨气韵和骨力,发胸中的情思和意蕴。

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与“写实”相对。

(强调“意”的表达)(二)写意画的人格象征1、文人画A.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们为“四君子”呢?梅、兰、竹、菊,因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人们赋予它们美好的品格,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人和文人字画中常见题材。

梅——傲雪,为有暗香——高洁、坚贞(墨梅图)兰——深谷幽香,淑慧淡雅——不争,清高(墨兰图)竹——中空外直,挺拔坚劲——不屈不挠,虛怀若谷《竹石图》菊——挺立秋风,不畏严寒——不趋炎势,物立独行(徐渭《菊花》)B.(继续探究)为什么会有为么多人来画四君?他们要表达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一个名词“文人画”(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及观念)。

“文人”在古代是知书能文的人,多借书画抒发胸中逸气,随兴而至。

通过观察四幅作品,学生总结文人画特点:诗情画意,借物寓情,重水墨轻艳丽。

高雅、轻逸。

用一个字来概括“雅”。

(二)写意花鸟画托物寓情的方法A.对比鉴赏《荷花双禽图》《锦石秋花图》,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对比分析、感知、评价完成审美判断。

三方面进行对比:立意、构图特点、笔法特点B.分小组讨论,并将结论写在作业纸上,大家分组发言,进行自评互评。

三、花鸟来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过程(一)写意花鸟画的布局(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徐渭的《墨葡萄图》为例,讲解写意花鸟画的布局。

以学生识读画面为主,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画面中三种布局要素的体现。

A.开合起、承、转、合,起结有东西,中间不空虚。

(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的章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B.虚实“虚”就是画面空白,“实”就是来上的素材,掌握好虚实就是要布好空白。

(中国写意画中的留白,是气的表现,使画面形成局势。

而中国画的空白表现的是更大的空间)C.疏密画面画材的排比,三角构图为佳。

中国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二)写意花鸟画的素材组合方式A.展示郑板桥的兰、竹、石做为母题素材。

提问:如果让同学们来创作,你会怎样组合这些素材呢?B.展示三种不同组合方式的画,学生讨论并总结三种组合法则:·单独描绘·增殖(在单独描绘的基础上添加相近内容,注意主次、虚实)·联合(联合多个母题,辨清主次,巧妙构图)介绍郑板桥人物背景,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讨论并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以兰竹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四、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写意花鸟的人格象征,感受到中国的“写意精神”。

初步了解了写意花鸟画的技法和创作的基本过程。

中国写意花鸟画不仅可以让我们描绘自然更能让我们去用画抒发我们的情感,这也让我们在不觉中陶冶了自已,提升了我们的审美能力。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写意花鸟画的技法和创作,希望大家准备好绘画具。

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写意花鸟画的临摹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写意花鸟画以及写意花鸟画的技法表现。

中国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习它就要更近进一步走近它,去体验写意花鸟画的那种用笔写意的韵味。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来画写意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内容(一)工具材料的准备1、为学生展示一首诗“笔扫春秋诵古今,墨扬冬夏赋诗吟。

纸寻往事词间叹,砚阅前尘洒慧心。

”(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提问:请同学们品读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和中国书画相关的事物?(笔、墨、纸、砚)2、图片和实物展示书画工具,并讲解各种工具的用途。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画工具,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有了这些工具才使得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3、墨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教师示范,学生在纸上体验用笔调出墨的不同浓淡。

4、笔法:中锋、侧锋、逆锋、露锋等,教师示范,学生体验用笔。

注意:写意不等于随意的涂鸦,虽为随兴而为,却在章法之中。

(二)《朝霞》临习示范1、在临习前再次强调,写意画重在达意,学生们不必纠结与临稿之间的像与不像,重在体会笔墨韵味。

2、教师分别示范叶子和花的画法。

3、学生尝试临习。

4、展示并讲评,及时发现临习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三)组合素材练习在临习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观察范画,除了技法上的表现,还要注意我们上一节课讲到的布局和素材组合方法。

1、以微信短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录制好不同素材的分解局部画法(梅,兰,竹,菊等),学生在自己的电子工具中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素材进行局部临习。

2、可以将局部进行组合,按照上节课的布局方式进行简单组合,也可以在画面增添一些素材。

(注意墨法和笔法的运用)3、展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临习感受。

(包括作品进行布局、组合、墨色及笔法的运用,以及在临习过程中会不会有自己情感的表达)三、小结:我们的雅集活动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已经完成大半。

今天我们也一起探讨并练习了基本技法。

我们在技法练习中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写意画的“以形写神”是如何体现的,大家也能通过笔墨去体会中华文化的深邃与悠远。

希望大家课后多熟悉笔墨,选好素材,初步构思一下你想在画中表达怎样的“君子品格”。

四、板书第3课时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一、导入:(视频导入、复习导入)播放一段水墨动画,在视频的播放画面中回顾布局、用笔与用墨,同时让学生快速进入水墨情境。

通常古人在雅集活动中都会兴之所致留一些字画,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今天我们也要为我们的雅集活动留下一幅我们自己的作品。

二、讲授新课内容(一)写神传情达意。

1、提问:写意花鸟画的画面通常由哪些元素组成?它们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诗、书、画、印)(展示之前的四君子写意作品《墨梅图》、《墨兰图》、《竹石图》、《菊》)2、学生以四个大组为单位,分小组讨论并整合意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诗、书、画、印在画面中的作用。

3、“写意精神”的传达。

引用白石老人的一句话“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华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品性,含蓄而内敛。

做事有度,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处世名言。

我们在画写意的时候也一样要把握好似与不似的度。

(二)“君子品格”写意花鸟画的创作1、设计稿的创作与交流。

A、图片展示不同素材局部图片,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素材,根据之前讲到的布局和素材组合进行草稿设计。

可以配合诗词、印章等元素。

B、交流设计稿,选取精彩的设计稿进行说明,运用了哪种布局方式,你要表达了什么?2、完成创作A.整理设计稿,修改后定稿。

B、根据自己的设计稿进行写意创作。

注意写意创作的中心:写意的精神,要有构思,有意境,体现“君子品格”。

D、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给出参考意见)最终选出四幅优秀作品做为本次雅集活动的珍藏作品。

三、小结:我们用了三堂课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关于写意花鸟画的雅集。

我们了解到写意画中“君子品格”的体现。

学习了技法,创作了自己的作品。

老师希望大家更多的是去体会我们中国的写意精神。

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文化,关键就在与它的写意精神,有了这样的写意精神,中华文化才能世代传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让中华民族的这种特有的气质继续保持。

希望大家在这次雅集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四、知识拓展大家在课后查找资料,看一下除了写意花鸟画可以这样有诗词意境和人格的映射,中国画当中还有哪些绘画的品类可以这样表现呢?五、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