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三、幻想
(一)幻想的概念 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 向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所期望 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二)幻想的特征
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 的形象 2.幻想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关系
幻想 不 同 点 共 同 点 联 系 1.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2.指向于遥远的未来,不可 能立即予以实现。 创造想象 1.不一定与个人的愿望相联 系 2.指向于未来的,能够较快 予以实现。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性: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 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3.可操作性
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就 像通过外部动作控制盒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心理旋转实验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 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 单重复。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RT
字母R旋转反应时
(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观点
– 在人脑中同时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 表象系统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 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 • 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 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想象是人脑对 已有的表象进行加 工改造而形成新形 象的心理过程。具 有形象性和新颖性 的特点。
(二)想象的功能
1. 预见功能
2. 补充功能
3. 代替功能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 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 根据预定目的, 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 觉进行的想象。
1.都必须有一定的表象材料作为依据。 2.都富有创造性和新奇性。 1.创造想象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2.创造想象中有一定的幻想成分,幻想中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成分。
(三)幻想的种类
• 积极的幻想(理想):符合事物的发展 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的 可能性。 • 消极的幻想(空想):它完全脱离现实 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 它是以意愿代替实际行动的消极空想。
主要内容
1 2 2
第一节 表 象 第二节 想 象 第三节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第四节 睡眠和梦
3
4
第一节
表
象
一、表象的概述 二、表象的种类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image),又称意象,是当事物 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 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
4.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 同本质特征来创造新形 象。
五、想象与实践
• 想象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人 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 想象可以引起和导致人的实践活动。 • 想象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 并且想象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
六、想象的意义
1、想象的产生是高级认知开始萌芽的标志
(二)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入睡期 第二阶段:浅睡期 第三阶段:中度睡眠期 第四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三)睡眠的特征
1.人的一生都需要睡眠,只是每天睡眠时间 的长短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2.人的睡眠的个别差异较其他动物要小。 3.人的睡眠多在一定的地点,而且成为人的 隐私行为的一部分。
(五)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继续 保持着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 遗觉像。 杨施(E. R. Jaensch)首先发现这种特殊 的表象。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 (一)基本表象理论
• (二)双重编码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 1.基本观点
– 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是真实物的抽象化再现 – 人将视觉和言语信息转化为表象存储在记忆中,表象是 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 – 人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类似于对具体事物的
三、想象的特点
• 想象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它具有间 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四、想象的方法
1.粘合 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 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 过程。
2.夸张 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 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 生新形象。
3.人格化
对客观事物赋予人 的形象和特征从而 产生新的形象。
(四)梦的意义
• 做梦是人脑正常功能的表现。
• 研究认为,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 且对维持脑的正常功能还是有益的。
• 听觉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具有听觉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和旋律等)的形象。 • 动作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与动作系统有关的 形象。
(三)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 • 复合表象:指由多种知觉痕迹构成的表 象。 • 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 成的表象。
(四)一般表象和个别表象 • 一般表象: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特性 的表象 • 个别表象:反映某一事物都有特性 的表象。
(四)睡眠的作用
• 对于维护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 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 对于消除疲劳、补充体能、排除体 内毒素和代谢物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梦
(一)梦的概念 •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一种漫无目的的、不由自主的奇异 想象。 • 梦是在意识不清楚的状态下,暂时神经联系 的活跃和改组。
3.原型启发 创造想象在最初开始是,总是要受到 一种类似事物的启发,并在这一基础上想 象出新的形象来,这就是原型启发。 4.积极的思维活动 创造想象是严格的构思过程,它受到 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和支配。 5.灵感 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 心理状态。
(三)创造想象的意义
1.创造想象在科学的发明和发现上,起着 重大作用。 2.创造想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同样具有 重大意义。 3.创造想象在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
忽然,对着手中咬了一块圆饼干高兴地喊 着:“看!月亮!” 这种想象是一种简单的联想:由被咬掉 一口的月牙状饼干联想起来脑中贮存的关 于月亮的形象。儿童最初的想象
2、想象是理解的基础
如学习《悯农》,小孩如果想象不出“锄 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 就不能理 解“谁知盘中餐……”
第六章 表象和想象
• 如果缺乏想象会怎样? • 当你在想象的时候,你的大脑是如何工 作的?
教学目标:
• • • • 掌握表象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思维中的作用; 掌握想象的概念、功能、种类及其综合过程; 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了解睡眠的阶段。
重点与难点:
• 表象和想象的概念、想象的种类。 • 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判断下列想象哪些是再造 想象?哪些是创造想象?
陈胜、吴广起义
1、科学家发明机器人
2、人们根据科学家的 描述在头脑中有了机 器人的形象。
第四节
睡眠与梦
一、睡眠
(一)睡眠的概念
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 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 出的生物节律之一。
• 从生物钟角度怎么看待睡眠? • 从分子、基因角度怎么看待睡眠?
梦境常出现飞行、跌落、裸体等荒诞或恐惧情景
(二)梦的特点
1.离奇性 在梦中会出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论 如何也不会经历的事情。 2.逼真性 在梦中出现的情境都是可见的,自 觉身临其境。
(三)梦的内容
• 不同的人,梦中的内容不同。 • 从感觉通道的角度来说,属于视觉的梦 最多,其次分别是听觉的、运动的、触 觉的,最少的是味觉的梦。 • 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梦的内 容也各不相同。
3、想象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如,打针时,有的孩子一边卷衣袖,一边大 声宣称:“我是 八路军!我不怕打针!”。
第三节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与幻想
一、再造想象 二、创造想象 三、幻想
一、再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的概念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 模型、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 相适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 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
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 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 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
•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
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 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知觉的形象较具体、鲜明、生动, 而表象则比较暗淡、模糊; (2)知觉的形象较稳定,表象则不稳定, 易变幻; (3)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则不完整。
操作
2.心理旋转实验 - Shepard &Metzler 1971,
空间立体图形心理旋转实验
2.心理旋转实验 - Cooper & Shepard 1973
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形象和反形象字母“R” 要求被试判断字符是正向还是反向
实验结果
• 字符从垂直方向旋转的角度越大,判断需要
的时间就越长。
(二)形成再造想象的条件
1.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词及实物标志的意义 不理解语言也就无法想象出由语言所表达 的各种对象的形象。 2.旧有表象的数量与性质 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
(三)再造想象的意义
1.再造想象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 义 2.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 3.再造想象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 的作用
四、表象的作用
(一)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二)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 (三)思维想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 • • • • • 一、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种类 三、想象的特点 四、想象的方法 五、想象与实践 六、想象的意义
想
象
指纹透露的信息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