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物微生物学 全套课件 精品
动物微生物学 全套课件 精品
显微镜的发明,才使微生物的发现变 可能
近代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遗传方面
微生物代谢方面 免疫学方面 基因组和基因图
第一章
细菌
细菌属于微生物中的一种。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 原核型微生物。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意义:
头发上的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一、 细菌的形态
(一)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1、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2、杆菌: 球杆菌, 分支杆菌, 棒状杆菌, 长丝状杆菌,单杆 菌, 双杆菌, 链杆菌。 3、螺旋菌: 弧菌:只有一个弯曲,形如逗点; 螺菌:两个以上弯曲,捻转 (二)细菌的大小 1、衡量单位:微米 2、大小不一:不同种类大小不一;同种但不同菌龄及 环境因素大小也不一。
梭状杆菌(破伤风)
(弧菌)螺旋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功能: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屏障保护细菌;物质交换;抗原性。 主要成分:G+;G- 2、细胞膜(胞浆膜): 概念:细胞膜;间体(中介体) 成分: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功能:选择性的吸收和运送物质;是细菌细胞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传递 信息;参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3、细胞浆(细胞质) 概念: 成分:许多酶系统、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等 功能:细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及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4、核质 成分:DNA、蛋白质、磷脂等 功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遗传性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 构、理化特征及与动物的关系;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以下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布氏杆菌属、巴氏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丹毒杆菌属、分支杆 菌属;猪瘟病毒、猪水疱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 疫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等。 2、能力、技能方面: 能熟练的制备常用的培养基及应用显微镜;能进行病 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及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 标本片的制备、染色、镜检及鉴定;能采集和预处理 病料;熟练进行病毒的有关试验。
细胞膜与间体(示意图)
Return
next
细菌细胞模式图(光学显微镜)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鞭毛 3、菌毛 4、芽孢
芽胞杆菌及其芽胞
荚膜: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向细胞壁表面分 泌的一层包绕整个菌体的粘液性物质。具有抗 原性。 菌胶团:多个细菌的荚膜融合成一团胶状物。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具有 抗原性(H抗原)。 菌毛:革兰氏阴性菌表面较鞭毛细、直、短、多 的丝状物,每个菌约有50—400根。 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 内形成一个折射性强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 细菌的休眠状态,有很强的抵抗力(耐高温、 干燥、消毒剂、辐射)
4.无定向分裂 5 6 5,6.杆菌单向 分裂,裂后呈 单或链状
7
8 7,8.杆菌部分 胶样粘连,呈 八字 或栅栏样排列
各 种 细 菌 的 形 态 及 排 列
各种细菌的大小和排列
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
链球菌
链球菌
杆菌
杆菌
大肠杆菌
炭 疽 杆 菌 及 其 芽 胞
棒状杆菌
衰老型:老龄菌培养物中形状异常的 菌体,在正常培养物中其形态有可变 正常。 多形性:有些细菌,即使在正常培养 物中,其形状也不一致。
霍 乱 弧 菌 的 多 形 性
1.正常形态 2.衰老型
各种细菌的形态
球 菌
杆 菌
螺 旋 菌
细菌的分裂和排列示意图
1 1.单向分裂 2. 双向分裂 3.三向分裂
2
3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 在 形 成 芽 孢 的 细 菌
芽 胞 细 菌 : 芽 胞 端 生
细菌芽胞
芽孢及其位置:
中央芽孢 偏端芽孢 顶端芽孢
四、细菌的染色法
细菌只有经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其形态、结构极其排列。 (一)单染色法:单用一种染料染色。碱 性美蓝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氏、 石炭酸复红染色法等。 (二)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沙黄—美 蓝染色法。
细菌的荚膜
1.球菌
2.杆菌
细菌的荚膜实图
A
B
A.墨汁负染色法
B.荚膜染色法
细菌的鞭毛
1.一端单毛菌
2.两端单毛菌
3.丛毛菌
4.周毛菌
细菌的鞭毛实图
周身鞭毛菌的电镜图(16,000倍) 一端鞭毛菌的电镜图(11,400) (含脂刚螺菌) (枯草杆菌“172”)
细菌的纤毛
1.细菌的纤毛
2.鞭毛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任务和内容
1、地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动物防疫与检 疫、畜禽传染病等课程奠定基础。 2、任务: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动 物性食品及其他畜产品的检验检疫;确保人 类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及疫病传播。 3、内容: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理化特性、对动物的危害;免疫学原理及应 用等知识。
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 史:
1、形态学阶段(17世纪末-19世 纪中叶): 航海 → 望远镜 → 显微镜 →1674年 荷兰人吕文.虎克发明了放大 300×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 物的 基本形态如球菌、杆菌和 螺旋菌;原虫。 2、生理学时期(19世纪中叶-1928 年):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发酵和腐败由 微生物引起;炭疽疫苗、狂犬病 疫苗和猪丹毒疫苗 德国科学家柯霍:消毒、配制培养 基、苯胺染细菌、结核菌素试验 丹麦人革兰氏:1884年 1928年发现青霉素。随后磺胺药 发现了病原体,认识到传染病及其 抵抗力;免疫学渐建立:凝集反 应、沉淀反应、溶解反应和补体 结合反应、过敏反应等
动物微生物学
绪论 第一章细菌 第二章病毒 第三章其他微生物 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 第五章传染与免疫 第六章非特异性免疫 第七章特异性免疫 第八章变态反应 第九章血清学试验 第十章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其他应用
绪论
基本概念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群结构简单、繁殖快、 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的生物体的总和。 2、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3、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理化特 性、遗传变异和分类及与人类、动物、生态 相互关系的科学。 4、动物微生物学: 5、微生物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