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委婉语摘要: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委婉语展开分析,包括委婉语的分类、原则和功能等。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委婉语的文化背景、范围与谈话、文体特点及其社会交际基础,使使用者熟悉英语委婉语的绝妙之处。
通过范例引用,清楚地揭示了委婉语的相关特征,提供了正确理解、欣赏和使用委婉语的角度。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特点与角度;文化背景;社会交际基础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95-02一、引言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英语,特别是美式英语的最显著变化之一即是回归委婉语。
“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其中“eu”表示“好”或“适当”,而“pheme”的意思为“说”。
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讲,委婉语意味着说好事或吉祥之言,使用愉悦、温和或间接之语替代更加准确或直接的言语。
从广义上讲,委婉是指我们通过隐喻、提喻、迂回、摘要、批评等方法,使用经过修饰的表述来代替令人感到不快、尴尬、恶心之情形或事物的表达手段。
从另一个语用学角度来说,委婉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采用诸如转义或修辞等形式的间接引语,产生会话隐义。
说话者故意保留信息或者违反话语的合作原则,以产生超过其语义显义的交际意义,如此将造成一个隐义,听话者应合理释义才能准确理解。
语言的间接使用对于避免尴尬,创造友善而容易交流的气氛,和解因交流者直接吐露观点而引发的冲突和对抗,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我们通过将丧葬承办人称作殡葬司仪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当我们把某残疾人称作能力不同者或行动不便者时,即通过使用委婉称谓,不直接说出他们的身体或精神缺陷,从而避免伤害他们的尊严和自信心。
二、英语委婉语的重要性及来源委婉语言的使用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世界每个角落。
不管我们多么直接,每一个人都始终逃不开委婉语的使用。
近代英语随处可见委婉表达,使用频率非常高,范围非常广。
在居住区附近的街角,我们可以看到“卫生工程师”(垃圾收集者),收集和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我们可能注意到某政府或军事总部宣布“前线调整”,该表达字面意义模糊,而实际意思是考虑到潜在的失败或溃退而从前线撤回军队。
因其流行性和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委婉语在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
随着历史推移,世纪更替,委婉语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委婉语有着自身的历史渊源和宗教根源。
在古希腊,信奉上帝之人在礼拜或进行仪式时总倾向于使用有好兆头的语言。
例如,复仇三女神(厄里倪厄斯)被他们称作:欧墨尼得斯或善良之神,因为他们相信,即使出现三个凶神恶煞的女巫,这一有着好兆头的委婉称谓至少可以保护他们不受邪恶的复仇三女的注意。
在上帝带着荣光出现之前直呼其名被认为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诸如黑海等一些地方也不可以直接称呼,因为在大海中航行时,人们认为直呼这样一个不祥之名会招致灭顶之灾。
因此,人们将黑海称为炼狱之海。
古人对可怕自然力量的迷惑与莫名崇拜使他们更加倾向使用委婉表达,以期趋吉避凶。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除了宗教因素,很多其他因素也成为了英语委婉语内容与用法的影响因素,包括约定俗成、封建特权、交际需要和语言伦理。
直至今日,英语委婉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涉及诸如上帝、鬼神、赤裸、性、死亡等传统禁忌,也涵盖着敏感社交名录的表达,例如种族、性别、技术职称、政治、战争、生态等。
三、英语委婉语的分类英语委婉语可按不同标准分为几种类型。
以源对象是否为禁忌为标准,委婉语可以分为两类: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
(一)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关联两者指向相同目标,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对于诸如出生、健康、疾病与灾难、性与赤裸、排泄等自然现象,等同于禁忌语的直接表达会造成蔑视、粗鲁、不快和不礼貌的感觉;而间接表达或委婉语将产生优雅、体面、愉悦和礼貌的正面印象。
例如,死亡的委婉语都避免直接提及死亡这一不幸灾祸,缓和了死亡的残酷现实。
“偿还自然之债”流露了一种人们对于自然的罪恶宗教意识,将死亡视作自然的家园和偿还自然之债的应有方式。
“抵达更好的世界”显示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死后可以进入天堂,一个被认为比人们平凡世界更好的地方。
(二)文体委婉语与禁忌语无关基本上是有“好兆头”的言语或称赞语。
在交流中,说话者出于礼貌考虑或为了避免恼怒或厌烦,经常运用夸张手法或修饰语,将令人不快的事物转化为温和愉悦的意象。
例如,当需要避免尴尬时,我们倾向于将擦鞋匠称为鞋具保养师,将干事称作行政助理,或将家庭主妇称为内务工程师。
该方法的特点是迂回,即运用正式、宏大的词语堆砌,而非最接近事实的直接、平淡的词语。
应用中的英语委婉语,不论是传统委婉语还是文体委婉语,可以根据是否失去其原意或创始意义,划分为无意的委婉语和有意的委婉语。
无意委婉语的意义可能随历史沿袭被人们忘记,因此其委婉意义通常被视为原始意义。
以“indisposition”为例,其原意是不能处理某事,而委婉意为疾病,但由于数个世纪以来的经常使用,其原始意义似乎已经丢失,人们不再在意其委婉意背后的意义。
与之相对的是,举一个有意委婉语的例子,人们在使用时能够意识到他们正在使用的是要求听者领悟言外之意的隐义表达;原始意义和隐性意义同时被关注。
当我们听到一名女士说她想“为鼻子扑些粉”时,女士本人和我们都会领会该语之意为她想上厕所了。
双重表达的使用在社交场合中颇为流行,因为双重表达可以通过间接方式传达不宜直抒的微妙意义。
英语委婉语还可根据其流行时段分为近代委婉语和持久委婉语;按其内容可分为死亡委婉语、性的委婉语、职业委婉语等,按其他不同标准分为其他多种类型。
四、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与原则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有许多不同方式,一般包括造词,语音,拼写,字义,语法和修辞等方式。
熟悉这些构成方式将非常有利于学习者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欣赏解析水平以及翻译与写作技能。
以下提出几种常用方法。
(一)合成法:将两个或多个单词合成一个委婉语例:whatchmacallit(指不能说出或令人尴尬的事物)name-it-not(女性生殖器)(二)缩略法该方法是从某些禁忌语或敏感表达中提取首字母,然后将字母拼在一起,掩盖其直接意义。
ad:drug addict jc:jesus christsa:sex appeal eyz:examine your zipper(三)去掉词语的开头或结尾字母,实现委婉效果gents:gentlemen’s room bra:brassierevert:sexual pervert convenience:public convenience (四)标点符号法使用标点符号代替禁忌语中的部分字母,以避免直接或显式表达。
例如,使用d—代替“damn”,sh**代替“shit”,f—k,f*ck,或****代替“fuck”(五)同义词代替法运用正面或中性词语代替需要避免的贬义词。
例如:agent:spy speculator:gambler economical:stingy(六)使用模糊词“不要制造公害”指的是“禁止小便,禁止倾倒垃圾”等意。
一个“经济问题”指的可能是经济危机、萧条或严重通胀。
(七)儿语使用儿语提及令人恶心或尴尬的事情。
例如,我们使用“pee-pee”或“wee-wee”或“to do a number two”来表示撒尿。
(八)否定法从相反方向表达或提及不愉快的情况。
我们可以使用“untruthful”来描述我们认为虚假的事情,使用“unwise”形容一个愚蠢的人。
同时,“unfit houses”用作指代贫民窟,不适合居住的房子。
(九)隐喻转移法通过隐喻将对象转移为与前者特性相同但可以接受的对象。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blossom来指代“pimple”,将园匠称为风景建造师,或将屠夫称为肉类技术员。
(十)借代转移法:采用整体描述来指代不可言说的部分chest:breast limb:leg(十一)低调陈述法通过低调陈述实现委婉艺术的方法。
我们可以幽默地将谎话描述为“措辞不精确”,“需要者”指的是穷人,而“武装冲突”指的就是战争。
(十二)迂回法:用间接方式表达事物向下调整:下降一般迟钝的学生:盲人学生宣布冗余人员:炒鱿鱼(十三)首字母重释法重释法通常以扭曲和非常规的方式,解释首字母传达的内容,实现委婉和有时幽默的效果。
例如,为了不骂bullshit,我们可以采用“bessie smith”的说法,来使我们的词句“文明化”(虽然不是真的文明)。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海洛因和可卡因可以理想地用“热与冷”(有相同的首字母)代替。
五、结语英语委婉语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集中了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的需求。
总体来说,委婉语有三项功能,分别是避免升级或负面刺激的安慰功能;以消除粗俗、体现优雅为目标的文明功能;以及通过清理陈词实现语言新意与创新的再生功能。
然而,委婉语一直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要谨慎使用委婉语,否则就会变成粗俗或者禁忌语。
例如,一个病人对来看望他的老朋友说,“放心好了,我不会翘辫子的(i’m not about to kick the bucket)”。
他采用委婉语是想表明他的幽默而非严肃。
而如果医生对于一个死去的病人的妻子说,”很抱歉,你丈夫已经死翘翘了(your husband has kicked the bucket)”,在此“kick the bucket”这种表达就非常的不合时宜而且令人很不愉快,因为此种表达显示了医生的冷漠和不严肃。
因此,对于委婉语的理解和使用,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目的下合适使用。
对于委婉语较好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和欣赏语言,而且也为语言学习者打开了一扇学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习俗的大门。
参考文献:[1]paul grice.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2]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陈汝东.语言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