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附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占2分)一、积累运用(24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琐屑.(xuè)休憩.(qì)冥.想(míng)瞠.目结舌(chēng)B.扼.制(è) 震慑.(sè) 废墟.(xū) 殚.精竭虑(dān)C.停滞.(zhì) 嗫嚅.(rú) 迤逦.(lǐ) 百舸.争流(gě)D.妖娆.(ráo) 窸窣.(sū) 玛瑙.(lǎo) 载.歌载舞(zài)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憔悴馈赠心旷神怡毛骨悚然B.簇新深邃肃然起敬相形见拙C.恻隐襁褓恍然大悟默守成规D.沉缅膨胀人才辈出生死攸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
B.小林滔滔不绝、倚马千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4.古诗文默写。
(8分)(1)《陋室铭》中写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
(《蒹葭》)(3)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4)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5.名著阅读。
(4分)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这两段文字均出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2分)(2)文段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6分)材料一:月球俗称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至今约有46亿年历史。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达127.25℃,夜晚低至零下183.75℃。
由于没有大气__甲__(隔绝/阻隔),紫外线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因此在月球表面会见到许多__乙__(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现象。
材料二:“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
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1)阅读材料一,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2分)甲:________乙:____________弘楚中学团委会准备于2018年4月27日晚上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
(2)阅读材料二,参照示例,用形象化的语言为该活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示例: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敏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在活动前写一则邀请函。
(2分)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4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_______________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_________________的憧憬。
(2分)(二)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0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2)隐天蔽.日____________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间.千二百里时时而间.进B.清.荣峻茂以其境过清.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故.渔者歌曰公问其故.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赏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10分)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
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
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
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
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
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
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
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13.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参考美国、日本等“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三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
(3分) 链接材料: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
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对开车出门的要求提高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味变淡了。
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8分)“人格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捷径尼三①前几天,看到一则娱乐新闻,倍耐力2016新年年历召开面市发布会,姚晨作为其中唯一的华人面孔出席活动,也是这本全球顶级年历的首位华人封面女郎。
②我忽然想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
1930年2月,梅兰芳赴美演出,在美国一炮而红。
据说,梅兰芳每次演出结束,谢幕常常要多达十几次,人们都等着和他握手。
当时美国媒体评论是:“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对孪生子从未相遇过,但现在他们毕竟相遇了,这一情况体现在梅兰芳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