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 年9月23 日地点新生儿科办公室
主持人刘发芝职称副主任护师
主讲人鲍思职称护士
内容新生儿重度窒息查房记录
参加人
新生儿重度窒息查房记录
查房目的: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医疗干预将带来严重后果,通过这次查房使1年以内护士掌握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概念及临床表现;1年以上护士了解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病病因,掌握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措施,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的观察重点。
从而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质量。
首次病程记录
患儿王媛之女,女,半小时,因“窒息复苏后半小时”于2015-09-14 入院。
病例特点
一、患儿,女,半小时,住院号:228622,G2P2孕38+2周,于2015-09-14因“羊水III度污染”急诊剖宫产于我院,患儿娩出时,脐带正常,羊水III 度污染、粘稠,胎盘情况不详,出生体重2760g,Apgar评分3-10(分别为生后1分钟,5分钟),生后患儿无呼吸,皮肤苍白,无肌张力及喉反射,
予以正压呼吸上氧,轻按足底,5分钟后患儿哭声畅,面色红润,肌张力好,无呕吐,无呻吟、吐沫,无烦躁、抽搐。
急诊请我科会诊,以“1、新生儿重度窒息”转入我科,生后患儿未开奶,未排大小便。
二、查体:体温:36..6℃,脉搏:140次/分,呼吸:52次/分,体重:2760g。
神清,一般状态差,对外界刺激反应低下,全身皮肤可见黄色粘稠物质附着,口唇尚红润,手足皮温低,先露头,毛发色黑,分布均匀,前囟未闭合,大小约1.5cm*1.5cm,平坦,张力正常,耳鼻无畸形,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罗音,心律14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腹软,脐部包扎完整无渗出,肝脾未及,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减弱,新生儿反射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末梢血糖2.6mmol/L;
四、诊辽计划:
1检查计划;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离子,血糖,胸腹片等相关检查。
2治疗计划;
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入抗生素,补液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请示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五、护理诊断,相关因素,预期目标,护理措施:
(一)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及无力排痰有关
. 预期目标: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儿不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评估患儿呼吸道情况及生命体征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药物疗效
3. 严密观察病情,按时巡视病房,定时翻身扣背,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
(二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有关
. 预期目标:护士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护理措施:
1.评估患儿的呼吸状况
2..遵医嘱上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每小时记录一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三)护理诊断:心输出量减少与疾病本身有关
预期目标:护士密切观察患儿心率、精神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 护理措施:1.评估患儿的心率情况2..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如有心率异常立即通知医生3.使用注射泵,严格控制液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4.保持患儿安静,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四)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儿吸吮困难摄入不足有关预期目标:患儿每日获得足够的能量
. 护理措施:
1.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吸吮能力
2.患儿病情严重,延迟开奶
3.遵医嘱给予补液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高静脉营养
五)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有感染的危险
. 预期目标: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1.每日晨用0.9%盐水做口护,碘伏给予脐护,保持脐部干燥无分泌物。
2尿布随脏随换,并把臀部擦拭干净,护臀膏给予臀护。
3.每日空气消毒2次,并按时通风,每次不少于15分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及喂奶前后及时洗手
6.遵医嘱给予静脉抗生素
7.保温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8.每4小时测量患儿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并处理
七、效果评价:
制定的护理措施认真落实,护理目标达标,患儿感染逐渐减少,每日2-3次,为黄色软便,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纠正,臀部皮肤完整,未发生破溃,未发生交叉感染,生命体征平稳,吃奶好,无呕吐及腹胀。
无其他护理并发症发生。
八、出院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
2)注意食物的新鲜及用具的消毒,家长注意手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出院后发现患儿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九、护士长小结:
制定的护理措施认真落实,护理目标达标,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目前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反应好,肌张力好,无惊厥呕吐,无抽搐尖叫,体温、大小便正常,皮肤完整,未发生破溃,未发生交叉感染,无其它护理并发症发生。
十、护士长总结:刘发芝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这次选的病例较好,适用性强,查房准备充分,对相关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希望年轻护士能学以用,切实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