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教案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小说
的发展概况。

了解小说鉴赏的一般常识,了解中国古典
小说同西方小
说的差异。

教学重点:中国小说的发展概况和小说鉴
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学生自读《古代小说常识》,大致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概况。

二、教师介绍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中国小
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六朝
时期的“志怪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
为主。

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
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唐传奇的
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
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
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爱情婚姻题材在唐传奇中占较大比重,且多具有思想
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不少作品歌颂男女青年挣
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争取自主幸福的
爱情和婚姻。

他们不畏强暴、不计贫富、不惜以身
殉情,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

所称惬者,唯某而已。

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
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
,故为公系耳。

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

体现了妇
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
精神。

《柳毅传》中的龙女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备受丈夫虐待,但她并不屈服,请柳毅捎信向父亲洞
庭君诉苦,历经周折,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见义
勇为的柳毅结成美满婚姻。

她是个敢于反抗夫权压
迫,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形象。

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

如《柳毅传》
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
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
毅严词拒绝一节。

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
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

作者围
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
,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
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

这与作
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
和口语之长有关。

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

’‘伤稼乎?’
曰:‘八百里’。

‘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
跃然纸上。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
故事底本。

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
,演出的底本。

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

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
传奇的新兴小说。

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
、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

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


《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
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

“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
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
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

’”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
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

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

’”通过这一系列细
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
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
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

之后写刘贵被杀,
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
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背景。

人物:包括有以下内容,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何通
过形象去认识作品本身。

人物形象如何推动情节发
展,人物形象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认识作者如何介绍他的人物,一般说来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率性介绍人物的方法。

在直接叙述的作品中,
作者会精确地描绘他的人物,明确地告诉你,他们
代表着谁,代表着什么。

为了使读者对人物全面认识,作者往往简练地分析人物及其精神状态。

所以一
个主要人物出场时,都有有形象描绘,或者对人物的
评价。

读作品时就要找出这些语段。

这种人物介绍
方法,就是将主人公的思想、观点、愿望、外貌和心
理全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

二是展现性介绍人人物的的技巧。

作者很少甚至几乎
没有描述人物的处境,有意回避对人物的下面分析
而是仅仅表现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

在这种纯粹的、客观的表现中,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
断人物的特点。

三是印象性介绍人物方法。

作者站在洞悉人物心灵的
立场上,交代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就象作
者也有类似体验似的,这时候作者可以用第三人称,
也可以用第一人称,但不管如何,这种叙述都是主
观性的。

因为人物的思想和观点,都是通过作者的眼
光和体验来表现出来的。

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并
图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

这个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
开的,它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这些故事是靠主人翁的行动完成的。

而主人翁总是
依据一定的动机,依据他们的个性来行动的,因此,分析情节可以把握人物性格。

开端:又称“开场”、“发端”。

是指作品中引起矛
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

它揭
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情节发展的方向。

发展:又称为“展开”、“进程”。

是指继开端之后,
矛盾冲突逐渐发展,逐渐深化、激烈,逐渐推向高潮
的过程。

这部分是作品情节的主干,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矛盾性质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人物性格也
从中得到充分的显现。

高潮:又称“顶点”、“高峰”。

是作品中主要矛盾
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
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时刻。

在这部分,矛盾解决或转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都获
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又称“收场”、“结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