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X线诊断(免费)
心 尖(左右室连接部)
2、右前斜位:
投照: 右前斜45°~ 50°紧贴片盒,
从左后投照。
鉴别:心大血管位于脊柱左侧
食管下段及胃泡偏居前部
心前缘
升主动脉 肺动脉圆锥 右心室 左心室
心后缘
左心房 右心房 下腔静脉
右前斜位食管正常生理压迹
3、左前斜位: 投照:左前斜60°,紧贴胶
片盒从左后方投照。
左前斜位 右室段向前膨凸,心室膈 段增大,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3、左心房增大
病 因: 二尖瓣病变 左心室衰竭 动脉导管未闭
后前位
左心房向后、右、左、上隆凸 心右缘上部出现“双房征” 心左缘出现“四弧征” (左心耳增大)
食管中下段局限性 向后压迫、移位
左前斜位
心后缘上部左房段隆凸,与左 主支气管之间的透明带消失严 重时,推压左主支气管向后 上移位
4、右心房增大
病 因:
右心室衰竭 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病变 肺静脉异常引流
Hh RAh
后前位 右心房向右、前、下增大 右缘下段向右扩展膨隆 右房/心高比率>0.5 上、下腔静脉增宽
心后缘下段向后突出 无食管受压移位
心前缘上段向上、后膨凸与 下方的右室段呈“成角现象”
全心增大
病 因:
非对称性: 心形状的改变 (三)主动脉形状及密度的改变 *(四)肺循环的改变
*(一)心及各房室增大
房室增大是诊断心、大血管疾患的重要依据,其病理基础是: 1、前负荷增加 — 主动脉关闭不全致左室扩张,腔壁肥厚、
(容量) 房间隔缺损致右房、室扩张,腔壁肥厚 2、后负荷增加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导致左或右室
正常肺血 后前位
正常肺血 右侧位
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肺充血 肺动脉高压(高流性、阻性)
肺动脉内血流量减少:肺少血 肺静脉高压:肺淤血
肺水肿(间质性、肺泡性)
肺循环高压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血流量增加
肺静脉高压
腔静脉
右房
右室 肺动脉 肺小动脉
肺毛细 血管
左房 左室 主动脉
毛细 血管前
毛细血管后 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循环高压分类及发生机制
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肺充血)
年龄:
婴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体型:
横 位 斜 位 垂直位
体位:
立位 卧位
呼吸:
吸气 呼气
妊娠:
(三)正常肺门及肺纹理
肺门阴影:肺动脉、肺静脉的主要分支 肺 纹 理:树枝状分布的血管、支气管、淋巴管
肺门动脉形态、搏动情况和肺血管纹理反映 了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状态。
第二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
(阻力) 壁肥厚,继之扩张 心肌疾患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或左、右心衰
1、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瓣型)
向左、下、后增大 病 因:
高血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向下、左延伸, 居膈下胃泡 内,心腰下陷左心室段延长、圆隆 并向左扩展,相反搏动点上移
左左前前斜斜位位
左心室段向后下突出, 与脊柱重叠 室间沟前下移位 左侧位
对 称 性: 心肌病 瓣膜病晚期 心包积液 心 衰
后前位:
心影向两侧增大,心横径显著增宽
对称性
非对称性
(二)心形状的改变
二尖瓣型(梨型) 主动脉型(靴型) 普遍增大型
(三)主动脉形状及密 度的改变
形状: 迂曲 延长 管腔增宽 主动脉结向上突出
密度: 增高(血容量增加 管壁增厚 钙化)
*(四)肺循环的改变
不对称性少血 肺动脉缺如、栓塞 肺不张、肺气肿
肺门动脉缩小 肺动脉纹理稀疏 肺野透明度增加
肺淤血:
肺静脉淋巴液回流受阻
病因: 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
肺淤血: 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肺纹理增多、模糊 肺野透明度减低
间质性肺水肿: Kerley A、B、C线
肺泡性肺水肿:肺内边缘模糊 的斑片状阴影,严重者两肺大片 影聚集于肺门,呈“蝶翼状”阴 影。
右心室 漏斗部
左前斜位:各房室 主动脉弓全貌 左 侧 位:左 房 左 室
T1+T2 心胸比率=
XY
正 常 值 < 0.5
1、后前位:
投照:胸部紧贴片盒,
X线从后投照。
鉴别: 心尖胃泡位于脊柱左侧。
心右缘: 心左缘: *升主动*脉主动脉结 上腔静脉*肺动脉段 (心腰) *右心房*左心耳(相反搏动点) 右心室 左心室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一、正常心脏的解剖位置
右心房:右侧 右心室:前方 左心房:左后上方 左心室:左后下方
二、正常X线表现
*(一)心及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二)影响心及大血管的生理因素 (三)正常肺门及肺纹理
(一)四种体位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后 前 位:测量心径线 追踪对比观察 右前斜位: 左房肺动脉段
鉴别:
心大血管位于脊柱右侧 食管下段及胃泡偏居后部 心室大致分为对称的两半
18
前缘:
升主动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后缘:
左心房 左心室
4、左侧位: 投照:直立、左侧胸壁紧贴片盒,
从右侧投照。
鉴别:心大血管位于脊柱右侧
心前缘: 心后缘:
肺动脉主干 左心房
右心室漏斗部 左心室
右心室
下腔静脉
(二)影响心及大血管的生理因素
左向右或双向分流及心排血量增加
病因:
房、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甲状腺机能亢进 肺心病的高排血状态 体动-静脉瘘
肺门增大,透视可见“肺门舞蹈” 肺动脉纹理增粗、增多,轮廓清楚 肺野透明度正常或降低 动肺脉主干扩张,右肺下动脉增宽
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少血)
右心排血受阻或兼右向左分流 病因:
对称性少血 肺动脉闭锁 法乐氏四联症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前言
影像诊断的几种检查方法
X线 超声成像(USG)
最常用
核素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选择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有 创
诊断原则
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及肺血的
改变情况。
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 判断:心脏病理改变 诊断:结合临床
X线检查的限制:
生理因素的影响 不同病、同X线表现
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缩小
2、右心室增大(二尖瓣/靴型) 病 因:
二尖瓣狭窄 慢性肺源型心脏病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高压 法乐氏四联症
心影向上、前、两侧突出 心尖上翘、圆凸(靴型心) 心腰丰满或膨隆 相反搏动点下移
右前斜位
心前缘改变为主:肺动脉圆锥和心 室段向前上膨凸,心前间隙变窄或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