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
书:平均分)
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

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

(板书:认识除法)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

(请学生书空)
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

(请学生跟读)
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6表示6个小朋友;2表示没车做2人;3表示要做三辆车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

(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12÷3 = 4
12表示12个苹果;3表示分给3只小熊;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

(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
1、教学例题。

(1)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 ÷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 ÷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6表示6个小朋友;3表示平均分成3组;2表示每组2人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 ÷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

(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爱劳动的小朋友老师都喜欢,下面老师要把8支铅笔奖励给最卖力的2位小朋友,没人分的几支?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8 ÷2=4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8代表8支铅笔;2代表2位小朋友;4代表没人分到4支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