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比较法的概念、性质和方法论(1)

第一讲:比较法的概念、性质和方法论(1)


主要参考文献:

1、【德】茨威格特、克茨著 《比较法总论》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版 【苏】季列著 《社会主义比较法学》 苏联法律书籍出版社1975年版 .【法】达维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4、【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英】阿· 沃森:《法律移植论》,贺卫方译,《比较法学研究》 1989年第一期 6、【美】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何勤华主编:《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朱景文著:《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冯玉军著:《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版 10、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三、比较法的方法论
1.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2.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 3.文化比较 4.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

1.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这是与比较法研究在纵向和横向研究及 其范围的大小相关的。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 1)宏观比较是指对不同法系或不同社会 制度的法律、法律制度的比较。 2)微观比较是指对不同的法律概念、规 则、制度、部门法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如:法国比较法学家萨莱伊、朗贝尔、达维和前苏联学者季列。

我们认为,比较法既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门学科的 观点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二、比较法的研究范围







它是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 它包括对同一国家的不同法律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 它包括对本国法与外国法或不同的外国法之间的比较 研究。 它还包括对不同法律体系所赖以存在和作用的社会经 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研 1、本体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2、行为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3、心态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4、物态法律文化的比较研 5、主体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比较法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 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中都 记录了他比较研究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法律的成 果。 在古罗马时期,立法必须参考其他国家的法律 已成为共识。据说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就 吸引了当时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法律。 一般学者认为,第一本比较法的著作是公元4 世纪的《摩西法和罗马法合编》,在这本书中, 对罗马法与犹太发加以比较。 中世纪的欧洲也有比较法律的研究。例如,比 较罗马法与教会法,比较罗马与英国普通法等。
4.静态比较和动态比对法律条文的研究。即 在横断面上,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研究它 们。 2)动态比较是指除法律条文外,还包括 对法律的产生、本质、发展、功能、形 式、以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的研 究。 意大利比较法学家萨科提出了“法律共 振峰”的理论,其内容是分析和比较影 响法律的各种成分的变化。他认为在同 一法律体系中对同一法律问题可能有不

一、比较法的概念和性质

1.比较法(Comparative Law)的概 念
从字面上理解为比较的法或法的比较。 但是,从比较法一词的含义看,在国外 一 些比较法学家中却有不同的理 解。
1.比较法的概念

前苏联法学家季列认为,法的体系的比较是 比较法研究的对象。 英国法学家沃森认为,比较法是对法制史和 法理学的比较。 德国法学家格罗斯菲尔德认为,比较法是一 种文化的比较。 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认为,比较法是 一方面以法律为其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以比 较为其内容的一种思维活动。比较法更深层 的含义是超国家的,首先是世界上各种不同 的法律秩序的相互比较。

2.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


1)规范比较又被称为概念比较、结构比较、 立法比较。它是指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 的比较或具体法律规范的比较,并且着重研究 本国法律制度。它具有直接和简单的特征。 有些学者把规范比较称为教条主义的比较方法。 具体的研究逻辑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选定被比较的法律、做比较的法律和比 较的法律。 其次,把被比较的法分解成一些组成因素。 再次,比较每个因素的相似和相异。 最后,是综合评价阶段。



2.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



功能比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在不同的国家社会中尽管具有可比性或近似的 社会问题,但是,各国毕竟同时存在着各自特殊的 社会问题及其社会需求,对此,功能比较就显得无 能为力了。 另一方面,单纯的功能比较容易导致将比较研究的 重心从法律方面转移到其他社会情况和条件,使比 较法学研究蜕变为非法律性的纯社会问题的研究。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对规范比较和功能比较这两种 方法不能绝对地对立起来,它们之间应当是相互协 调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3. 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士大夫中比较开明的人 士就开始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法律,乃至于 西方的风土人情。中西法律的不同已经开始引起重视。 例如:林则徐、魏源、郭嵩焘、郑观应。 甲午、庚子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重,在举国皆曰变 法的呼声中,清政府也不得不开始变法改制,并成立 了修订法律馆,负责修律事宜。与此同时,我国也出 现了针对不同时期法律的比较研究。 例如薛允生、沈家本。 民国时期,比较法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民国 初年还出现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法学组织—中国比较法 学会。
3.文化比较


文化比较方法是指在对法律的理解上,把法律 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比较更强调从法律的内在的角度来理解外 域的法律文化,从而能够把握隐藏在外域法律 体系背后的法律思想,并且从深层面理解该种 法律体系。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文化是研究法律和进化比 较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对于不 同的法律和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变化具有一定的 影响,这也就是说,法律与文化具有紧密的联 系。但是,在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中, 文化不是唯一的、终极的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主要参考教材




1、沈宗灵主编:《比较法学研究》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倪正茂著:《比较法探析》中国法制 出版社2006年版 3、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学》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郑祝君主编:《比较法总论》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讲 比较法的概念、性质和 方法论
1. 20世纪以前比较法的历史发展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对于比较法学来说具 有特殊的贡献。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 中,收集了广泛的关于各国法律和习惯的材料, 然后用它来说明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人们对于比较法有了更为强烈的兴趣。 比较法学也开始出现萌芽。这主要表现在: 1)比较法律研究开始在大学正式出现。 2)专业的比较法律期刊开始出现。 3)为了回应法典化的需要,比较不同法律也成 为必不可少。
1.比较法的概念



总之,比较法的特征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 研究法律。 比较法:即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及 其制度的比较、对不同法系的法律之间的比较、 同样也包括对同一法系的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 的比较、对一国不同时期法律制度的比较,分 析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法律之间的异同,进一步 认识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正确 认识各种法律制度在法律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 地位和作用。 比较法的主要特色和方法就是比较。
2.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


一般说来,规范比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不同的国家具有相同的法律结构。 第二,被比较的法律制度、规则在不同的国家 中具有相同的社会功能。 由于规范比较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并且仅注重 文本上的法律而忽视法律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 在社会中的实际功能,它往往是从本国的法律 概念、法律结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方式出发, 对其他国家的法律及其制度进行比较。这就很 容易产生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
2.比较法的性质

有人认为对比较法的性质的争论没有意义。英美一些 学者持这样的观点。
如:英国学者古特里奇、德国法学家施密特霍夫。

有些学者认为,比较法只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方法,否 定其具有独立学科的性质。
如:新西兰法学家萨蒙德、英国法学家格特里奇。

第三种观点认为,比较法不仅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方法, 而且也是法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 20世纪比较法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比较法学开始有了全面的发展,表现在: 第一,比较法律研究有了统一的国际组织。 第二,比较法律研究所涉及的题目越来越广泛。 第三,对各国法律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20世纪以来比较法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比 较法律的探究必须具备自己的前提,那就是承 认差别的存在,承认差别的合理性。只有这样 比较法律才有发展的可能。文化上的傲慢狭隘 和政治上的专制,都不利于比较法学的发展。
第一讲 比较法的概 念、 性质和方法论
比较法学教学

本课程教学以研究生为主

主讲人: 池海平
课程主要教学体系

第一讲 比较法的概念、性质和方法论 一、比较法的概念和性质 二、比较法的范围 三、比较法的方法论 四、比较法学的任务 本讲预计课时数为12 课时 第二讲 比较法的历史发展与功能 一、比较法的历史发展 二、当代比较法学的发展趋势 三、比较法的功能 本讲预计课时为12课时 第三讲 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律移植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 二,国外学者对法律移植的观点 三、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法律移植在中国 本讲预计课时为8课时 第四讲: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律全球化 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二、法律与全球化的问题 三、法律全球化的理论之争 四、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和法制的影响 本讲预计课时为8课时 第五讲 国家间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国家间法律制度比较的对象、范围及分类 二、法律规范的比较 三、法律概念的比较 本讲预计课时为8课时 第六讲 行为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立法行为的比较研究 司法行为的比较研究 执法行为的比较研究 守法行为的比较研究 本讲预计课时为12课时 第七讲 不同法系的比较研究 一、法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民法法系的比较研究 普通法系的比较研究 伊斯兰法系的比较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