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这几个比必
须具备什么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比例的意义。
课件展示
分别写出两次买果汁的钱数和瓶数的比,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
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问题。
3.学生小组交流
对比和比例的认
识。
三、巩
固练
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
堂总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
内容。
2.自由谈一
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在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出“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