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赏析--徽州民居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赏析--徽州民居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赏析
——徽州民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09级建筑一班谷扬学号:2009301530001
摘要:徽州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遵循周易风水论的村落选址与布局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营造了既符合科学性,又富有文人意趣的居住环境。

其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传统建筑元素与精神依托。

就建筑实体而言,徽州民居体现出很高的居住价值与旅游审美价值。

关键词:选址与布局风水论材质与结构自然环境原材料易取性干栏式住宅平面布局建筑元素马头墙天井“三雕”建筑实体居住价值旅游审美价值
徽州民居,指的是徽州地区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是我国少有的具有浓重文化气息的传统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其建筑元素与建筑实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徽居的特色及成因分析,徽居建筑元素在当今的运用以及徽居建筑实体在当今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徽州民居进行浅略的解读。

1.徽州民居的特色及成因分析
1.1村落选址与布局
徽州民居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选址上。

风水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风水论讲究的是自然界本身、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历史上的古徽州民居为徽商所建,而徽商是一个亦商亦儒的文化群体,他们较高的文化水平为风水术的探讨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文化修养。

古徽州人以周易风水论为指导,千方百计去选择风水宝地,选址建村,以求上天赐福,衣食充盈,子孙昌盛。

由于徽州地区地狭人多,多为宗族聚族而居,因此住宅的选址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在古徽州,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定的风水依据。

或依山势,或傍水而居,形成多样的村落形态。

如黟县宏村,成卧牛状。

在徽州人眼中,风水宝地至少应有山有水,且环境优美,山可以
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
感。

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
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另外徽州民居
为木结构,傍水而居可以保证防火用水。


以说背山面水成为徽州村落的最基本格局。

徽州地区的地狭人多特点也使得徽州村落
具有很高的建筑密度,建筑间的巷道宽度仅
为建筑层高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种布局形成
了徽州民居极具特色与审美价值的巷道空间,
幽深而宁静。

徽州村落往往有一条比较热闹的商业街道,
街道两侧布置商店,茶馆,饭馆等,为村落
图 1 青石板街
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也为参观者买当地的工艺品带来便利。

村子内的大街小巷都铺以青石板,使得多雨的徽州村落免遭泥泞之苦,而青石板街也自然的成为了徽州民居富有特色的美学元素。

1.2建筑材质与结构
徽州民居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材质之美。

粉墙,青瓦,木结构是徽州民居材质之美的主要载体。

这三种材质的运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原料的易取性来讲,徽州地区山多林密,有烧制砖瓦所需的粘土和建造建筑框架所需的优质木材,就地取材可降低建造成本,加上文人思想的注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徽州民居独具特色与美感材质模式。

另一方面,当地潮湿的自然环境也促使其继承古越人干栏式住宅的构建方法。

徽州民居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结构是马头墙,它的运用与徽州民居的密集型村落布局和木承重结构密切相关。

马头墙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消解建筑间距太近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火灾发生时阻挡火势的蔓延。

1.3建筑平面布局
徽州民居平面布局的基本单位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中央为天井。

天井为建筑的核心,徽州民居外观较为封闭,立面不开窗或仅开少数小窗,主要靠天井通风采光。

这样的布局特点的形成与徽商常年在外经商的行为特点有关。

一方面较为封闭的建筑外立面有利于防御盗贼,另一方面,外“冷”内“暖”的内向型空间给人以强烈的家的暗示,这对常年在外经受羁旅之苦的徽商有
积极的心里抚慰作用。

徽州民居的另一个有特色
的布局特点是大门朝北,而住
屋的最佳朝向在常识上讲应为
南向。

徽州民居之所以形成这
样的特色,是因为古徽州居民
的一条禁忌,“商家门不宜南向,
征家门不宜北向”。

风水理论解
释为“商”属金,“南”属火,
火克金,故而居住者以徽商为
主的徽州民居大门不宜南开。

2. 徽州民居建筑元素在当今的运用
2.1概述
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通过提取传统建筑中的某些元素,或从形式上,或从精神上寻求一种文化的沿革。

下面就徽州民居中的马头墙、天井和“三雕”三个建筑元素,分别以一个典型案例说明其建筑要素可以怎样运用在现代建筑中。

2.2马头墙
图 2 天井
前面已经讲到在徽州民居中马头墙存在的主要
原因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消解建筑间距太近带来的安
全隐患。

同时其随屋面趋势层层跌落的形态,白墙
青瓦的素雅外观也起到了丰富建筑形体,美化环境
的作用。

现代建筑中对马头墙元素的运用主要是考
虑其美学价值。

图3中所示的是万科第五园中对该
元素的运用,经过简化的马头墙成为这个建筑中不
可或缺的纵向装饰要素,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2.3天井
天井在相对封闭的徽州民居中起到通风采光的
作用。

现代建筑中运用该元素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

住吉长屋本身就是一个外围封
闭的混凝土盒子,善用光的安藤尝试用这种方式做
一个逃离喧嚣的建筑,用天井塑造光线,并让居住
者通过天井感受自然的雨露风霜。

安藤忠雄对天井
元素的运用在精神上与徽州民居是共通的。

当然安
藤这种与徽州民居极其相似的对天井的运用可能并
非直接源自于徽居,但它有可能是间接受到中国这
种极具影响力的民居的影响,而且我只是借此案例
说明天井如何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体现徽州民居
的某种建筑情结。

2.4“三雕”
作为徽派建筑装饰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三雕”,
经过现代科技手段及艺术手法的表现,仍很好的应
用在现代家居中,如装饰石雕,木质的屏风、家具
以及在瓷砖上雕刻的精美且有着美好象征意义的纹样等等。

如图5所示的家居设计中,就运用到木质屏风分隔空间,使得空间具有古朴的韵味。

3. 徽州民居建筑实体在今天的应用价值
3.1居住价值
徽州民居是经历了几十代人探索实践,
上百年文化积淀的结晶体,是实用性与艺
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
统居住建筑,首先应该考虑的自然是徽州
民居的实用性也就是其居住价值。

徽州民
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
风水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依山而建的村落,辅之以精心设计的水系,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居住环境。

就建筑单体而言,相对封闭的形态允许建筑之间有更窄的间距,既解决了徽州地区低狭人多的用地问题,又形成了一些宁静阴凉,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巷空间。

相对封闭的形态给居住者以安全感。

而天井的存在则满足了通图 3万科第五园马头墙 图 4 住吉长屋天井 图 5 现代建筑中的木屏风
风采光需求。

所以说在人们的居住条件借助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今天,徽州民居仍然具有很高的居住价值。

3.2旅游欣赏价值
徽州民居保留完整,风格统一,造型多样,
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得天独厚的
条件使其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它具
有极高的旅游欣赏价值。

比如黟县宏村,每年
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拜访,村子里古朴的建筑
与幽深的小巷成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载体,
人们在那里写生(如图6),摄影,或者仅仅
是逛街游玩。

不管是做什么,那里都会给人留
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结语:
对于徽州民居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徽州民居遵循周易风水论的村落选址与布局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营造了既符合科学性,又富有文人意趣的居住环境。

其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传统建筑元素与精神依托。

就建筑实体而言,徽州民居体现出很高的居住价值与旅游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宏理, 李玉祥. 老房子—— 皖南徽派民居.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3
2. 李秋香,陈志华. 村落“乡村瑰宝”系列. 三联书店,2000
3. 张国梅.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安徽建筑,2002
4. 吴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的研究
图 6 作者当年的写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