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力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目的
实施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可以鉴别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高低,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科学地对每个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从而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评价主体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包括受教育者、教学督导者和教学管理者三部分。
由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评价的可信度也最高,因此,来自学生的评价占主要地位。
三、评价对象
本方案评价对象为教师的教学质量,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由于评价主体角色的差异,评价各有侧重(详见附表)。
四、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
依据。
根据评价内容的重要程度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值(详见附表)。
五、评价的组织和方法步骤
1、评价组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和各教学系共同组织。
学校教务处和督导委员会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评价。
各教学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评价小组,负责和组织本系评价工作的实施。
2、评价时间:针对评价主体的差异和评价过程的实际情况安排如下:任课教师的评价一般在开课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3、评价方法:各种评价均要按规定填写相应的评价表。
学生、教师评价小组、学校教务处和督导委员会人员均对本学期的任课教师进行两次评价(期中和期末);
4、评价步骤:
①各教学单位组织本单位学生和教学质量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②教务处对各教学单位评估材料和学校教务处及督导委员会人员评价意见进行统计分析;
③将综合统计结果反馈各单位;
④各单位向教师和学生公布评价信息。
5评估等级
评估结果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表示:80为优秀,为不合格。
附件:《力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一)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状态分值教师队伍
队伍结构
职称结构
1
0.5
0.3学历结构
1
0.5
0.3青年教师培养1
0.5
0.3主讲教师情况
骨干教师
1
0.5
0.3高职称教师上课率1
0.5
0.3教学成果奖
2
1
0.5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立项情况1
0.5
0.3参加科研项目
1
0.5
0.3学术水平
出版专著情况
2
1
0.5出版编著情况
0.5
0.3发表论文篇数1
0.5
0.3教学管理
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
1
0.5
0.3教学进度表1
0.5
0.3教师业务档案1
0.5
0.3教学文件及管理1
0.5
0.3教材
教材选用
1
0.5
0.3教学参考资料1
0.5
0.3电子教材
1
0.5
0.3教学设备、手段
教学场所
设备情况与实验开出率1
0.5
0.3现代化手段的运用1
0.5
0.3教学场所与实习基地
1
0.5
0.3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规划
1
0.5
0.3教研活动规划实施
1
0.5
0.3教学状态教学改革
教改规划
1
0.5
0.3教改效果
1
0.5
0.3教学辅助环节题库及辅导
辅导
2.5
1
0.5作业
2
1
0.5第二课堂活动2
1
0.5题库
2
1
0.5说明
以上满分为35分(此表由督导、教务处、系评价组人员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