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石油天然气】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石油天然气】
顶),底边界与水接触(底水)。 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有统一的油气界面,有统一的
压力系统。 天然能量充足,开发过程易形成水锥和气锥。
层状砂岩油藏
油层层数多,单层厚度相对小。 油层顶底界是不渗透的边界。 油藏的外边界是断层、边水、或岩性尖灭。 有油水边界、油气界面(带气顶),油水过渡带宽
度与地层倾角有关。 (1)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属同一压力系统。 (2)
亲油油藏:
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终点值较高(0.5-0.7),油 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加下降快。 注水开发过程,注入水不仅要克服流体的粘滞 力,而且还必须克服界面收缩力,注入水是沿孔道 的轴部推进。 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较快。高含水或特高含水 期,剩余油分布在小孔道中或大孔道壁上呈薄膜状。
渗透率 275.4
80 119 406
文明寨沙二上、下(明1、36、49)
层位 样品号
沙二上 2
8 15
沙二上 5 32-17/44
44
沙二下 2 6/4/2014 51
69 沙二下 2
沙二下 3 87
沙二下 5
孔隙度 24.4 27.75 24.8 25 21.5 16.62 27.18
20.1
储层润湿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储层润湿性大致分为亲油、亲水、近中性三种类型。
储层润湿性主要受流体性质、孔隙结构、流体 与岩石颗粒表面接触时间长短影响。
中性(润湿)大孔隙道含油,小孔隙道含水, 则形成大孔隙道亲油,小孔隙道亲水。
亲水油藏:
水相相对渗透率的终点值较低(0.1-0.2),油 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增加下降慢。 不易高速度、大压力梯度注水,应温和注水, 使注水驱和界面收缩力共同作用,提高水驱油效率。 油井见水早,但含水上升速度慢。高含水或特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呈斑状、滴状、珠状或肠状。
4#
实验油水 粘度比
岩芯 长度
渗透率 md 5.41
孔隙度 % 15.5
19.85 79.24 165.3 3.58
17.31 19.1 19.35
45cm
单注单采实验
样号
1# 3# 1# 4#
渗透率 md 5.41 19.85 79.24 165.3
孔隙度% 15.5 17.31 19.1 19.35
渗透率 34.6 180 119 39
2 149
2
备注 明1 明36 明1 明49
明1
文中油田文10块沙三中7-10(文10-1)
层位 沙三中 7
沙三中 9
样品号
13 14
133 135 148 171
孔隙度
26.3 24 20.4
22.7 21.6 24.5
渗透率
133 93.2 101
135 22 175
储层润湿性对注水开发的 影响
储层敏感性对注水开发的 影响
孔隙 度、 渗透 率对 注水 开发 的影
响
渗透率高、低影响流 态
达西 非达西
孔隙结构影响驱油效率
层间非均质影响水驱动用状况
孔隙 结构 影响 驱油 效率
孔隙结构 均匀
孔隙半径均匀,孔喉比小 压汞曲线呈粗歪度坐椅形
孔隙结构 不均匀
孔隙半径分布不均匀,孔喉比 大。
层位 沙三中 8
沙三中 10
样品号
35 40
41 216 230 300 301
孔隙度
28.2 28.3 27.9
23.7 17.4 26.2 23.3
渗透率
675 541 319
280 4.7 142 57.6
文13东块文13-85井长岩芯水驱油试验数据
岩样基础数据及实验条件
岩样号 1#
2#
3#
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有边水和气顶能量,气顶易形成气窜,层间水驱
动用不均。
透镜体状砂岩油藏
为岩性圈闭油藏,平面上储层分布不连续,分布面积小。 小透镜体形成独立的油气小系统,纵向多个透镜体叠加,
表现为油水关系复杂。 平面投影叠加连片,开发井均钻遇油层,但不连通,形不
成注采井网。 井距大有可能对比成假连通,把油藏类型搞错了。 难形成注采井网,主要靠天然能量开发(弹性、溶解气),
油藏类型
组 成 油 藏 地 质 因 素
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 储层物理性质 流体性质 埋藏深度 压力、温度
一、油藏几何形态及边界条件
几 何Leabharlann 块状砂岩油藏形态
多油层层状砂岩油藏
及
边
透镜体状砂岩油藏
界
条
件
小断块砂岩油藏
块状砂岩油藏
油层厚度大,面积与厚度的比值相对小。 油藏的顶底界与流体接触,顶界与气体接触(带气
含水 98% 时采收率 0 31.32 40.7 34.33
%
层间非均质影响水驱动用状况
水退沉积的三角洲和河口坝,储层渗透率顶高 底低,注水开发过程由于重力作用,层内波及体积 大(初期不宜高速注水,后期周期注水)。 河流相沉积储层渗透率顶低底高,层内波及体 积小,平面上高渗带呈带状分布。 较大型的湖泊沉积,储层相对稳定,注水开发 效果比较好。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 基本技术内容和要求
二OO四年九月
油藏 开发 动态 分析 所涉 及的 技术 内容
油藏类型
油藏类型不同,地质条件不同 影响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不同
开发阶段
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开 发特征不同
调整治理内容不同
目录
一、油藏类型分析 二、油藏低含水开发阶段 三、中含水开发阶段 四、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五、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与趋势预测
一口井纵向可钻遇各个断点,断点之间深度差值 小,断块面积小,油水井井数多。
油藏内部小断层认识时间长,注采井网只能逐步 完善。
断失油层多,细分层系难度大。 作好注采动态分析,加强动态认识构造,新钻调
整井多测RFT。 初期注水见效井少,产量递减快。
二、储层物理性质
储 层 物 理 性 质
孔隙度、渗透率对注水开 发的影响
孔径大的孔隙占的容积百分数 小,对渗透率的贡献值大。
压汞曲线向右偏移呈细歪度
濮5-1 沙一下
层位 沙一下
样品号 14 21 48 116
孔隙度 29.3 30 29.5 30.6
渗透率 864 558 1108 1223
濮1 沙二上1
层位 沙二上 1
样品号 1 3 8 18
孔隙度 32.6 28 30.5 29.4
纵上油层多,最好不要一次性全射孔,采取逐层上返开发。 稳产难度大,采收率低。
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
断块油藏一般是被断层复杂化了层状砂岩油藏
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同向,形成
断
滚动背斜,或形成牙刷状断块油藏。
块
类
型
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形成 反向屋脊油藏,该类断裂形成的油
藏比前者更复杂。
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