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产生等等。
这也就使得新词的种类很多,网络语言、数字语、广告语等等,特别是网络语言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
新词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丰富了语言的内容。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发展下去。
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承认为主。
对于新词我们应采取宽容、容纳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它,规范它,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关键词:新词,新词现象,网络语言,规范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
动物,甚至高度发展的动物,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激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在这种能力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和这些动物经常交往的人很难避开这样的信念。
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个缺陷。
”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因为必须进行交际,进行合作,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劳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语言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研究和使用,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下,语言就随着一些东西被淘汰或需要其他的词来代替或消失,也就出现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断丰富它适应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出现了许多新词,这里所谓的“新”一是从未出现的词语,二是本有的词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这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词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
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一天出现三个新词”的现象。
本文就新词中的“网络语言”展开叙述。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新语。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经在《汉语史稿》中说:“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经通行的新词巩固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的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
”继“五·四”运动之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是新词语发展的第二高峰。
诸如“公私和营”之类的大量新词潮水般涌现。
而第三个高潮,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二十几年。
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而且随着社会开放程度而不同,人们在文化上的宽容度也随之加大,于是新词新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
新词语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
科技或社会生活方面的新事物产生了,就需要有新的词语来表示它们。
上网、下载、转基因、试管婴儿、物业、信用卡、一国两制等许许多多新词新语,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还有一些新词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例如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很自然地用到“代沟”这个词。
在社会生活中,以某种厉害关系共处的双方,不一定都是彼消此长,甚至你死我活。
如果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会取得没有输家,都是赢家的结果。
这几年,称述这种双方都受益的情况用到一个恰当的词——“双赢”。
有些新词则反映出语言使用求新求雅的心理。
比如,汉语里原来有“卷铺盖”一词,意思是因解雇或辞职而离开工作的地方。
这些年用的更多的是一个新词“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相比之下,“炒鱿鱼”比“卷铺盖”不仅显得新奇而且有幽默感,人们更喜欢使用。
社会多元化,语言也自然鲜活、多样了。
而且社这样会越开放新词语也就越活跃。
我们这里谈到的新词语,有的是新造的,有的是从外来语借鉴而来的,有的是从方言中借鉴而来的,另外还有的是通过语言本身的一些手法减缩的,有的是通过修辞手法得来的等待。
二面对新生词语的大量出现,有人提出现代汉语急需规范,呼声认为很多外来词,流行语,缩略语……或者是胡编乱造的新潮,或者是莫名其妙的符号链,有害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是语言垃圾,应加以剔除和掘弃。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博士张鑫先生谈到这个问题时诙谐的说:“语言根本不存在污染问题,‘哇塞’、‘帅呆’、在老人眼里也许被认为是污染,可对于新新一代就是血肉,就是精神气,因而语言无所谓绝对规范。
对新生语的路径和产生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如吕淑湘先生所谓“宁滥勿缺”。
例如,在高校较为流行的“博导”,“博导者,博士研究生导师之谓也。
”博导的出现,是高校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产物,目的是显示和强调博士生导师的尊贵、冲过的社会地位。
由此还派生出硕导(硕士研究生导师)、进导(进修研究生导师)等。
中国社科院原院长刘吉认为,现在中国文学的混乱已经达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了。
大量非规范的外来语、英语缩写的直接使用,像“菜鸟”、“大虾”、等网络语言,像“绝代佳人”之类的新人类自己创造的词语已经使不少文章出现了令人读不懂的情况,有些更会引出歧义,影响我们的理解。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篇小学生的作文:“昨天晚上,我的GG (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吃饭。
饭桌上,GG和GF一个劲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
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这样的作文我们实在不敢恭维,但这也只是特殊情况,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反叛。
对于现在的混乱局面应采取立法、行政、引导等各种手段予以纠正。
敬一丹说,现在是社会语言最生动的时期,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官方语言和民间语言,不能抹杀活泼的富有时代版的民间语言。
而我们的媒体则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度,如果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一味强调规范性,忽视了他们对审美的要求,限制他们对富有年龄特色的语言的追求,那么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语言学家许家璐的话,也许可以全面、宽容、积极地令我们看清如今语言的现实问题。
他说:“语言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个性。
虽然它离不开语言发展的总规律,但是有一些局部可能一时出现无序的现象。
语言是全民的工具,无序的部分不管多少,都会给社会交际带来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容纳、分析、引导、规范。
”“对新词新语,我们应该了解、记录、研究。
”原教育部文学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认为,新词新语往往鱼龙混杂,网络语言的简单符号也称不上新语,但有一些称的上的新词新语的就应该记录下来。
专家学者的看法,看到了新词新语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但多数是对新词新语给予了肯定。
新词语的产生引起争议时必然的,任何一件新事物产生都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新词现象也不例外。
语言是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要不断从方言土语、外来语中汲取精华。
若过多加以限制,语言必后滞,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多元化的社会就应该有多元化的语言。
所以既要规范新词的使用,又要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要给语言的发展留下应有的空间。
三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或褒或贬的评论很多,大多是针对网络语言的,而对于新词现象的研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河北大学郭伏良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研究》,文中主要是对新词进行分类。
在中国语言学报中也有关于新词现象的论述,主要是对新词语的分析、总结及其产生原因的阐述。
有一些文章是针对新词现象而提出保护汉语的纯洁性的。
例如,复旦大学的申小龙,发表过几篇这样的文章。
2001年12月17日至19日举行了“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对新词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不能用一般的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味”意识和“规范化”意识。
有一些关于新词词典的编辑工作,例如《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由王同亿主编2001年出版其优点在于:(一)全新的收词思想。
它打破了过去字词典编写的条条框框,收录了其他同类词典中所不具有的近20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10000条,充分反映了本时代的各个方面的进步,譬如,酒吧、因特网、信息网络、知识经济、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等一些现代生活中频率很高的词汇。
(二)破坏式求真释义。
现在很多工具书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词语没有正确合适的义项解释。
譬如说防火墙,日常指两所房子之间或者一所房子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厚而高的墙。
但是对于现今的青少年来说,防火墙更多的是作为“INTERNAT常用语”出现的。
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对词语的解释反复推敲,无数次不厌其烦的审改,力求每一个解释义项的全面、准确、科学。
(三)“真材实料”的例证。
对古往今来大量的诗文名句进行了归纳、筛选,认真考证每一个字的准确释义。
还收录了大量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甚至俚语。
(四)起笔部首检字法。
(五)规范化的执行者。
对外来词汇,为了避免读者从单个语素对文字进行错误理解,编者统统标注出来。
再如:由周洪波主持,商商务印书馆主办,2001年1月5日出版的《新华词典》修订本。
新词新语比比皆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词新语随处可见,如信息类条目中增设了互联网、笔记本电脑、电话磁卡、可视电话、电子出版、网吧、远程教学等。
医学类增设了安乐死、巴氏消毒法、非处方药、基因工程、精子库、试管婴儿等词条。
财经类增设了超市、对冲基金、二板市场、风险投资等词条。
还有法律类的,不正当竞争、单位犯罪、国家赔偿、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罪等。
军事类的导弹防御系统、地地战略导弹、高技术战场、信息战、数字化战场等。
以环保词条为例,《新华词典》原来只有22条,此条修改后增加到129条,与人类对环保的关注程度密切呼应。
而同时,插秧机、微机、喷气织机等2000多个跟不上时代的词汇,此次正式“隐退”。
再如:由于跟元主编,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出版的《中国网络词语词典》。
其收入词条2000多条,正文约40万字。
所收的词条有一般的术语,如手机上网、伊妹儿、电子邮件、网上录取等。
聊天室用的比较特别的词语,如“瘟都死”(WINDOWS)、“大虾”(网络高手)、东东(东西)、“猫”(调制解调器)等。
考虑到实用性还收入了常用的外语词以及缩写,如BBS(电子公告版)、CHAT(网络聊天室)、E-MAIL(电子邮件)、JJ(姐姐)等。
还有一些词典出版,如1987年第一部新词词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由闵家骥、刘庆隆等主编的《汉语新词词典》;韩明安主编的《汉语新词词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李行健、曹聪、孙云、景魁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等等,这里不一一列出。
由于新词的发展十分快,人们对他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即便是词典编辑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加快步伐,对其进行研究与规范。
四根据新词产生的原因,可将新词划分为以下几类:(一)随着国内外、大路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多,电视剧、电影的不断交流,各种语言、词汇自然要不断碰撞,从而出现新的词汇,如瘦身、大片、派对、给力、神马、浮云、追星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