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形技术
4.2.3 选择性激光烧结
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C.Deckard提出了选择性烧 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 公司,于1992年推出SLS成形机。 选择性激光烧结 的成形过程是:由CAD模型各层切片的平面 几何信息生成X-Y激光扫描器在 每层粉末上的数控运动指令,铺 粉器将粉末一层一层地撒在工作台上,再用滚筒将粉末滚平、压 实,每层粉末的厚度均对应于CAD模型的切片厚度。各层铺粉二 氧化碳激光器选择性烧结到基体上,而未被激光扫描、烧结的粉 末仍留在原处起支撑作用,直至烧结出整个零件。
利用分层技术制造了金属冲裁 模、成形模和注塑模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Alan J. Hebert(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1983年) 、美国UVP公司的Charles W. Hull(1982年)和日 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各自独立的首次提出了RP 的概念
Chares W.Hull在UVP地资助下,完成了第一个RP 系统——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SLA) 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5)制造原型的复制性、互换性高;
(6)加工周期短、成本低,成本与产品复杂程度无关,一般 制造费用降低50% ,加工周期节约70%以上;
(7)加工过程中无振动、噪声和切削废料;
4.2 RP技术的主要工艺方法
快速成形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其工艺已经逐步完善, 发展了许多成熟的加工工艺及成形系统。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至今 以其技术的高集成性、高柔性、高速性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 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五种基本 类型:光固化成型法、分层实体制造法、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和熔 融沉积制造法,三维印刷工艺。
4.1.2 RP起源
分层制造三维物体的思想雏形可追溯到4000年前,中国出土 的漆器用黏结剂把丝、麻黏结起来铺敷在底胎(类似RP的基板) 上,待漆干后挖去底胎成形。在世界上也发现古埃及人在公元前就 已将木材切成板后重新铺叠制成像现代胶合板似得叠合材料。
1892年 Blanther 用分层方法制作三维地图模型 1979年东京大学的 中川威雄教授
4.2.4 3DP成形过程
3DP工艺的成形原理是将粉末由储料桶送出,再以滚筒将送出 的粉末在加工平台上铺上一层很薄的原料。 喷嘴依照3D计算机模型切片后定义出来的轮廓喷出黏结剂, 黏着粉末。做完一层,加工平台自动下降一点,储料桶上升一点, 刮刀由升高了的储料桶上方把粉末推至工作平台并把粉末推平,再 喷黏结剂,如此循环可得到所要加工的形状。
4.2.1 光固化成形
1987年,美国3D Systems 公司推出了名为Stereolithograp -hy Apparatus(SLA)的快速成形装置,中文直译为立体印刷装 置,有人称之为激光立体造型、激光立体光刻、光造型等。因为目 前SL中的光源不再是单一的激光器,还有其他新德光源,如紫外灯 等,但是各种SL使用的成形材料均是对某种特种光束敏感的树脂, 因此,以下称SL工艺为光固化成形。光固化成形加工方式有自由液 面式和约束液面式。
图4-1 LOM工艺的成形原理 1— 二氧化碳激光器 2— 热压辊 3—加工平面 4—升降台 5— 收料轴 6—供料轴 7—料带 8—控制计算机
LOM的成形工艺是基于激光切割薄片材料、由黏结剂粘结各 层的,其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4-2
LOM工艺流程图
a)上料 b)热压 c)切割 d)分离 1—料带 2—热压辊 3—新层 4—零件 5—废料 6—二氧化碳激光器
快速成形原理图
4.1 快速成形技术概论
4.1.1 RP定义
关于什么是“rapid prototyping”,目前有多种定义。 Terry T. Wohlers和美国制造工程协会(SME)对RP技术进 行了定义:RP系统依据三维CAD模型数据、CT和MRI扫描数据和 由三维实物数字化系统创建的数据,把所有数据分成一系列二维平 面,又按相同序列沉积或固化出物理实体。 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等对RP的描述为:RP技术是基于离散/堆 积成形原理的新型数字化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零 件的CAD模型,通过材料的精确堆积,制造原形或零件的。 “rapid prototyping”在软件工程中是一种在开发较复杂软 件前,先开发出具有基本功能软件的方法。因此,该词已变得较为 模糊和不明确。 针对制造技术而言,狭义上的定义为:一种根据CAD信息数据 把成形材料层层迭加而制造零件的工艺过程。
4.1.3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点
RP技术较之传统的诸多加工方法展示了以下的优越性。 (1)可以制成几何形状任意复杂的零件,而不受传统机械加工 方法中刀具无法达到某些型面的限制; (2) 属非接触式加工,没有刀具、夹具的磨损和切削力所产生 的影响; (3)不需要传统的刀具或工装等生产准备工作。任意复杂零件 的加工只需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其加工效率亦远胜于数控加工; (4) 制造原型所用的材料不限,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均可 使用;
4 快速成形技术
4 快速成形技术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RPM
快 速 成 形 技 术 又 称 快 速 原 型 制 造 ( R a p i d P r o t o t yp i n 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 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 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 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 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 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 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 数据 据 ,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 型。
一般来说采用RP快速产品开发技术可减少产品开发成本30%~ 70%,减少开发时间50%,如开发光学照相机采用RP技术仅3~5天 (从CAD建模到原型制作)花费5000马克,而传统的方法则至少需 要一个月,耗需3万马克。
4.3.2 国外RP技术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RP设备生产国,1999年美国生产的RP设 备占全世界的81.5%,美国的RP发展水平及其趋势可以说代表了世 界的RP设备发展水平及趋势。
4.2.1.2 约束液面式
约束液面式与自由液面式的方法正好相反:光从下面往上照射, 成型件倒置于基板上,即最先成形的层片位于最上方,每层加工完 之后,Z轴向上移动一层距离,液态树脂充盈于刚加工的层片与底 板之间,光继续从下方照射,最后完成加工过程。 其次,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能运用计算机能力和制造过 程的知识基础,用数字计算方法设计复杂产品;可靠地模拟产品的 特性和状态,精确地模拟产品制造过程。 约束液面式可提高零件制作精度,不需要使用刮平树脂液面的 机构 ,制作时间有较大缩短。
FDM成形过程是:直接由计算机 控制的喷头挤出热塑材料沉 积成原型的每一薄层。整个模型从基座开始,由下而பைடு நூலகம்逐层生成。
图4-3 FDM成形原理
FDM工艺的关键是半流动成形材料刚好在凝固温度点上,通常 控制在比凝固温度高1°C左右,FDM喷嘴受水平分层控制,当它 沿XY方向移动,半流动熔丝材料从FDM喷嘴中挤压出来,很快凝 固,形成精确地薄层。每层厚度范围为0.25~0.75mm,一层叠一层, 最后形成整体。
图4-3 选择性激光烧结原理图
4.2.4 熔融沉积制造 Scott Crump在1988年提出 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 -g,FDM)的思想,1991年开发 了第一台商业机型。熔融沉积制 造是一种制作速度较快的快速成 型工艺。FDM的成形材料可用铸 造石蜡、尼龙、ABS塑料、可实 现塑料零件无注塑成形制造。
3DP工艺是一种简单的RP技术。可配合PC使用,操作简单, 速度高,适合办公室环境使用。其缺点是 :工件表面顺滑度受制 于粉末的大小,所以工件表面粗糙,需用后处理来改善;原型件结 构较松散,强度较低。
4.3 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4.3.1 RP技术应用及其市场 快速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工 业设计、医疗等领域。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工作者也开始使用RP 设备,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成为计算机工作者,即不再单纯地依靠 以前的手工,而是由RP设备来表达新的思路和创新。从广义上讲, 这些应用均可属“产品开发范畴”。
4.2.2 叠层实体制造
1984年Michael Feygin提出 叠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 -t Manufacturing,LOM)方法, 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公司, 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机型 LOM-1015。 叠层实体制造其成形过程是:根据CAD模型各层切片的平面 几何信息驱动激光头,对涂覆有热敏胶的纤维纸(厚度0.1mm或 0.2mm)进行分层实体切割。随后工作台下降一层高度,送进机构 又将新的一层材料铺上,并用热压辊碾压使其紧粘在已经成形的基 本上,激光头再次进行切割运动,切出第二层平面轮廓,如此重复 直至整个三维零件制作完成。其原型件的强度相当于优质木材的强 度。
SLS工艺使用固体粉末材料,该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吸收能量, 发生熔融固化 ,从而完成每层信息的成形。这种工艺的材料适用 范围很广,特别是在金属和陶瓷材料的成形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其 缺点是所成形的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较差。
FDM工艺不采用激光作为能源,而是采用电能加热塑料丝,使 其在挤出喷头前达到熔融状态,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熔融的塑 料丝喷涂到工作平台上,从而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这种方法 的能量传输和材料传输均不同于前面的三种工艺,系统成本较低。 其缺点是:由于喷头的运动是机械运动,速度有一定限制,所以加 工时间较长;成形材料适用范围不广;喷头孔径不可能很小,因此, 原型的成形精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