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
—
√
—
√
—
√
—
√
√
√
√
√
√
√
√
浅水
√ √ √ √ √ √ — √
采样类型 定性 半定量 定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分样、拣选
标签
固定、保存
四、标本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鉴定
➢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索博网 – 刷洗石块,操作10-15min
Hess 采样器
Hess 采样器:采样类似于索伯网,水深 <0.5m
改良 Hess 采样器
分样筛:500μm,直径25-30cm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目标设计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一般采用目标设计方案, 基于已知的问题或事件选择监测站位,可提供某一位点 或河段的状态评估
随机方案设置
约10km设置样 点,涵盖主要的 支流
随机方案设置:网格法设置湖泊样点
目标选择方案:评估水坝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的基本状况,获得水体的 详细地形图,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根据不 同环境特点设置采样点。
计数
➢ 易断的环节动物等按头部计数 ➢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 数量较多、无法全部计数时,可使用标准网格托盘,
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计数,再进行换算
称重
➢ 吸水纸吸干水后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称重,并换算 干重
室内鉴定与图像采集
标本鉴定、计数并称重
关键鉴定特征
整体体型特征(非个体大小) 是否有小棍、叶子、石头等包被筛洗底泥来自河道、湖泊、水库采样工具
• Allen 采泥器 • Kellen 采泥器 • Eckman 采泥器 • Peterson 采泥器 • Ponar 采泥器 • 柱状采泥器 • 人工基质
Eckma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倒出底泥
筛洗底泥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四季,北方春夏秋三季。各季或各 月调查的时间间隔应基本相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透明 度、水深等环境指标,然后进行采样,并记录底质及 水生植物情况。
每个采样点采3次定量样品。并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 性标本用,还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 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
局部经过人为改变的区域,如小型水坝及桥梁区, 除非需要评估其影响,应避免在区域内设置采样 点。
进入大型河流的支流河口附近,较大水体的生境 特征更为典型,应避免在此处设置采样点
国外河流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方案
以多参数法为基础
• 美国
– RBP (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 LR-BP【大型(深水型)河
流生物评价方案】 – EMAP(环境监测与评价项
• 采样过程包括3min的手 网采集和1min的手动搜 寻
底栖动物样品的采集时间和频次
采样时间和频次视调查任务而定。应充分 考虑水域环境条件、生物类群时间变化 特点、调查目的及人力、费用投入
逐月采样:每月进行采样,1年12次
季度采样:春、夏、秋、冬,1年4次
视特殊需要进行采样
建议:
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湖泊、水库,需在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 时进行。
目)
• 欧盟
– AQEM/STAR
以多变量法为基础 英国
RIVPACS(河流无脊椎动物预 测及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
AusRivAS(澳大利亚河流评价 计划)
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1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1m踢网,浅滩/急流区采集 2-3次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主要内容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的原则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的选择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标本的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常用的生物多样性参数
一、大型底栖动物野外调查原则
研究设计和采样点的选择:兼顾数据的准确性、代 表性、可比性和成本效益
随机选择方案 流域的本底调查及环境变化趋势评估,一般采用随机选 择方案,可为整个区域的整体环境提供更为精确的环境 信息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300只个体
EMAP技术方案
• 河宽倍数法界定河段,通常取40倍河宽(150m-500m)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等距取11个断面 • 按Z字形采集(如图所示)
AQEM/STAR技术方案
• 范围取决于河流大小
• 小型取20-50m • 中型取50-100m
手提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采深层泥样
分层获取样品:一般5cm一层
人工基质笼
将人工基质笼放入水中:放置14d
其他人工基质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采样 工具
静水
D型网(抄 √ 网)
索伯网
—
踢网
√
Hess采
—
样器
Petersen
√
采泥器
埃克曼采
√
泥器
波纳采泥
√
器
人工基质
√
笼
水体类型 流水 深水
• D型网,在不同类型生境采 集20次(如图所示)
• 室内分析
• 固定计数法挑取亚样, 通常取200只个体
LR-BP技术方案
• 固定距离法来界定调查河段,通常取500m范围(鱼类除外)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每隔100m取一个断面 • 在断面中心上下游方向
各5m的范围内采集
• 室内分析
• 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 野外采样
• RBP的“复合生境采样方法”一致
• 室内分析
• 取700只个体的亚样
RIVPACS技术方案
• 调查河段的界定取决于河宽
• 采样区长度为5-20m之间 • 环境指标测量区在采样区两侧延伸7倍河宽或50m
• 大型底栖动物采集
• 通常使用FBA标准手网 大型河流可结合采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