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讲课(1)PPT课件

心电图讲课(1)PPT课件


房颤
房扑
• 病因:常发生于心脏病者,如风心、 冠心、高 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 临床表现: 受心室率快慢影响,AF伴极快心室 率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体检可见快 速的颈静脉扑动。
•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 F波,在Ⅱ、Ⅲ、 aVF 、V1导联最明显, 频率250-300次/分 2)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 3)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常规心电图识别
心内科 杨慧清
定义
将电极置于人体体表,通过导联与 心电图机相连,由此记录下的心肌 电位变化称为ECG
正常心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P波
P 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波 方向:Ⅰ、Ⅱ、 aVF 、 V4 ~V6导联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病 因:同前 •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与心搏脱漏 • 特 征:1)PR间期固定不变,每隔1、
2、或3个P波后有一个QRS波 群脱漏(莫氏现象) 2)最常见的下传比例为2:16:5
Ⅲ°房室传导阻滞
• 病 因:同前 • 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易出现疲
• 特征:1)心率较快,节律规则,150-250次/ 分 2)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 3)逆行P波,常埋藏于QRS波群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QRS波
R
P
T
U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QRS波
QRS波: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波
正常时限:0.06~0.10秒
方向: Ⅱ导主波向上, aVR主波向下,
室颤
• 病因: 同室扑
• 临床表现:同室扑
• 特征: 极
心室呈波形、振幅及频率均
QRS
不规则的颤动波,无法辨
波群、ST段与T波
室颤
T波
R
P
T
U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T波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振幅:一般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
同 导联R波1/10
方向:与QRS主波一致
S-T段
R-onT现象及多源室早
室扑
• 病因: 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此外有抗心 律失常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严重 缺氧、电击伤等
• 临床表现: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 至死亡;触诊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 心音消失;血压无法测出
• 特征: ECG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大而规则, 频率150-300次/分
室扑
• ECG特征: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相应导联 ST段压低≥0.1mv,有时出现T波倒 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
• 定义: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冠 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 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导致 心肌坏死,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 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时限:正常时限<0.12秒
0.1mv 0.04s
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 病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均可发 生,正常人约60%可测出
•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症状,频发 者可有胸闷、心悸
• 特征: 1)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 形态不同
2)QRS形态基本正常 3)代偿间歇不完全
窦性停搏及逸搏心律
P-R间期
R
P
T
U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P-R间期
P-R间期: 代表激动自窦房结开始,通 过 结间束至房室结的全部时间
正常值: 0.12~0.20秒 异常值: <0.12秒首选考虑WPW
即预激综合症; >0.20秒考虑AVB 即房室传导阻滞
Ⅰ°房室传导阻滞
• 病因:AMI、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 肌炎、心肌病、先心病、急性风 湿热、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等
变小
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
Q波: 在同一导联中深度<1/4R波,
宽度<0.04秒
RS波: RV1+SV5<1.2毫伏
SV1+RV5<3.5~4.5毫伏
室早
• 病因: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 常 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 临床表现:可有心悸感 • 特征: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
R
P
T
U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S-T段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终了到复极开始 的时间,一般为一等电位线
振幅: 任一导联下移<0.05毫伏,肢导 联上移<0.1毫伏,胸导联上移 <0.3毫伏
心绞痛
• 定义: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 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暂时 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乏、头晕、晕厥、心绞痛、心衰等, 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甚 至抽搐,即阿-斯综合症 • 特 征:PP规则,RR规则,P波与 QRS 波群各自独立,互不相关;P波频 率快于QRS波群
Ⅲ°房室传导阻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病因:病人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 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
• 临床表现:常常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 长短不一;发作时常有心悸、胸 闷、头晕等,听诊心律绝对规律
房扑
窦性停搏及逸搏心律
• 病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 AMI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脑血管病变、应 用 洋地黄药物等均可发生
• 临床表现:一旦窦性停搏时间长而无逸搏发生, 病人常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严重
者 出现阿-斯综合症以致死亡。
• 窦性停搏心电图特征:比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 时
大畸形,时限常>0.12s 2)ST段、T波与主波方向相 反 3)代偿间歇完全
室早
室早类型
• 二联律: 每个正常窦性搏动后出现 一次室早
• 三联律: 每2个正常窦性搏动后出现 一次室早
• 成对室早:连续两个室早 • 短阵室速: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 • 多源室早:同一导联室早形态各不相同者
短阵室速
• 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听诊第一心 音减弱
• 特征:每个冲动都能下传至心室,但 PR间期超过0.20秒
Ⅰ°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病因: 同前 •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与心搏脱漏 • 特征: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脱
落一个QRS波,如此周而复 始(文氏现象)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早搏
房颤
• 病因: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如风心、 冠心、甲亢心、心肌病等
• 临床表现: 受心室率快慢影响,多数患者有心 悸、胸闷。因血流动力学缓慢,宜在左心 耳处形成附壁血栓,脱落易致体循环栓塞。
•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纤 颤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心室率极不规则 3)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