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卢纪和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100085)
摘要:配套系猪是充分利用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是一种更精细的系间杂交方式,配套系猪培育主要通过选优、提纯及配合力测定,最终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配套系繁育体系。

关键词:配套系猪;选优;提纯
配套系育种技术在培育配套系猪方面的应用,是猪育种及配套技术的一次创新,它是在系统地专门定向选育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交优势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固定组合。

1.配套系历史
培育猪配套系技术源于玉米的杂交技术的成功应用。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开始了猪近交系的培育,先后培育了明尼苏达几个近交系,但遗憾的是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近交衰退太严重。

1958年,荷兰人F.D.艾登等人从国外引入20多个优良猪种,在研究了它们的种用品质和生产能力后,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杂交,获得了4个可利用的品系,仅用了8年时间,培育成功了优良的杂优猪—Hypor 。

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杂交逐渐探索了猪配套系的培育的路子,并开始为各猪育种公司所引用并成为一种种猪产业,其中美国迪卡公司(最早成功的开发了玉米杂交)在猪的配套系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英国PIC公司于1962年开始在剑桥、爱丁堡大学的协助下,培育了金保罗(Cambrough)、赛克斯(Sykes)等高性能的配套系猪。

我国开始引进配套系猪是在1991年,美国的迪卡(dekalb)配套系,后来又陆续引进了比利时的斯格(seghers)、荷兰的达兰配套系、英国的PIC等,这些配套系猪的引进和推广对我国的养猪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国内外猪配套系模式
目前国际上种猪配套系多采用三系、四系及五系配套方式,有些配套系还包含有1个合成系用以调整配套系商品猪的性能。

2.1 迪卡配套系:是美国迪卡公司培育而成。

1991年5月,我国由美国引进迪卡配套系曾祖代种猪,由五个系组成,这五个系分别称为A、B、C、E、F。

A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汉普夏猪、B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杜洛克猪、C系原始群体来源于父系大白猪、E系原始群体来源于长白猪、F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母系大白猪。

2.2 斯格配套系:是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培育而成。

目前育成的4个专门化父系和3个专门化母系可供世界上不同地区选用。

作为母系的12系、15系、36系三个纯系繁殖力高,配合力强,杂交后代品质均一。

作为父系的21系、23系、33系、43系则改变较大,其中21系产肉性能极佳,但因为含有纯合的氟烷基因利用受到限制。

其他的三个父系都不含氟烷基因,23系的产肉性能极佳;33系在保持了一定的产肉性能的同时,生长速度很快;43系则是根据对肉质有特殊要求的美洲市场选育成功的。

河北斯格种猪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选择引进23、33这两个父系和12、15、36这三个母系组成了五系配套的繁育体系,从而开始在我国繁育推广斯格瘦肉型配套系优种猪和配套系杂交猪。

2.3 PIC配套系:是英国PIC公司育成。

目前,PIC中国公司于1997年10月从其英国公司遗传核心群直接进口了六个品系共669头种猪。

因为通过多层次杂交,整个生产体系中所需要的纯种公母猪的数量大大降低;因为所需纯种减少,通过改良的种猪能更有效地、更快速地、在更大的范围推广;通过专门化育种,在五元杂交系统中,可以把不同品系的优点更佳地组合在一起,从而生产更好的商品猪(五元杂交商品猪)。

其中:L64含有皮特兰血液、L11含有大白血液、L19含有杜洛克血液、L02含有长白血液、L95合成系含太湖猪血液。

2.4 达兰配套系:荷兰达兰-斯坦勃公司育成。

目前荷兰有5个配套系模式,父系应用杜洛克、皮特兰、大白;母系应用大白、荷兰长白和芬兰长白合成。

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两批引进了该配套系猪。

2.5 光明配套系: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育成,该配套系是以从国内引进匈系和美系杜洛克作为配套系的父系,原斯格母系作为配套系的母系,经专门化品系培育和配合力测定而育成。

光明配套系属于二系配套,即光明父系╳光明母系,母
系猪为合成系。

2.6 深农猪配套系:深圳市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八年时间通过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以及一系列猪育种措施培育深农猪配套系。

配套系的利用是我国养猪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猪配套系是养猪育种技术的重要发展。

我国猪种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外国猪种的优良基因,结合我国猪种特有资源,培育有特殊性能的适合市场需要的配套系,将是我国今后猪育种工作的方向。

3. 配套系猪技术理论探讨
配套系猪育种技术源于品系选育和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使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配套系商品猪上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品系选育来提高种猪生产性能大家易于理解,但杂种优势并不象有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

可见,运用配套系技术能使猪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3.1 组建配套系原始核心群
根据未来种猪和商品猪市场需求,组建配套系原始群,至少包括3个各具特点的品系,每个品系血统数量不少于4个、母猪数量不少于50头。

3.2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专门化品系是在特定的配套系中具有突出特点的猪群,专门化品系有父系、母系之分,这主要取决于在配合力测定后各专门化品系在配套系中所处的位置。

众所周知,我们希望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好又希望猪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但在一个纯种猪或品系猪上很难集中上诉多个优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具有一个或两个突出特点的专门化品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合适的配套模式,最终形成优质的配套系商品猪。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配套系育种的核心,也是配合力测定的前提。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对杂交亲本种群进行选优和提纯。

选优是对各专门化品系制定不同的选育方案,选育方案中重点突出1~3个选育性状,专门化品系父系重点选择瘦肉率、生长速度等性状,专门化品系母系重点选择繁殖性状、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等性状,同时采用基因检测方法如:ESR、FSHβ和氟烷基因检测,使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在培育专门化品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近交情况。

另外,专门化品系培育也可通过不同品系杂交、横交固定等合成方法培育,(培育成的专门化品系纯繁后代不能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现象),PIC、迪卡、达兰及法国的一些专门化品系都有自己的合成系猪。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手段培育专门化品系,选优和提纯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数量遗传学杂种优势理论,HF=dy2 d为基因的显性程度,同一对基因其显性程度d是不变的,y为两杂交亲本群体的基因频率之差,可见通过选优和提纯使系间基因频率差别变大,专门化品系间杂交优势才会明显。

遗传力低的性状在杂交后优势明显,遗传力高的性状杂种优势却往往不显著。

高遗传力的性状主要通过选优来提高,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那种不重视纯繁选育单纯进行胡交乱配来希望得到好的杂种优势做法是不可取得。

3.3 配合力测定
专门化品系间配合力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复杂的工作,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种优势好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多种组合,国际上搞配套系的公司一般多采用
定向配合力测定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和费用。

培育配套系猪就要形成一个从GGGP到GGP到GP再到MK完整的配套系繁育体系,配套系培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育专门化品系要纳入配套系体系中,不宜单独一个系一个系选育,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系间配合力测定情况适时调整,因此说配套系培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另外,解释一个概念问题,目前市场上对种猪代次叫法混乱,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这些概念是在猪配套系繁育体系中处于不同位置和功能上的猪称谓,把原种、祖代、父母代这些名称在纯种繁育体系中使用并不确切。

4.配套系猪特点及发展前景
配套系猪是经过专门化品系培育和大量配合力测定的成果,其生产性能和杂种优势比一般杂交生产猪有着很大的优势。

1.配套系猪各品系只突出选择少数性状,而不是面面俱到,因而选择快、遗传进展大、时间短,降低了制种成本。

2.配套系猪整齐一致性好、商品猪产品规格化程度高,便于工厂化生产并适合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对商品猪胴体的要求。

3.配套系猪整体性能优越,市场竞争力强。

4.配套系是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有利于集团化经营和养猪产业化的实现。

随着优质、高效和现代养猪业的进步,传统的以品种为单位的一般杂交日显粗糙和笨重,配套系以专门化品系间杂交最终生产商品猪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大家所认识。

生物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如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杂种优势预测等技术,为猪的配套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培育出含有中国猪血缘的配套系,且配套系猪在肉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方面表现俱佳。

参考文献:
[1] 刘孟洲.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2000,(35)专辑:10
[2] 陈四清等.畜禽业[J],2000,(11):21
[3] 杨联. 合成系杂交猪选育方法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动科院,2002.
[4] 陈四清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J],2001,(4):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