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张怀瓘道家美学的理论根源

浅析张怀瓘道家美学的理论根源

浅析张怀瓘道家美学的理论根源
【摘要】张怀瓘崇尚自然无为,在他的书论中,用了很多的“自然”字样,形成了他自己的道家美学理论。

本文试图在书论发展史及道家哲学背景中寻找其文艺理论的根基,并探讨他的书法理论对前人的超越。

【关键词】张怀瓘;道家美学;自然
(一)“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无为的自然境界
张怀瓘崇尚自然无为,在他的书论中,用了很多的“自然”字样,这还得在书论发展史及哲学背景中寻找原因。

“自然”一词首先由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之所法,天地法之自然,人亦法自然,“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

道家“以自然质朴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所提出的‘雕琢复朴’的艺术理论,是美学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

从创作论来讲,自然前往就能妙手成春,生成无意于相求、不期而遇的作品来。

书家们就是借助道家思想运用于书法创作,使它微妙地契合于“道”与“自然”。

即蔡邕所说的“书肇自然”:“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随后每代都有书家谈书法自然论,张怀瓘在前人理论上加以总结与开拓,推崇自然无为的创作观。

第一,他在深发书法本质中构建自然论。

他以“文”为中介建立“书”与“自然”间的关系。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章者,莫近乎书”(《书断序》)。

这是从书法功能角度来讲的,“书”和“文”都是“合乎道”的,此处的“道”即是自然之义。

“书法和自然的关系已不仅仅是与物象的简单对应模拟的关系,而是进入一种在节奏、心理、情绪感应上的抽象的微妙呼应。

张怀瓘要求‘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本,而各挺之自然’,这种‘异类而求’比‘依类象形’更进一筹。

” 张怀瓘“得之自然”、“制同造化”等主张显然与道家崇尚自然,期与造化相契的思想相近。

正因为书法“道合自然”的特性才使得书家能从自然百态中领会书法的至高真谛,并在与自然的物我同一中表现出生机意趣。

第二,他在评价书家作品中构建自然论。

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张芝和嵇康的赞美上。

他说张芝“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书断中》),“唯张有道创意物象,近于自然,又精熟绝伦,是其长也”(《文字论》)。

他称赞嵇康说:“……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

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有傲然之色。

故知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万仞之岩。

自然意远”(《书断中》)。

此处的“天资自然”和“自然意远”是自然天成、毫无修饰之义,而“得之自然”是自然规律的意思。

第三,他在异于他人中构建自然论。

《书断》中使用的“自然”与其他书家的
使用是有别的。

张怀瓘说行书“夫古今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之不同,可庶几也”。

而孙过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虽然两人都提到“自然妙有”一词,但张怀瓘所说的书法“自然妙有”较之孙过庭
要清晰理性些。

另外,李嗣真也是自然论的拥护者,他说:“古之学者,皆有师法,今之学者,但任胸怀,无自然之逸气,有师心之独往。

”显然,李嗣真认为只有将法度与书家主体精神相调和,才能有“自然之逸气”。

如果说李嗣真是自然论深发的源头,那么张怀瓘则是主导者。

“天然”与“自然”是两个相若的词语,这也是张怀瓘多次强调的。

“天然”是指书法家本然的资质才性,当时也叫做天资或天才。

书家创作“自然而不造作,且能充分发挥创作个性而不受成法束缚”,这里所说的“自然”已经含有书家天质的意思。

张怀瓘《书断》评钟、王:“各有自然天骨,犹千里之迹,邈不可追。

今之自量,可以比虞、褚而已。

”此处的“自然天骨”就是书家的天生气质,同样,“玄猷冥运,妙用天资”、“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里的“天资”和“天然”也是此意。

在天然和工夫间,张怀瓘更注重天然,他在《文字论》中说:“虽功用多而有声,终天性少而无象。


张怀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天然’、可遇而不可求的书法创作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力求通过书家对技法的熟练灵活的运用,达到通过有形的书法作品来充分表现出无形的神采的目的。

这正是唐代书法既注重技法、工夫,又注重天然、神采,试图通过工夫的积累达到天然的境界在书法现实上的反映。

”此外,张怀瓘更突出天然与功用的主次先后问题:首推天然。

他在《书断》中指出:“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

”这一观点似乎要比前人辨证得多。

另外,张怀瓘在谈“天然”时,还论述了书家要做到“天然”应具备通变唯悟的能力。

例如,他评论宋文帝显得更为直接:“亦天然可尚,道心唯微,探索幽远,若泠泠水行,有岩石间真声。

”由此可见,书家的天然在乎变化悟道也。

张怀瓘的自然论促进了书法理论的发展,之后,窦蒙与窦臯所作的《述书赋》继承了这一崇尚自然的脉络,彰显了盛唐时代追求自然之美的审美趣味。

在自然论的指引下,他对天然秉质的推崇显得并不奇怪。

同时,对草书的大力倡导,也大大推动了书法实践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