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一、论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人物、事件,查找相关知识,使知识向深度和宽度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就信息技术和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运用作以下论述:(一)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实现师生同步互动。

多媒体教室功能强大。

电子白板和学生的平板电脑可以互联互通,不仅能实现同步教学, 还可以实现互动,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教学相长,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的融合。

从而克服历史教材脉络清晰,跳跃感强,内容不详的特点。

(二)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改变课堂结构,丰富学生体验。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为学生组建丰富栏目的网站,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执行“既定预案”,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形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更缺乏自主创造,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独立思考、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是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无疑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整合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融合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作基础。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本学科全体教师,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

当资源库建立之后,本学科老师便可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当今的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让我们的历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与日俱进,努力实现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典型应用下面就2003冀教版历史九上第八课《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介绍一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

(一)创建本课网站,设置丰富的栏目。

栏目有课前自学、课上探究、课后练习、视频资源、链接中国、学史明智六个栏目。

主体部分;课前自学、课上探究、课后练习、视频资源四部分,用于主体教学。

辅助部分:链接中国、学史明智两部分,用于补充、拓展知识。

课前自学包括学习目标和问题导学,学习目标用于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导学用于指导学生自学,以问题为指导,为学生课上做好准备。

课上探究包括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和创建结构,用于导入新课,学生探究和创建知识结构。

课后练习用于深化掌握知识。

视频资源包括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视频,用于学生探究。

链接中国,介绍同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把中国史和世界史融会贯通,树立全球史观。

学史明智用于学生发表对本课的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1、网站结构:视频资源文艺复兴下级菜单包括背景和中世纪的罗马、希腊文化两个视频,新航路开辟下级菜单包括背景、人物探险和马可•波罗行记三个视频,如图2、各栏目内容:•课前自学:学习目标:(1)熟记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作品,讲述哥伦布开辟美洲大陆;(2)合作探究:“文艺复兴运动是纯粹的复古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正反分析。

(3)感受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知道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实质;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

重点:(1)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和对资本主义的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人物、路线及结果,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人文主义”概念。

问题导学:(1)通过单元标题“资本主义的兴起”理解“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中”新时代”指什么代?搜集查阅资本主义、人文主义的概念,课上发言。

(2)收集文艺复兴人物及作品的图片资料,制作成ppt演示文稿,说出作品中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课上展示发言。

讲述哥伦布开辟美洲大陆。

(3)活动与探究:“文艺复兴运动是纯粹的复古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创建本节课知识结构。

•课上研究:情境导入:视频内容为,伴有震撼力音乐展示14世纪前后,西欧经济逐步繁荣起来。

意大利兴起了许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非常不满意教会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出了“要以人为中心,而不应该是以神为中心”的口号。

他们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等知识。

)合作探究问题:“文艺复兴运动是纯粹的复古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课后练习:选择题:每题2分(1)在一次知识竞赛中,王强在回答某题时使用了求助热线,此题是“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和核心思想是什么?”请你帮助他选择一个正确答案()A.工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C.欧洲中世纪教权主义D.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2)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A.封建文化的辉煌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C.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古典文化的复兴(3)他是欧洲四大名著之一《神曲》的作者,恩格斯说:"……他是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这位诗人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但丁。

.达・芬奇(4)对于下列某同学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使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使欧洲航运中心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5).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这个巨人时代指的是()A.启蒙运动B.天文学的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物理学的发展据所材料回答:(10分)有人说:“14-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同学们知道这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4分)为什么说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6分)•视频资源:文艺的复兴背景;同“情境导入视频”中世纪罗马、希腊文化:介绍中世纪罗马、希腊文化的繁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介绍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成为当时最贵重的商品和交换媒介。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道,堵塞了陆上商路造成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欧洲商人渴望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地圆学说的流行, 航海技术和造船的进步等内容。

新航路开辟人物探险:VR虚拟现实视频,航海家的探险历程。

马可•波罗行记:介绍13世纪时马可•波罗曾来过中国,并在中国住了17年。

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整理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书中,马可•波罗把中国东方描写成一个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等知识。

链接中国:介绍15世纪中国明朝"弘治中兴”及明朝初期朱棣时郑和下西洋的事迹。

学史明智:学生发表通过本课学习的人生感悟。

(二)实施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室教师用电子白板,学生用平板电脑打开本课网站。

■ 课前部分:此网站提前把链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完成课前自学部分。

■课上部分:1、理解本课题目。

教师发言: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吹响新时代的号角,那么"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中“新时代”指什么时代?学生回答:资本主义时代教师引导:我们从本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产生,而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们必须清楚,否则对课本内容就不能理解,那么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学生回答:资本主义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

教师拓展:好!回答的非常准确,看来你们认真完成课前作业了。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四要素,一是资本就是资金,二是原料就是生产原料,三是劳动力,四是市场。

这个四个因素同学务必牢记,后面一系列事件都会围绕这四方面发生。

而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它和资本主义的明显区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第一子目:文艺复兴运动2、情境导入。

14〜16世纪,欧洲处在封建社会逐渐解体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请同学们观看“情境导入”视频,结合“中世纪罗马、希腊文化”视频,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它的本质,核心分别是什么?学生观看视频,探讨后逐一回答:背景:(1)在意大利出现了发达的商业城市,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2)封建教会的束缚。

本质: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教师引导:什么是人文主义?我们和封建教会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的观点比较一下?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是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不同: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封建教会以神为中心,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

教师鼓励:回答的非常好,很明确,掌声鼓励。

3、学生展示ppt文稿,课堂同步。

教师过渡:好!下面我们通过欣赏文艺复兴运动的人物作品,深入了解人文主义,请同学边展示边讲解。

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展示、讲解ppt文稿,电子白板同步,效果良好。

如:示例1:《神曲》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歌颂了抱负远大和坚毅刚强英雄豪杰,展现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示例2:《最后的晚餐》风格利用阴暗对比和阴影烘托人物的形态和动作,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而不是以前作品那样以“神”为题材,歌颂神,崇拜神。

示例3: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大戏剧家、诗人,西方文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他的作品刻画入微,语言生动。

他赞扬统一,反对分裂;讴歌爱情自由,痛斥荒淫残暴、贪婪自私,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

4、因特网査找,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人文主义在反封建反教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进步的作用。

意大利人利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纯粹的复古还是另有用意?请同学们点击“合作探究”栏目参照问题,借助因特网探究。

学生查找,合作探讨,”,小组发言:示例1:是,为了反封建反教会,不是纯粹的复古。

示例2:是,人文主义所主张的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都是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前提的,它的物质基础是私有制,为了本阶级利益服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