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盘早剥的护理常规

胎盘早剥的护理常规

胎盘早剥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二、临床特点:
1、妊娠晚期突然发生的持续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阴道出血。

2、根据胎盘剥离面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可分为两型。

轻型—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不超过1/3。

重型—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多见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轻型
1、胎盘剥离面一般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

2、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

出血量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无明显腹痛。

3、腹部检查:子宫软,其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合。

腹部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限性压痛。

胎位、胎心音清楚,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

(二)重型
1、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

2、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

疼痛的剧烈程度与剥离面大小、胎盘后积血多少有关。

胎盘剥离面积越大、胎盘后积血越多,则疼痛越剧烈。

严重时还出现可恶心、呕吐,甚至出冷汗、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患者可不出现阴道流血或只有少量的阴道流血。

3、腹部检查:子宫常硬如板状,且体积大于妊娠月份。

腹部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为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胎盘后血肿不断的增大,压痛也更加明显。

三、医疗目标:
1.积极纠正休克:输血,输新鲜血及其他支持治疗。

2.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立即在抗休克的同时尽快终止妊娠。

方法有经阴道分娩及剖宫手术。

必要时行骼内动脉结扎甚至切除子宫。

3.防止产后出血。

4.及时处理凝血功能障碍:输新鲜血,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按病情应用抗凝剂或抗纤溶剂。

5.预防肾功能衰竭:注意尿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6.加强支援疗法,用大量抗生素防感染,予抗贫血治疗。

四、护理目标
1、孕妇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2、孕妇满足基本需要
3、孕妇自诉恐惧感减轻,身心舒适增加
4、孕妇、胎儿安度妊娠期和分娩期
五、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肾衰竭等
有受伤的危险(胎儿):与大出血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与绝对卧床休息有关
恐惧:与大出血、担心胎儿及自身安危有关健康史:
六、专科评估、
贫血,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的表现,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注意胎先露,胎位情况。

七、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的血容量严密观察血压、脉搏、面色、阴道出血、腹痛的情况,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

建立静脉通路,确保液体输入。

禁止肛查,慎作阴道检查,以防再次的大出血。

2.缓解缺氧观察宫缩和胎儿,防止胎儿缺氧,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给予间断或连续性吸氧,从而改善胎盘血液供应情况,增加胎儿供氧,减少出血机会。

定时的测量宫底高度和腹围的大小,宫体压痛的范围和程度,密切观察胎心、胎动,若发现子宫板状并有压痛,胎心音胎位不清,提示病情严重应立即处理。

3.治疗配合护理协助终止妊娠预防产后出血
(1)经阴道分娩者应先行人工破膜,缓慢流出羊水,缩减子宫的容积,并用腹带包裹腹部,压迫局部使胎盘不再继续剥离,也能促进子宫收缩,加速产程,产程中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宫底的高度、压痛,阴道出血和胎心音。

(2)估计在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者或产程无进展,胎儿有宫内窘迫者,宜迅速行剖宫产,并及时抢救。

(3)分娩后注意观察凝血功能障碍及产后大出血的并发症产生,尤其注意全身出血倾向、阴道出血及血液不凝的现象,并配合做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测定。

(4)子宫—胎盘卒中者,经治疗无效者,应做好子宫全切除手术准备工作。

4.预防感染、心理护理。

八、健康教育: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