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联想意义不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一种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因国籍、民族、种族、信仰、审美观点、观点、阶级立场、职业、个人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异,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冰冷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
再如,同一个New York(纽约市),有人爱他,认为它是天堂;也有人恨她,认为它是地狱。
这都是因为不同的New York一词在他们心目中使会有截然不同的联想。
例如,美国记者Caskie Stinnett在决定迁出他曾经生活十年之久的New York 时写过一篇题为Farewell,My Unlovely的文章,表达他对New York的感受,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The sad aspect of my departure was that there was so little sadness c onnected with it (New York),and after ten years it seemed to me that I should have looked back with some slight mistiness in my eyes .A lo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written on this subject-the disenchanted New Yorker-and I have read much of it, but none of the cases seems to fit precisely my feelings about the city. I do not hate New York ; there is really nothing there to hate and certainly very little to love. It is city of indifference, and that is the problem. I found I could only give indifference in ret urn.”(College English,第三册).对Caslie Stinnett来讲,尽管在New York生活十年之久,但这座城市并未给他留下任何特殊感情,有的只是令人失望的冷漠。
由于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冷漠,他决定离开New York.在他心目中New York是一个冷漠的城市。
他对New York 产生的这种联想完全是由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决定的。
由此可见,由于联想意义可以因人因时而异,所以对一个词所附加的意义就可增可减,从而表现出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
: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 (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
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
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
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
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
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
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
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
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
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
那天他脸色不好。
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
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二、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
萨丕尔(S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心家奥斯古得(Osgood)认为,人们谚语的全部意义是在其成长的文化环境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的结果,因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的。
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
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一般来说,理性意义是没有民族性的,但是源于民族文化的联想意义,其民族文化特征却十分明显,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欢乐”,“喜庆”,而中“红色”则象征着“战争”,“流血”,“恐怖”,“淫乱”等。
又如短语“akiss of death”,对于缺乏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很可能按字面的意思理解为“死亡之吻”,但这一短语实际上是指表面友好背地里坑害的行为。
此语来自犹大出卖基督以吻为暗号,其内容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三、中西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的非对应性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特色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活方式,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
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仅是意义系统的差异,而且也是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差异,因为各民族的语言不只是具有表达经验事实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表达个人情感,意志和愿望的功能,所以,不同语言之间即使是统一概念的对应词也可能因为社会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联想。
正如莱督(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1957.P.71)所指出的:“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思,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影响的,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
有的语意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
”77英汉两种语言社会在各自长期文化传统条件下形成了各自的心理联想习惯,在加上和社会环境因素,从而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各个意义以及意义之间的联系都相同的对等词。
四、结束语词汇的联想意义是习得中的难点,正如朱光浅先生所言:“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气氛,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及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异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容易应付。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联想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加强。
为?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 (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
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
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
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
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
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
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
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
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
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
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
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
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
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