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可以这样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
历史可以这样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 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变化分开”的思路,概 括1290世21/纪1/2外2 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问题——问题问明了吗? 现状:看得懂书,问不出问题 策略: (1)随时问个为什么? “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有三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
案例1:2010年浙江文综卷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
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 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案例2: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7题: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 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 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 遇 C.居住及租住地 D.“门户开放”政策。
2021/1/22
其他结论的解读: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罗斯福新政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怎么调整?为何不根 本调整?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怎么解读 其定语?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制局面下思想为何会活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纽带形成 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1/1/22
(2)能分析推理吗? 概念:依靠严谨、理性的辨析能力去复原历史——能够史论结合、以 史带论并能总结规律,进行理性思考。 举例:1869年,在(美国西部)尤他州一个偏远的地点,这第一条 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打入了最后一颗道钉。《宅地法》按照便利的条件 为开荒者提供了土地,这样就刺激了人口和文明涌进西部。与拿破仑三 世统治下的法国一样,(西部)这里也有数不清的腐化、欺诈和投机取 巧。但是,这里工业繁荣,城市增加,美国这个大市场开辟出来了。
工业文明: 09年38题(工业革命、科学技术) 10年38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3年第38题江南经济的变动
制度文明: 10年39题(美国三权分立) 11年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制度文明的演进) 12年39题(民主政治的确立:美国、法国、英国、中国)
国际关系: 11年39题(二战、美苏两极对峙、戈尔巴乔夫改革、两极瓦解)
2013年浙江卷第38题 材料二 1840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以来的影响。时
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 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的启蒙”、“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问:这真是一场古典文化的再生吗?为什么要打着“再生”的旗号? 微笑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会如此震撼人心?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和文艺复兴有关系吗?怎么理解?
2021/1/22
(2)要多想书中的关键词 举例1: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一课中描述:“面对乱世,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 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思考: *当时社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乱世?这个乱世是怎么形成的? *在乱世中,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能行得通吗——孔子的儒家 思想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吗? *乱世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 人文主义,怎么理解?
2021/1/22
(4)教教材要重取舍——以《科学家牛顿一课为例》
现状:泛泛而谈,无所深入 ——教师是否应该花大力气解读牛顿的科 学成就?
要求: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启迪学生的历史感悟:教学内容的取 舍直接影响教学体系的构架、教学流程的规划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请你以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课为例,谈谈在该课教学中哪些内容可以略讲? 哪些内容应该重点突破?并请说明理由。
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人。文——主第义四天序
材料三: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
然驳批斥判:“封我建们等人级类的,骨提肉倡都人是类用同平样等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
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
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2021/1/22
材料一:趁这大好的时光,好好地享受它一番。让我们就这样地
生活下去。只要肯死定神现不世来生召唤活我们。
——序
材料二: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尘世生活
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碰上一群美丽的少
女名肯。叫定头“人一绿次鹅的见”自到的然女“欲性祸望的水小”,伙。反子岂对问料禁父一欲亲路这上主是对义些任什何么事东物西都,不父感亲兴说趣这的是儿些子
2021/1/22
案例3: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 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 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为C。
概念解读:私学、书院、吕克昂学园 案例4.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图 略)。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 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 飞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 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讲理由不得分)
2021/1/22
四、教学法——方法掌握了吗? (1)会解读史料吗? 概念: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 引申:高考试题几乎都以史料为情境。 举例:上海卷2012第31题: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俄为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道路)
陈旭麓: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而相继出现。”
2021/1/22
举例2:
上义西 升产方 趋生资 势并本
呈主
资
工商业的兴起——经济基础
本 主
人性的复苏与理性的启蒙—— 思想基础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 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 本人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 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 略带来的变化分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取舍:
A.挖掘社会环境的决定因素——牛顿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提出了对 自然世界的新认识;他的科学思想又影响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倡导 的科学与民主,强调科学与理性,无一不是渗透着牛顿的科学思想。
B.突出科学成就的历史贡献——启蒙运动的特点是破除迷信和神秘主 义,张扬科学 ——牛顿的科学思想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飞跃。
义 蒸 蒸
新航路的开辟——完成各项准备(原料、市场、资本 日 上
资产阶级革命——必然的趋势
落中 面国 临走 挑向 战衰
2021/1/22
政治上专制——走向极端 经济上重农抑商——阻碍新方式的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思想文化专制——扼杀了思想
面落 临日 挑的 战辉
煌 ,
举例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传统经济结构的逐 渐解体
近代工业的起步
近代中国经济 的主要成分
2021/1/22
大量洋货涌入——商 品输出
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资本输出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 业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 化的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经济结构开 始转型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受诸 多因素的作用
历史可以这样教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 可
2021/1/22
(2)教教材要教概念 前提: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历史概念解读不明,会造成认知能
力的缺失。 “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涉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 等概念,请对上述概念作出准确解读——2013杭州市职评试题。
20C21./凸1/2显2 科学人物的人格魅力——杰出但不完美;伟大并非永恒
二、教框架——线索理清了吗? 现状:缺乏历史时序性;线索不清。 趋势:近几年高考试题基本上以主题方式呈现:以必修为主,综合选修,
以近代为主,古今中外贯通。 思想解放:
09年38题(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12年38题(百家争鸣、明清儒家思想、维新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 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思考: *既然朱熹是对儒学进行重新解读,且有助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社会秩 序,为什么一开始会被认为是伪学? *后来朱熹却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儒学代表人物——伪学又是如何被 定为官学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如此众多的不同点,为什么都统称为理学?
2021/1/22
(5)要注意观点的剖析 (2013年浙江卷第39题第三问)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
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中西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 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了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 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 强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