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第二课时)
我主要说一说教学思路方面: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方面: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2)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实验验证,分析对比等,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初步学会研究碳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内因是变化依据,外因是变化条件,使学生再一次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方面: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的还原性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然学生亲自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利用改进实验,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
说教法和学法方面:
本课题我主要采用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学习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分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习难点得以顺利的突破。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加大教学容量。
先进的教学方式提供给学生大量生动的感观材料,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利用图象的色彩刺激,视频的动感变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使用我校的“五•三”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参与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学的主要内容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因此,我国古代的一些字画能够保存至今。
若升高温度,碳的活泼性增强。
2.在点燃条件下,碳跟充足的氧气反应,完全燃烧生成,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_____;当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____ ____,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均放热。
这表现为碳具有_____________性,因此可用来做__________________。
3.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
在这个反应
里,木炭使氧化铜变成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木炭具有还原性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右图(用语言回答)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应先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5)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使氧化铜变成铜失去氧,发生___反应。
7、从画出碳原子、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书写重要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以前的电话线杆子在埋木桩之前,把埋在地里的一段用火微微烧焦、几百年前科学家利用放大镜放在太阳光下聚焦照射在钻石上,过一会钻石消失了、怎样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