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枝词

竹枝词

《竹枝词》教案设计一、读话导入《竹枝词》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三、指导朗读、背诵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

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

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______ 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分析:《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

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读读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四、作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设想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之四)》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投影: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诗文赏析(一)聆听感受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2、读准字音岑参cãn shēn 散入sàn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ó瀚海hàn 阑干lán羌笛qiāng 风掣红旗châ(二)整体把握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

(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

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

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2、赏析诗句(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

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