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三、城市区位过程
1、几个重要的区位过程
① 人口的集中与分散 ② 工商业的集中与分散 ③ 入侵及继承
例子:阁楼的变化、贵族化
2、区位过程的阶段性
Van den Berg(1987)他将集中—分散分为四 个阶段,即它们按照以下的形式发生: • 第一阶段是核心的迅速增长; • 第二阶段是随之出现的郊区——包括功能性城 市区域和都市的发展; • 第三阶段是反城市化,由于向外移民,整个城 市地区的人口下降了; • 第四阶段是再城市化的阶段,核心地区的人口 又再次增长。
2、外部和内部
A、外部因素
社会歧视:特权阶层的迁出与少数群 体的侵入、已经形成的少数群体对其 它群体的抵制。住房市场的歧视,廉 租房政策。
社会结构要素:其根本原因是少数群 体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社会 结构特征。
社会排斥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排斥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 70年代的法国。目前该概念已经成为分析社会 关系的有效工具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虽 然至今仍未形成关于社会排斥的统一定义, “但它意味着这样一个过程:个人或群体被全 部地或部分地排除在充分的社会参与之外。” 显然,社会排斥往往是社会强势群体对弱势群 体进行拒绝与隔离的过程和结果,因而有学者 提出,社会排斥研究主要围绕社会弱势群体如 何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 的群体,并且这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 而累积和传递等问题展开。
• 空间不只是社会的建构,社会也是空间的 建构。这也就是说,空间不只是社会的反 映,而是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一种建构元 素,即认为空来自并非社会的反映,而是社 会的表现。
• “空间,它看起来同质,看起来完全像我 们所调查的那样是纯客观形式,但它却是 社会的产物。空间的生产类似于任何种类 商品的生产。” 即城市空间并不是客观、 独立的,而是一种社会产物。
“有组织的空间结构本身并不是具 有自身独立建构和转化规律的结构, 它也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阶级结构 的一种简单表示。相反,它代表了 对整个生产关系组成成分的辩证限 定.这种关系同时是社会的又是空 间的”。
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城市区位与地理位置相关
早期芝加哥学派的派克的人文区位学有这样的 假设:自然界的过程例如竞争、适应等在人类 社会一样有效,并决定了社区的大小及其区位 组织。像芝加哥这样的城市,虽然超越了个人 的控制,但是在人口和各种活动中却展示了一 种有秩序的排列。各种活动都在都市中找到一 个在经济上很有利的位置。
三、空间分化与社会区隔
一、区隔的概念
空间或区位区隔指背景相同的人集中在都市同 一地区。有两层含义: 1、相同背景的人集中居住,相同背景可能是: 社会地位、宗教、种族、职业等,这些都是表 明人的社会属性的; 2、区隔一般有地域方面的明晰的边界,不同背 景的人之间相互缺乏来往,甚至存在相互敌视 或歧视。
二、空间隔离产生的原因
1、自愿vs.非自愿
自愿隔离的原因可能是:(1)声望;(2)安全 感或满足感;(3)知道或认为自己在其他地 区不受欢迎。
非自愿的隔离的原因有:(1)法律或风俗可能限 制个人或家庭住在指定的地区;(2)经济动 力的结果:人们会选择自己的经济水平,住的 地方不是他们想住的地方,只是他有经济能力 能支付房租的地方。
总结:
• 三种理论(模式)的同一结论是:住宅区域的 不同主要取决于土地的价值(不同的土地利用 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
• 但是它们也受到各种批评,如:收入阶层的分 布并不符合同心圆理论,最高或最低租值区同 时在市中心出现;太重视经济因素,忽视社会 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等。
• 但方法至今仍是刻画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
认为,在人类生存的空间中存在 着一系列的内在原则,它们使所有 环境的要素之间产生了空间上的联
• 举个例子:任何城市中的居民、商家、各种 制度、交通和通讯设施,作为城市的要素, 其相关的空间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 预测的。
• 这种人类空间分布的规律受到以下因素的 综合影响:对最佳地势的竞争、利用该地 区的总体效率、与相邻地区利用方式的兼 容性、人口规模和构成的变化、经济扩张 和紧缩的方式以及通讯条件和交通技术。
• W·威尔森的研究发现,由于中产阶层的迁出, 使得集中在美国大城市旧城区的大量失业者和 穷人缺少与就业者的联系,造成社会分割或社 会孤立。这种社会分割和孤立现象不仅体现在 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地方社区层面。由于失业 者和穷人的集中,且与主流社会脱离,使得整 个地方社区也逐步衰败,形成空间排斥,这种 空间排斥反过来又加剧了个人层面上的社会排 斥。比如,居住于被排斥社区中的个人,无论 个人的特征如何,都会遭受“地方歧视”。空 间向度可以作为分析社会排斥问题的一个有效 路径。正如S·梅西(Massey)明确指出的,空 间分化是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
• 这种观点认为城市的空间秩序是一 系列动态混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已知的,最终 的结果甚至是可以预测的,它是人 类居住方式的内在性质。也就是说, 这种一定的城市物理空间是人类空 间分布原则所决定的一种理性秩序 的表现,是独具一格的。
2、新城市社会学范式 • 视城市空间为一种社会表达,一个
第五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 社会区隔
一、两种空间范式
自城市社会学一产生,空间就成为其 讨论的中心议题。空间是什么,空间 在城市分析中占据何种位置,对此存 在着不同的观点。以往对城市空间的 处理,一般采取两种范式:
1、人文生态学范式 视城市空间为一个物理空间,讨 论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城 市本身的扩张与重组等。
市场力量和阶级利益冲突的舞台。
• 强调城市形式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空 间转化,尤其著重的是关乎行动者 与充满了冲突的社会政治过程。
• 人类生态学只是把城市空间当作为一 种纯粹的物理现象,空间形式被作为既 定的东西加以接受,完全忽视了形塑城 市空间的社会关系、经济结构及不同 团体间的政治对抗。新都市社会学则 试图将城市空间过程放在资本主义体 系中进行考察,将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 对整体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