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公开课课件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公开课课件
“喜马拉雅 海”
距今约两千万年前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据卫星监测,喜马拉雅山不但 在长高,而且在移动,每年大 约向北移动6厘米
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人们对微观物质世界及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而不是现象之间的联系。
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 规律
遗传规律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
美国总统的“零年因素”
1980年,美国有个叫约翰逊的人写了一本 小说《零因子》,他发现自1840年以来,凡是 在尾数有0的年份的当选美国总统,都是在任 期内死去,而且全都相距20年。这种可怕的巧 合现象被称为“零年因素”。1840年,哈利逊 当选总统,他宣誓就职后一个月就去世了;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连任期内(1865年) 在一个剧院里遇刺身亡; 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总统,第二年7月遇刺, 两个月后辞别人世;
(2)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893年达尔文与表妹埃玛结婚。婚后15年生下6男4 女。大女儿一直体弱多病,10岁夭折。四女儿早亡。二 女儿和两个儿子终身不育;其他四个儿子也常年生病。 达尔文晚年通过大量实验,比较植物异花传粉与自花受 粉的效果,证明自花受粉的植物大多后代不良而慢慢被 淘汰。这一发现使达尔文恍然大悟。达尔文对生物学、 人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受到了生物遗传规律的 惩罚。
4、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 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 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 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和现象的关系
规 律
现 象
区
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 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 的本质的联系 象的非本质的联系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 、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起 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别 人无法直接感知,只有
联 系
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 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 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1900年麦金利当选总统,第二年9月在一次 博览会上遇刺,8天后抢救无效含恨而逝; 1920年哈定当选总统,任期内死于中风; 1940年罗斯福连任总统,1944年再次连任, 不久后便死于脑溢血; 1960年年轻有为的肯尼迪当选总统,1963 年遇刺而亡。 上述巧合事例,由于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所以就给不少人牵强附会和臆想的空间。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思维运动
人的大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
一、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你认为应该如何运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指导我们的学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变化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 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 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40
20
1
2
请你评析以下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 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僧肇的《物不迁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 芝诺 飞矢不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 4 天 数
5
6
7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 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 展都是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
A+A→A、O; A+B→A、B、O、AB; A+O→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出现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和 计算,指出:这一颗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一周期, 沿着一个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而行。而且正如哈雷所言, 76年后,彗星又光临了地球。
鸿雁出塞北 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
春日复北翔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 水旱螟螟,率皆有法 ——沈括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结论:
1、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生物遗传变异规律、新陈代 谢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性质的规律
价值规律
具 抽象化 体 规律 规 具体化 律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A 喜鹊叫喜,乌鸦报丧 B 日出东方 C 新陈代谢 D 水往低处流
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 能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中运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问:以上观点旨在说明什么?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夸克模型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空间 上:事物的位置移动,时间上:事物的产生、发 展、灭亡过程。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 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马克思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 注意区别: 本特性 运动—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 不是偶然的联系。
思考:故事中的宋人为 什么被人遗笑千年?
宋人把偶然的联系当成必然联系。
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持久的东西。”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 不是暂时的联系。
规律的共性:
是固有的联系,而非主观想象的联系
是本质的联系,而非现象的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而非偶然的联系 是稳定的联系,而非暂时的联系
复习:
1.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 界的产物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 2.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本质(属性) ___________.
3、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 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 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在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 约翰逊在他的小说中,曾暗示里根将被一 个古巴流亡分子暗杀,看来里根毕竟“命大”, 1981年遇刺时,打中他胸膛的子弹和一再出现 的癌细胞都没有能夺去他的生命。 里根终于打破了140年以来的一项纪录:在 末位为零的一年当选的美国总统,活着离任了。
美国总统的“零年因素”说明了什么?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
静止
区 含义 不同 别 性质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不同 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 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 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
癌症村是一种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陆 出现的群体疾病现像。由于环境污染, 大多是饮用了上游企业排出的未经处理 的污水,造成某一村庄大规模的癌症病 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环保部终于在 2013年2月官方文件首度承认中国存在 “癌症村”。中国民间专家估计,全中 国大陆的癌症村约达四百五十九个,涵 盖中国大陆的27个省份,并且近几年逐 渐向西部地区扩散。
刘德华的运动、静止图
刘德华几十年,一刻也 没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 过程。
绝对运动
在这几十年内,他 是刘德华、 不是王 德华、马德华……
相对静止
王夫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
静 形而上学的 否认 中 绝对静止论 静中有动有 动 动 中 否认 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有动中有静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