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纲要ppt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纲要ppt

19

• •
14
(四)练习(活动)安排 • 1. 课内练习: 紧紧围绕当节所学知识点,以课后练习上所选练 习题为主,以达到能基本运用的目的;作业采用“基本作 业+分层作业”的模式分层布置,基本作业以教材中的练 习题和习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弹性作业则由备课 组精选适合优等生和中等生的能力性题目为主,有挑战性 和拔高性。 • 2.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题: (1)合作自制数学实用教具; (2)猜想、证明与联系拓广; (3)调查报告,如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4)和谐互助小组培养经验交流 。
1生活中的立体 图形; 2展开与折叠; 7课时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方向看.
4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 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 1有理数; 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数轴; 有 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 3绝对值; 理 号内不含字母); 4有理数的加法; 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 5有理数的减法; 二 及 理数的加、减、乘、除、乘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9课时 其 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 7有理数的乘法; 运 步为主); 8有理数的除法; 算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 9有理数的乘方; 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10科学计数法; 5、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6、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 简单的问题。
13
•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 学的效率; • 6.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7.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 8.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 9.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 • 10.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 11.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 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 系和综合运用。
七年 级 上 学 期 数 学 课程纲要分享课
——开学习一课、公开课
1
什么是
• 指的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 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 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 计划。
• 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课程元素—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课程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7
谢谢 领导、同事莅临指导!
预祝所有同学们新学期、 新气象!!
18
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详解
• 学生自评 :从每节课发言情况,对每个问题的 认识分析进行评价;通过当堂测试或单元测试 后,对错题进行自我评价;经过阶段学习后, 评价反思本阶段学习过程中思想动向、方法优 劣。 小组互评: 小组内的成员接触最多,对各自的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最为了解,随意组内互 评可以很好地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 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助、互促的作用,使学生有 一个学习的对手和伙伴。 教师评价: 不仅从单元检测、阶段考试成绩来 评价学生,也从课堂参与意识、课堂小组合作 学习、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 面来客观对学生进行评价。 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思想动向、 学习状态,使我们更好的调整教学计划或方案, 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数与代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 方法掌握实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 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 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 法的指导; • 2.空间与图形: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 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 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注重学生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 4.综合与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11
• (二)学习方式:
• 1.自主学习:在定义、例题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教材,发现问题; • 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 和“同桌互助”的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 中发现的问题; • 3教师点拨:对于组与组之间的争议,以及理解不 透彻的相关知识点,重点点播引导,起到抽丝剥 茧的作用。
10课时
6
基 本 平 四 面 图 形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 射线、直线等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 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2比较线段的长短; 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 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 3角; 度、分、秒,会进行简单 换算;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2、认识多边形和圆圆心角 及弧
15
【课程评价】
• 1.评价指标
(1)作业、预习的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 (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4)学生学习时的自信心; (5)与他人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6)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及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2.评价方式及结果
利用区局的学生学期学业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 实施过程中,采用自主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 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过程评价指标按优、良、中、待努力四个等级 评定; (2)学业评价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 2∶3∶5以120分分制纳入学期期末综合评价; (3)作业评定按A+(给家长发校讯通祝贺,作为奖 励),A(有瑕疵),B、C、阅(需要订正或重做,面 批)五个等级评定及附加适量的文字批注。
8
10课时
数 据 的 收 六 集 与 整 理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 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 据; 1数据的收集;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8课时 3、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 3数据的表示; 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 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 4统计图的选择.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9
【课程内容】 刚刚播放的课件课题既是
10
【课程实施】
• (一)教学方式 • 通过这几年的同事们共同努力,我们数学组已经探究教研 出有自己特色的案例。以概念课为例,共有六个步骤:为 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教 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 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 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 等方式进行教学。 •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 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 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 整教学。
6课时
7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 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 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 一 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箱变高了; 元 一 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 五 次 折销售; 方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 程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 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 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 望工程义演; 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 赶小明.
5
整 式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 3整式; 及 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三 其 4整式的加减; 加 3、会求代数式的值; 减 5探索与表达规律. 4、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 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 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 1字母表示数; 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 用代数式表示; 2代数式;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 ►日 期:2017年9月4日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51—63课时
3
【课程目标】
章 专 节 题
学习目标
课题
课时 安排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 线、面; 2、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 丰 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 富 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 的 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 一 图 或实物原型; 形 3、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世 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界 4、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 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 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