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热交换的计算
Q qm ,h c p ,h (T1 T2 ) qm ,c c p ,c (t2 t1 ) KStm 解: qm ,h c p ,h t 2 t1 t 2 '20 60 20 120 70 120 T2 ' qm ,c c p ,c T1 T2
两种流体均有相变:
Q qm ,c r qm,h r ' KSt m
例
题
例5-1 夹套反应釜的内径为80cm,釜壁碳钢(=50W.m-1.K-1) 板厚8mm,衬搪瓷厚3mm (=1.0W.m-1.K-1),夹套中通饱和 水蒸气(=10000W.m-2.K-1)加热,水蒸气温度为120℃,釜 内为有机物(=250W.m-2.K-1),温度为80℃。求该条件下单 位面积的传热速率和各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 解:因内径0.8m≈外径0.822m,可近似作为平面壁,则
2 (T t ) 解: Q / L 2.16 k W.m 1 1 b 1 1r1 rm 2 r2
r2 r’1 r1
当1' 400时
' 当 2 20000时
Q L 3.67 k W.m 1 Q L 2.18k W.m 1
可见:提高原来已经很大的这侧流体的传热膜系数,对 总传热的影响是不大的;而降低热阻大的这侧流体的热阻, 对传热速率的提高则是有意义的。
的单程列管式换热器,用初温为10℃的水将机油由200 ℃冷却至100℃,水走管内,机油走管间。已知水和机 油的质量流量分别是1000kg/h和1200kg/h,其定压质 量热容分别为4.18kJ/(kg.K)和2.0kJ/(kg.K),水侧和 机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是2000w/(m2.K)和 250w/(m2.K) 。两流体呈逆流流动(Re>104),忽略管 壁和污垢的热阻。 (])计算说明该换热器是否合用? (2)夏天当水的初温达到30℃时,而机油的流量及 冷却程度不变,问此时换热器是否合用?如何解决, (假设传热系数不变)。
5.3 热交换(heat exchange)的计算
教学目的:
学习总传热方程及其推导,比较不同
传热形式,并计算各种换热方式的温 差,了解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重点难点:
总传热方程及传热温差的计算
课
型:
理论知识
第五章 传热过程及换热器
复
习
传导传热(heat conduction): Fourier heat equation
20.2 1.10 qm 3600 37.0kg h 1 2160
例5-5 在某以一定尺寸的套管换热器中,热流体与冷流 体并流换热。热流体由120℃降到70 ℃,冷流体由20 ℃ 到60 ℃。若换热器及有关条件(流体进口温度及流量等) 不变,将并流改为逆流,求冷、热流体排出温度。可设 传热系数、物料的比容及设备的热损失不变。 T1=120 ℃ T2=70 ℃ T1=120 ℃ T’2=? t2=60 ℃ t1=20 ℃ t’2=? t1=20 ℃
热量衡算
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若忽略热 损失,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
两种流体均无相变:
Q qm ,h c p ,h (T1 T2 ) qm ,c c p ,c (t2 t1 ) KStm
一种流体有相变:
Q qm ,c c p ,c (t2 t1 ) qm,h r潜热 KStm
t T t
K或℃
传热温差
定态变温传热:传热壁面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但随传热面位置不同而不同。 冷 热 并流
逆流
错流
简单折流
传热温差
并流和逆流
特点:并流 t2 T2
逆流 tt 21 T1
可能t1 2 T2
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同的换热时间或换热面积),逆流 传热平均温度差大于并流传热平均温度差。逆流比并流 换热更完全。并流传热温度差的前后变化比逆流剧烈。
Q qm ,h c p ,h (T1 T2 ) qm ,c c p ,c (t2 t1 ) KStm
例 要求每小时冷凝500kg乙醇蒸气,并将凝结液冷却至30C, 乙醇的凝结温度为78.5 C,凝结热为880kJ.kg-1,液体乙醇 的平均比定压热容为2.8kJ.Kg-1.K-1,乙醇蒸气在该条件下的 表面传热系数为3500W.m-2.K-1,乙醇液体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700W.m-2.K-1。冷却水(逆流)的初始温度为15 C ,排出 温度为35 C ,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000W.m-2.K-1。管壁及 污垢层的热阻可忽略。水的比定压热容为4.2kJ.Kg-1.K-1。试 计算热交换器应有的换热面积。(先求出冷却水的用量,再 将冷凝区和冷却区分开计算) 78.5oC 78.5oC 30oC
120 T2 ' KS T1 T2 120 70 [(T '2 20) (120 t 2 ' )] / 2 39 .1 qm , h c p , h t m T '2 60.5 ℃ t '2 67.6 ℃
例:用一传热面积为3m2,由25mmk 2.5mm的管子组成
10~50 50~400 300~2000
100~300 冷凝水蒸气-沸腾轻油 500~1000 150~400 冷凝水蒸气-沸腾溶液 300~2500 800~1800 冷凝水蒸气-沸腾水 2000~4000
总传热方程:
Q KSt
二、传热温差
连续定态传热有两种情况:恒温和变温
定态恒温传热:两流体经传热面进行热交换时,沿壁 面上两流体的温度不仅不随时间变化,同时也不随 壁面的不同位置而变化。如蒸发和蒸馏。
√ 通过公式计算K √ 查取相关手册选用经验值(基于管外表面积) √ 通过实验测定K
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换热流体 气体-气体 气体-有机物 气体-水
油-油 油-水 水-水
K/W.m-2.K-1
10~30 10~40 10~60
换热流体 冷凝水蒸气-气体 冷凝水蒸气-有机物 冷凝水蒸气-水
K/W.m-2.K-1
Q/S 1 t b
1
1
1
2
b2 0.003 0.003 2 1
1
0.0001
0.008 0.00016 1 50
b1
1
2
0.004
可见:主要热阻在搪瓷衬里和有机物这一侧。
如果忽略水蒸气和碳钢的热阻,计算结果只相差3.6%。
例5-2 在列管加热器中,20℃原油流经管内(=200W.m-2.K-1), 管外用120℃饱和水蒸气加热(=10000W.m-2.K-1),管子为 48mm×2mm无缝钢管(=50W.m-1.K-1),管内油垢层厚为1mm (=1.0W.m-1.K-1)。求通过每米管长的传热速率。若将1、2 分别提高一倍,则传热速率有何变化?
1 St b 1
1
2
圆筒壁的总传热方程
& 圆筒壁:
T t 2L(T t ) Q 1 b 1 1 1 r 1 ln 2 1S1 S 2 S 2 1r1 r1 2 r2
或
Q
(T t ) 1 b 1 1S1 S m 2 S 2
Q 化工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传 冷 热操作是热流体经管壁或 流 体 器壁向冷流体传热的过程, 湍 该过程称为间壁式热交换 流 主 或换热。 体 t T 热 流 体 湍 流 主 体
器壁
一、总传热方程
(overall heat transfer equation)
Q3 Q2 热流体T 对流 一侧壁面TW 传导 另一侧壁面tW 对流 冷流体t Q1 T Q1 1S1 (T TW ), T TW 1S1 • 冷 热 Q2 b Q2 S (TW tW ), TW tW 流 流 S b 体 体 Q3 Q3 2 S 2 (tW t ), tW t 湍 湍 2 S2 流 流 Steady state: Q1 Q2 Q3 Q 主 主 T t 体 体 总传热 Q 1 b 1 方程: t S S S
例5-4 用134℃的饱和水蒸气(304kPa)通入夹套发生冷凝,使 沸腾的甲苯气化成甲苯蒸气送往反应器, 甲苯沸点为110.6℃ (气化热363.5 kJ.kg-1),加热面为1m2,每小时气化200kg甲苯.求 传热系数K。若保温后甲苯气化过程尚有10%热损失,求水 蒸气每小时消耗量。 解: 定态:
Q1
1 1
22Leabharlann 平面壁的总传热方程总传热 方程:
& 平面壁:
Q T t 1 b 1 1S1 S 2 S 2
S1 S 2 S
St Q 1 b 1
KSt
1
2
t R
K——传热系数(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或总传热系数,W.m-2.K-1; R——总热阻,为串联各分热阻的总和。 &复合平面壁: Q
传热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
t m t1 t 2 t1 ln t 2
当t1 2t2或t2 2t1
t1 t2 tm 2
Q KSt m
热交换的计算
例5-1 套管换热器中,用一定量的热流体将另一定量的冷 流体加热。热流体温度由120℃降到70℃,冷流体由 20℃升到60℃。比较并流与逆流的传热温差。 T1=120℃ t1=20℃ 解: 并流 T2=70℃ t2=60℃ T1=120℃ t2=60℃ 逆流 T2=70℃ t1=20℃
逆流与并流传热的比较
相同条件(如相同的流体和相同的起始及最终温度)下, 逆流比并流有更大的平均传热推动力——传热温差,相 应地只要较小的换热面积。 并流换热时,冷流体受热后的极限温度只低于或接近于 热流体换热后的最终温度。逆流换热时则不受此限制, 冷流体受热后的极限温度只低于或接近于热流体的初始 温度,热流体换热后的极限温度只高于或接近于冷流体 的初始温度,热能能较充分地利用与回收,相应地只要 用较少的传热介质(加热剂或冷却剂)就可以达到要求 的传热效果。 并流传热温度差的前后变化比逆流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