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
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历史
学科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更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如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思想美德,乐
观向上的人生信念,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良好的行为准则
和道德规范等。
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教育目标。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下面谈一些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树立新课程改革下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
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提升者,理念的引导者,是进行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最
直接作用者,也是培养中学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民主平
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以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
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如,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不善言谈、爱搞动作的同学,课后还
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
就算学习成
绩可能不算好,但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文素
养提升的基础。
二、扩充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在浩瀚的历史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丰富的人文素材,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材,或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和影响,滋润和震撼学生的心灵。
如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我是
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通过学习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和中国人民坚持抗争、勇于探索的历史,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节课的教学时,通过视频《我的1919》,让
同学们感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弘
扬五四精神?同学们纷纷畅言,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祖国更强大。
这就表现出了他们
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其实,历史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是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平台,只是我们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人文
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并以实际行动追求崇高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
这样我们也就实现
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积极营造和创设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拉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
实的距离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多方面积极提供或创造通过历史人文知识
竞赛或名人故事励志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出交流、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
文意识,使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性的效果。
四、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
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来源于学生内心。
所以,自主学习方法是人文素养
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必然选择。
一味被动地接受,使学生失去了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不利于其积极主动探索和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真正体会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真正享受通过自我努力,集体利益的
实现,享受自我的满足和快乐。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更好地向自己的奋
斗目标迈进。
如,我校现在正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探究能力的要求
很高。
在上历史课前,要求学生必须先自主独立地完成导学案,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老师的教
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要合作讨论,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疑惑提出来,勇于质疑。
虽然这种模式我们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被调
动起来,他们讨论时非常热烈,小组评价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准。
这种模式我们还要不断
优化,将高效课堂中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最大教学功能体现出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
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总之,在新课程目标高举注重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旗帜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指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充分挖掘历史知识内涵,
传承和认识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历史科学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中学生历史
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
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