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动机和激励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组织 行 为学
6.2早期动机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归属需要
• 建立友好亲密 的人际关系的 需要 • 高归属需要动 机的人更倾向 于与他人进行 交往,至少是 为他人着想, 这种交往会给 他带来愉快。 组织 行 为学
6.3当代动机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发 》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 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一种期望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的个体来说 所具有的吸引力。
or
or
or
上述各种偏好的不同组合构成了16种性格类型,每种类型的人都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 组织 行 为学 和价值取向,它将成为个人发展和探索人际关系的重要开端。
回顾
(2)大五人格型
组织 行 为学
回顾
• 1、核心自我评价
• 控制点 • 自尊
• • • • • •
2、马基雅维里主义 3、自恋 4、自我控制 5、冒险性 6、A型人格 7、主动性人格
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 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 己某方面的需要。 组织 行 为学
举例
努力: 上课 听讲 记笔记 复习 第一水平输出: 成绩:班级中的等级分 A B C D
第二水平输出 自信 自尊
组织 行 为学
5
回顾
现实型
(R)
调研型
( I)
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适应
性理论解释了人格特征与工作 要求之间的匹配关系。霍兰德
常规型 (C) 艺术型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出的六种人格类型,区分了
不同人格类型的特征并给出了 相匹配的岗位。
企业型 (E)
社会型(S) 组织 行 为学
组织 行 为学
Holland 的人格类型与适配的职业
•
•
组织 行 为学
回顾
外向 喜欢精力指向外部世界 感觉 喜欢通过五官感觉去了解 实际情况 思考 喜欢基于因果逻辑和客观 分析作决策 判断 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生 活方式和明确定性 or 内向 喜欢精力指向内心世界 直觉 喜欢运用想象去了解事物的模式、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发现新的可能性 情感 喜欢基于价值判断和考虑对人的重要性来作 决策 感知 喜欢灵活、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变化性
6.3当代动机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个人努力 个人成绩(绩效) 组织奖励(报酬) 个人需要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 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带来的奖励对他 有积极的吸引力。
应用
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可以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 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既包括物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Satisfaction
组织 行 为学
1
回顾
2.人格的影响因素
人格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 遗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 的生物学前提。遗传是 指生物个体前后代特征 上的(包括生理的与心 理的)相似性。 基因影响人格:一是关 于双胞胎基因与人格关 系的研究;二是关于新 生儿的测评研究。 •
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的外部环境可 以区分为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两大类。 其中,社会环境,特别 是文化、家庭、群体、 生活经验等因素是人的 心理、意识产生的主要 源泉,对人格、能力的 形成起关键性的作用。
情境因素
情境对人格的形成也起 着一定的作用。情境是指导 致个体表现出人格的“特殊 性”的特定情况和环境。 这种“特殊性”既指在 平常环境条件下没有表现出 的“潜在”人格,也指在特 殊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一些 “反常”举动。
7
回顾
情感 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可以以情绪 或心境的形式被体验
情绪 •有具体时间引起 •持续时间短(几秒或几分钟) •本质上是具体的,且数量很多(如愤 怒、害怕、悲伤、高兴、厌恶、 惊奇) •通常伴随着显著的面部表情 •本质上是行动导向
心境 •原因通常是总体的,不清晰 •持续时间比情绪长(小时或天) •更具一般性(两个主要维度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由多种具体的情绪组成) •总体上不会通过显著的表情显露出来 •本质上具有认知性 组织 行 为学
VS
ERG理论 需要层次不一定是刚性结构,一个人的 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 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 “受挫——回归”的思想 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 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 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 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 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
组织 行 为学
6.2早期动机理论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 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观点
双因素理论
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组织 行 为学
6.2早期动机理论
• 目标设置理论
• 强化理论
•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 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 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 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 ,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 ——弗朗西斯(C. Francis)
组织 行 为学
12
6.1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值(E)
是指产生行为动机 的强度,也就是调 动人的积极性,激 发个体潜力的强度。 当激励力量达到一 定强度的时候,才 能让个体把愿望转 化成动机,从而产 生行为。 是指个体对某种结 果的效用价值的判 断,即某种目标、 结果对个体所具有 的价值和重要程度 的评价。效价越大, 吸引力越强,个体 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是指个体对通过自己 努力达成某种结果的 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预 期和判断。期望值是 个体主观上估计达到 目标的可能性。一般 来说,实现目标的可 能性越大,越能调动 组织 行 为学 人们的积极性。
Personality 人格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Perception 感知 Motivation 动机 Learning 学习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Satisfaction
各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的越少,则人们对这种需要越是 渴望得到满足。
当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渴望向高层次发展 ——“满足——上升”趋势 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就会转而追求较低层次 的需要。——“挫折——倒退”发展方向 组织 行 为学
6.2早期动机理论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较高层 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的 满足,二者具有不可逆性。
• 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 努力。
• 动机是一个过程,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 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 努力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 方向:指向组织目标且与组织目标始终一致的努力 ,才是组织所追求的 • 坚持性:测量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组织 行 为学
6.1动机概述
组织 行 为学
6.2早期动机理论
4.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 争取成功,希 望做得最好的 需要 • 具有强烈的成 就需要的人渴 望将事情做得 更为完美,提 高工作效率, 获得更大的成 功
权力需要
• 影响或控制他 人且不受他人 控制的需要 • 不同人对权力 的渴望程度也 有所不同。权 力需要较高的 人喜欢支配、 影响他人,注 重争取地位和 影响力。
组织 行 为学
10
本章内容
1.动机概述
• 动机的含义 • 动机的构成 • 动机理论分类
2.早期动机理论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ERG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成就需要理论
3.当代动机理论
• 期望理论
• 公平理论 • 自我决定理论
4.动机的应用实践
• 工作特质模型 • 员工参与 • 员工激励
组织 行 为学
个人的快乐
全额奖学金 他人的赞许 他人的尊重
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可能性
绩效与结果之间的关联
组织 行 为学
25
6.3当代动机理论
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起源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 (J .S.Adams)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
关系》《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 》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 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回顾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传记特征
Emotion Affect 情感 情绪
Personality 人格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Perception 感知 Motivation 动机 Learning 学习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