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优质课)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相对静止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 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客
观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性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1:规律与规则的区别 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动变化中把握 规律。(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 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征
“宿命论”:否认规律的可知,宣传一 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必然性,主张命 运主宰一切,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导致消极被动,无能为力。
“唯意志论”(创始人叔本华):夸 大人的主观能力,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导致盲目乐观。
物质
主体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动中有静
运动
静止
静中有动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家族”
机械运动(物理 运动)
布朗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刘三的运动、静止图
刘三几十年,一刻也没 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 程。
绝对运动
几十年内,他是刘三、 不是黎四、郭五……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小 结:
物质
空间位置不变 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保100 持 80 百 60
分
数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 2 3 4 5 6 7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全面理解规律的科学内涵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