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肌无力治疗PPT课件

重症肌无力治疗PPT课件


2019/11/12
.
20
临床表现和分类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 • Ⅰ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两
年之内其他肌群不受累。
• 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 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
累, 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通常无咀嚼、 吞咽和构音障碍,生活能自理。
2019/11/1Ⅱ2 B型:中度全身型. ,四肢肌群中度受 21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宋振凤
2019/11/12
.
1
内容概要
2019/11/12
.
2
概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 免疫依赖、补体参与, 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 递障碍---定位 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定 性
.
9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制: 除了特异性AChR抗体外,部分患者的体内还
存在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 体,通过破坏AChR在肌小管的聚集、减少其 数目而诱发产生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
2019/11/12
.
10
病因及发病机制
乙酰胆碱代谢
2019/11/12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乙酰胆碱代谢
.
25
诊断及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眼肌型MG
全身型MG
ler-Fisher综合 1. Guillain-Barré综合


2.慢性进行性眼外肌 2.慢性炎性脱髓鞘性
麻痹
多发性神经CIDP
3.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mbert-Eaton综
4.眶内占位病变
合征
5.Graves眼病
4.进行性脊肌萎缩
2019/11/12
.
5
概述
儿童重症肌无力概述: 亚洲人群近50%的病例在儿童期出现首发症 状,年龄高峰在5-10岁,无性别差异,其中 超过70%的病例仅有眼部症状; 青春期前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无性别差异,青 春期后重症肌无力女性多见,且青春期后重 症肌无力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更密切。
2019/11/12
1935年Viet在波士顿总医院设立了第1所重症肌无力诊
所,以口服或静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作为重症肌
无力的诊断手段。
2019/11/12
.Leabharlann 4概述儿童重症肌无力概述: 根据首发症状的年龄再细分为
青春期前重症肌无力(<12岁) 和 青春期后重症肌无力(>12岁);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为 每年1/100万-5/100万;
2019/11/12
.
8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制: 通过B细胞分泌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 (体液免疫为主), 由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为辅), 并在补体的参与下, 与突触后膜的AchR产生免疫应答,破坏了 大量的AchR,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 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MG。
2019/11/12
.
6
2019/11/12
.
7
病因及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 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
外因--感染、药物、环境因素等; 内因--不同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
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化 学物质的基因多态性等有关;本病的发生 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
2019/11/12
.
23
实验室检查
2019/11/12
.
24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肌电图检查: RNS检查 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 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 有阻滞。 4)抗体:AChR抗体、抗-MuSK抗体等。
2019/11/12
2019/11/12
.
18
临床表现和分类
首发症状: 50-60%首先眼外肌受累;首发眼睑下垂25%, 复视25%; 首发为肢体无力 下肢无力13%,上肢3%; 首发为延髓肌受累:构音困难、进食呛咳4%。 表情呆板、面颊无力3%,
2019/11/12
.
19
临床表现和分类
常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共同临床特征
缩、无力。 2019/11/12
.
22
实验室检查
1.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试验: 2.肌电图检查:
1)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RNS ): 2)单纤维肌电图( SFEMG ): 3.相关血清抗体的检测: 1)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2)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3) 抗横纹肌抗体: 4.胸腺影像学检查:
6.Meige综合征
5.多发性肌炎
6.肉毒中毒
2019/11/12
7. .代谢性肌病
26
2019/11/12
2019/11/12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19/11/12
.
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19/11/12
.
14
2019/11/12
.
15
临床表现和分类
受累肌群
眼外肌:
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
常见的首发症状;还可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
双侧上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瞳孔大小正
常,对光反应正常。
2019/11/12
.
3
概述
发展历程:
1672年,英国Thomas Willis描述了一名构音障碍女性 病人;
1893年,Samul Goldflam第一次用“myasthenia gravis”描述此病,并发现肌肉无力在休息后改善,疲 劳后加重;
1934年Walker开始应用毒扁豆碱治疗此类患者认为其 发病机制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乙酰胆碱合成 和释放障碍所致;
面肌:
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苦笑
或呈肌病面容。
咀嚼肌:
咀嚼困难。
2019/11/12
.
16
临床表现和分类
2019/11/12
.
17
临床表现和分类
受累肌群 咽喉肌: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 颈肌:
屈肌为著,出现头颈活动障碍、抬头困难或不能。 呼吸肌:
呼吸困难、无力,部分病人可出现肌无力危象, 需行人工辅助呼吸。 肢体各组肌群均可出现肌无力症状,以近端为著。
临床表现和分类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
• Ⅲ型:重度激进型,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数 周或数月内累及咽喉肌;半年内累及呼吸肌, 伴或不伴眼外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
• Ⅳ型:迟发重度型,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两 年内逐渐进展,由Ⅰ、ⅡA、ⅡB型进展,累 及呼吸肌。
• Ⅴ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可出现骨骼肌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