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敏安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

敏安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简本

敏安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敏安电动汽车编制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八月第1章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省市经济开发区。

市位于北平原中部,淮河下游。

地理位置为东经118º12~119º36,北纬32º43~34º06之间。

东与市接壤,西邻省,南连市,北与市、宿迁市毗邻;南距市、市分别为400km、190km。

新长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宁徐一级公路等公路干线、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域。

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市区东部,成立于1992年,1993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项目生产基地总用地面积为33.42hm2。

北至路,东至康马路,西至路,南至东路。

图1.1-1项目地理位置1.1.2 建设背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我国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敏安电动汽车把握这一机遇,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敏安电动汽车生产项目”。

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容包括主体工程(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吸塑车间、总装车间)、公辅工程(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空压站、软化水站)和储运工程(物流总库)等,见表1.2-1。

表1.2-1工程项目组成1.2.2 生产工艺拟建生产项目采用整车生产四大工艺,分别为冲压工艺、焊装工艺、吸塑工艺和总装工艺。

1.2.2.1 冲压工艺冲压车间主要承担大中冲压件的生产任务。

板料由汽车运输进厂,经落料成为冲压毛坯,然后经堆垛机在专用托盘上堆垛;托盘垛料根据需要送到冲压线上进行拉伸、修边、冲孔、斜切、校正等。

冲压线压制的冲压件成品经冲洗除油除尘后,装入专用工位器具,由输送机下线送至冲压件库。

1.2.2.2 焊装工艺焊装车间承担车身总成的装配焊接、调整等任务。

设三条车身总成焊装线,一条车身总成预装线,一条白车身总成调整线。

焊装工艺以铝合金点焊为主要生产工艺方式,辅以惰性气体(CO2、氩气)保护焊工艺。

焊接温度约500℃。

1.2.2.3 吸塑工艺吸塑车间的主要承担外覆盖件和饰件的生产任务。

通过加热塑料板材,对其真空吸附成型,并在后续做相应处理。

在整车饰件和外覆盖件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依次涉及:吸塑、切削、发泡(主要针对饰)、粘接等工艺。

工艺流程:装料→运料→板材装夹→加热→预变性→真空吸塑→冷却→脱模→输送暂存区→铣削→去毛刺→质量检查→库存。

吸塑工艺为清洁工艺,原材料为进口高强度板材,其主要成分为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加热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有毒有害废气,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2.2.4 总装工艺总装车间承担底盘装配、饰装配、最终装配、整车检测及返修、整车终检报交等任务。

1.2.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项目建设投产后,形成年产1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其中B型车规格5万辆,D型车规格5万台,E型车5万台。

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定为22个月。

项目总投资20581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501.5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0.24%。

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兴产业项目;项目所在地省属于规划中确定的国家优化开发区域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徐扬片区,属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的经济开发区组团,利用开发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建设项目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和用地规划,建设充分依托开发区的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生产废水经厂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开发区总量控制的要求。

因此,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经济开发区徐片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2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现状测点的各项指标CO、NO2、PM10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清安河断面有COD、BOD5、总磷、氨氮超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超标主要主要原因是:目前市仅有1座综合性城市污水处理厂即四季青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6.5万m3/d,其余均就近排入河流,造成汇集入入海水道的上游河流水质现状超标严重;项目所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亦是水环境质量超标的原因;清安河水系为市主城区主要排污通道,目前已经运行的(处理规模为6.5万t/a)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就设在清安河上。

为改善清安河水环境现状,“十二五”期间,市拟组织实施31个重大整治项目,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项目、点源污染治理项目、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并着力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改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加强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以使清安河水质得到根本改善,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2.1.4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要求。

2.1.5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拟建厂界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边界昼、夜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居民居住小区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2.1.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土壤pH值偏高,呈碱性,pH为8.14,属于轻度盐碱地。

其他监测因子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表1的二级标准要求。

2.2 建设项目评价围2.2.1 大气环境评价围为以建设项目(厂址)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km,总评价围25km2。

2.2.2 地表水环境评价围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清安河污水处理厂污水排入口上游500m到至清安河口12km水域。

2.2.3 地下水环境评价围以建设项目(厂址)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 2.5km,总评价围25km2。

2.2.4 噪声环境评价围环境噪声评价围为建设项目边界200m围,特别是对周边居住区的影响。

2.2.5 生态环境评价围以建设项目(厂址)为中心,向东、西、南各延伸2.5km,向北延伸至废黄河,总评价围约20km2。

2.2.6 风险评价围以建设项目(厂址)为中心,半径为3km区域。

图2.2-1评价围及敏感目标分布第3章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

(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冲压车间返修打磨岗位产生的少量金属的粉尘、焊装车间产生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以及修磨时产生的少量金属粉尘、总装车间粘合工位产生的非甲烷总烃。

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点生活污水。

(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污染源主要为冲压车间模具清洗产生的废水、冲压及焊装车间闭式循环水系统排污水、以及厂区生活污水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

土石方阶段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为移动式声源,无明显指向性;打桩阶段噪声主要有各种打桩机、移动式空压机和风钻等,属固定声源,具有明显指向性;结构阶段使用设备较多,是噪声重点控制阶段,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运输设备、振捣机、吊车等,多属于撞击噪声,无明显指向性。

(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冲压车间压力机、焊装车间、空压站空压机、循环水泵等高噪声设备。

空压站等处设备产生的机械性或空气动力性噪声,设备噪声源强为75~105dB(A)。

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有建设施工中开挖出的土方,产生的碎砖、水泥、木料等。

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工作生活,必定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

(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建设项目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冲压车间冲压废料、吸塑车间吸塑废料。

危险废物包括污水预处理设施产生的废矿物油及研发中心产生的废电池。

研发中心耗用的电池主要为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其中,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

3.1.1.5 污染物排放汇总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如表3.1-1所示。

表3.1-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3.1.2 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途径汇总情况见表3.1-2。

表3.1-2污染物排放方式及途径3.2 项目评价围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址周边的集中居民区、清安河。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

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3.2-1环境保护目标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砂土裸露,因风力作用,易产生地表扬尘,将造成局部环境污染。

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且难量化的问题。

本评价采用类比法,分析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根据市环境保护科学院对施工扬尘的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施工现场扬尘的影响围最远可到下风向150m处,影响区域TSP浓度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0.30mg/m3)的1.6倍。

因此必须对施工扬尘进行控制,以减轻对厂址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仅会对近距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建设项目施工机械数量有限,且施工均为间歇式作业,作业点也比较分散,因此排放的尾气对厂址以外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3.3.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拟建厂址外有市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通过施工临时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并最终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