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

4
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血管硬化加速, 在硬化的小动脉上形成了很多栗粒样微动脉瘤, 也可造成血管壁薄厚不均。当血压由于某些原因 突然升高时,可以引起这些微动脉瘤破裂,于是 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又有人称之为脑溢血。这类 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就是高血压,所以, 又有高血压脑出血之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另外 一种类型叫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类型多是因为 颅内动脉瘤或颅内血管畸形破裂引起。出血性脑 血管病约占脑卒中总数的20-30%。
5
血管介入
血管介入技术是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内腔直 接到达体内病变部位(如冠状动脉、脑血管、 肝脏和肾脏)的血管,利用导管输送诊疗剂 或器械对体内较远的病变实施微创性诊断 治疗的一种技术。
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的监控 导引下,采用血管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 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
6
治疗方法
③血压升高 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 ④睡眠障碍 与担心手术,情绪紧张或环境 改变 有关。 ⑤知识缺乏 缺乏介入相关知识。
10
(三)护理措施
1)详细阅读病历,了解心、肾及神经系统有 无严重疾病,能否承受介入放射诊疗术,是否有 禁忌证。
2)协助完成术前的 各项必要检查。 3)拟穿刺 部位做皮肤准备(清洗剃毛)。 4)按医嘱给药。 5)术前4小时禁食。训练床上大小便。 6)患者进介入放射室前肌注安定10mg或鲁 米那0.1。
骤停 处理: 药物应用(多巴按及阿托品) 临时起搏器置入(极少)
21
高灌注综合症
原因:由于狭窄的动脉突然扩张,颅内血 流明显增加
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 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 处理:控制血压 (140-110mmHg/70-90mmHg) 对症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11
7)向患者说明检查治疗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患者应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恐惧心 理,争取合作。特别应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意 外情况向患者家属说清楚并要求签字。
8)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做好 标记。
9)术前做好DSA室器材、药品、敷料和1.5Kg重 沙袋等相应准备。 10)提供费用咨询,增加安全感 。
其他并发症
皮下血肿
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过渡灌注综合症
血管痉挛、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卒中
支架塌陷、变形、移位和再狭窄
肾功能受损
穿刺点并发症
19
穿刺部位并发症
频繁穿刺
皮下血肿
过早活动
假性动脉瘤
按压不充分 动静脉瘘
20
颈动脉窦反应
心动过缓(CAS过程中心脏停搏》3S) 低血压(《90mmHg)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所致,甚至心跳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
1
脑血管疾病
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50万 每年死于该病者超过120万,占第一位。 存活者中约3/4丧失劳动力。 死亡率高 致废率高 治疗风险大
2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病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3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这一类是指因脑动脉血管本身的病变如脑动脉硬 化,致使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部分或完全阻塞, 或在狭窄处形成血栓,造成该部位脑血液供应中 断,或者由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例如深静脉 血栓和心因性的血栓也可随血液循环流经脑部造 成局部脑组织因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 平时所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脑 血管病。这种类型疾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70-80 %左右。
12
术中配合
(1)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穿刺血管肢 体多选择手术对侧肢体,以留置针为好。
(2)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以保证急救所需。(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 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 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 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致心动过缓;可能撕裂血管内 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 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立即报告医 生并配合抢救。
13
二、术后监护护理
14
(一)护理评估
身体各器官功能情况 穿刺部位和穿刺侧肢体的情况 心理情况
15
(二)术后护理
术后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禁止弯曲,术后6h拔除 动脉鞘,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h。穿 刺侧下肢制动24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不可 下床,协助作好各项生活护理。 注意穿刺点远侧肢的血管搏动情况;每30min测量足背动 脉搏动一次,同时注意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 功能等,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细弱、皮肤温度低、穿 刺点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注意插管穿刺部位的出血与肿胀情况。
7
一、术前护理
8
(一)护理评估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既往史 生活习惯 女患者月经史
9
(二)介入治疗前常见的护理问题
①焦虑恐惧 表现为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等。 此不良情绪反应常与患者对介入手术方法不了解, 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费用,手术致疼痛有关。
②排尿改变 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与患者紧 张,害羞或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22
缺血性脑卒中
原因:动脉斑块崩解脱落 预防:术前规范用药
术中规范操作 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
16
观察24小时尿量、注意尿色及肾区疼痛情 况鼓励患者多饮食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术后24小时监测意识、生命体征、神经功 能情况变化
胃肠道反应予对症处理 饮食指导 服药指导 康复指导
17
三、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18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然后从穿刺处插入7F鞘 导管,行血管造影,测量病变血管的长度及血管 的直径,选取适合于病变的支架,通过导管将精 细的支架输送到狭窄处释放支架撑开血管,最后 行血管造影,检查放置支架后血管狭窄段和远侧 段的血流情况。
对于有动脉硬化斑块,有斑块脱落危险的患者, 可以应用保护伞。将保护伞放入狭窄的远段,并 释放。保护伞的导丝就作为导引导丝,支架沿保 护伞的导丝置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