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常用事务性公文

第四讲 常用事务性公文

第四讲常用事务性公文一、计划1、计划的含义: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或活动,事先作出的筹划和安排,并以书面形式表达的一种事务文书。

2、计划的特点(四点)内容的预见性、目标的现实性、措施的可行性、作用的约束性3.计划的种类:按性质分:综合性、专题性;按内容分:学习、生产、科研等按范围分:国家、地区、单位、个人;按时间分:远景规划、五年计划、年度、季度、月等4.计划的格式与写法:格式:标题、正文、落款;写法(P65):表格式、文件式、结合式标题的写法:四要素:单位+时间+内容+文种;两种写法:完整式、省略式计划正文的写法(1)前言: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依据、目的、背景、计划的总目标、总任务等。

(2)主体:内容: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写法:展开式:将目标、措施、步骤分成三大部分,分别展开说明。

(适合专题性计划) 分列式:按计划的内容和任务,分层次写,每一层次分别把该内容的三要素合起来写,依次类推。

(适合综合性计划)(3)结尾:提出计划执行要求或注意事项;或展望前景;或提出希望和号召3.不同名称的计划及写法规划、纲要:全面的、长远的、发展性的计划(5年以上)要点、方案:单项工作、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具体明确、较周密具体、时限较短的计划;安排:内容单一、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临时性的、较为具体的计划。

例:《××科五月份工作安排》设想、打算:初步的、预备性的,属非正式计划。

一.总结1、含义: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系统地进行回顾、分析、归纳,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知道指导今后工作的常用事务文书。

2、特点:真实性、理论性、群众性过程性3.总结的作用有助于明确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错误和教训,从而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吸取教训,改正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有助于人们认识工作中的规律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指导实际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有助于为上级提供重要情况和信息,便于上级机关及时掌握下级情况,推广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总结与报告的区别5.总结的种类(1)按性质划分: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2)按内容划分:工作、学习、生产等按范围划分:行业、单位、部门、个人等按时间划分:年度、半年、季度等5.总结的格式与写法:格式;标题、正文、落款标题的写法公文式标题:单位+时间+事由+文种;两种写法:完整式、省略式新闻式(文章式)写法:主标题式(单行标题);主副标题式(双行标题):正文的写法:前言(开头)☆内容:总结工作的依据、背景;完成工作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等。

☆写法:概述式、结论式、对比式、提问式、☆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主体:内容:经验和体会、问题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意见写法:分条式、小标题式、贯通式、阶段式结尾:谦虚式写法三.典型材料1.典型材料的含义:用于介绍典型经验交流的文字材料。

所谓典型,是指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或单位的好的经验做法等。

2.典型材料的种类:个人典型材料、单位典型的经验做法、典型材料的简介3.典型材料的作用可供上级机关做评价个人或单位先进事迹所用;可供会议使用;可供报刊转载4.典型材料的特点:真实、具体5.典型材料与总结的区别6.典型材料的写法:(1)两种写法:表格式、文章式(2)文章式的写法:标题:公文式的标题;新闻式的标题:正文前言:介绍典型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职业、职务等主体:介绍先进事迹或典型做法。

可分条或分题的方法书写。

叙述清楚、事迹感人、代表性强四. 大事记1、概念:对本单位大事要事加以实录的一种短小文书。

2、作用:了解工作情况、资料保存、史料凭证3、分类:综合大事记、专题大事记4、特点:实事求是、清楚明确、原始资料5、编写方法:表格法、日记法五.简报1.简报的含义: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发的反映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一种内部文件。

2.简报的特点:简明性、及时性、典型性、灵活性、真、新、快、简3.简报的不同名称:情况交流、情况反映、情况通报、内部参考、工作简讯单位动态(信息)例:武钢集团公司的《武钢情况通报》4.简报的种类和结构(1)简报的种类:按范围划分:综合性调查简报、专题性调查简报按内容划分:工作简报、会议简报、业务简报、情况简报、专项简报(2)简报的结构:报头:简报名称、期号、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报核:标题、正文报尾:“报、送、发”单位、印发部门、印发日期、报头的格式(不尽相同)报核的写法可以是单篇文章,由标题和正文组成;重要文章可在文章前加“编者按”或“导语”。

也可以由多篇各种文体的文章组成(例:武钢情况通报)正文中对事件和事物的报道,其写法可采用新闻式写法(消息、通讯、特写等);也可采用摘要法。

总之,写法灵活多样,具有新闻报刊性质六.调查报告(调研报告)1、调查报告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物做周密的调查后,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所写出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书面报告。

2、适用范围:适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工农业各方面,范围广泛,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文体。

3.特点:针对性、客观性(真实)、规律性、典型性、时效性4.调查报告的作用:领导决策依据、解决问题凭证扶持新生事物、推广先进经验:揭露社会弊病、引起公众关注澄清事实真相、回答公众问题:重视调查研究、培养求实作风5.调查报告的分类:按范围划分:综合性调查报告、专题性调查报告按内容和作用划分:反映情况的(例:教材P870);典型经验的(例:教材P85)揭露问题的;澄清事实真相的6.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调查工作、研究工作、拟定提纲、撰写报告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抽样调查法、文献法(资料法)研究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7.调查报告的格式与写作:格式、标题、正文、落款标题的写法(1)公文式标题:调查对象+内容+文种例:《一炼钢2#连铸机增设电磁搅拌装置的调研报告》调查内容+文种:例:《关于烧结厂成本核算的调查报告》(2)新闻式(文章式)标题:例:《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选用难的问题》(3)主副标题式正文的写法(1)开头部分(前言)内容:调研的目的、任务、时间、地点、调查对象及范围、调查的形式和方法、取得的成果等。

写法:概述式、结论式、设问式要求:开门见山、提纲挚领、紧扣主题。

(2)主体部分内容:☆调查情况(事实、数据、结果)☆对情况的分析(分析方法、结果等) 写法:横向式、纵向式、横纵结合式(3)结尾部分:内容:结论、观点、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等写法:归纳式、总结式、建议式8.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四.规约类文书(规章制度)1.概念: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的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统称。

2.特点:具有政策性和权威性、具有法规性和规范性、具有严肃性和稳定性具有时效性3.种类:章程、制度、规定、办法、细则、规则、规程、守则、须知、公约、条例4.格式(1)标题:三要素(“关于…的”可省略) :(2)题注:标题下加圆括号注明成文时间:(3)正文:前言:依据、缘由、依据、意义等;主体:具体规约事项,其写法两种:条款式;章断条连式(4)落款:若标题中有制定单位,可不具落款5. 章程概念:章程是政党、团体对本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机构、组织成员及活动规则等做出明文规定的文件名称使用范围: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一般不使用章程正文的写法:章断条连式;例:《中国共产党章程》6.其他各规约文种的概念(一)(1)制度:对某一具体事项或行政工作制订的行为准则例1:《用电管理制度》教材P90 、例2:《党政干部离退休制度》(2)规定:处理和解决某种事项或问题制订的要求和规范,用以统一人们的行动。

例3:《技术合同仲裁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教材P91(3)办法:对某项工作或活动做出具体安排或提出具体措施的文书。

例4:《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7.其他各规约文种的概念(二)(4)细则:对某一事项和行政工作制定的更为具体的规定。

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实施细则》P94(5)规则:管理具体事务时所使用的一种规定性文书,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

例6:《北京市首届拍卖会规则》P97、例7:《××学校篮球比赛规则》(6)规程:某一活动或工作程序中要求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用于生产或工作的操作过程中。

例8:《电工安全操作规程》P98、《炼钢车间钢水出炉操作规程》8.其他各规约文种的概念(三)(7)守则: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规范所属成员行为而制定的规约。

例10:《商业营业员营业守则》P100、例11:《××市中小学生守则》(8)须知: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一事项和活动,要求有关人员必须知晓,并加以遵守的规约。

例12:《××厂第五届职代会会议须知》(9)公约:由群众共同讨论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内,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例13:《武汉市市民文明公约》、例14:《××寝室卫生公约》9.规约文书写作注意事项条例、办法、规定、细则均属法规性文书,其强制性、行政约束力仅次于法律,是对法律的补充、完善和细化,一般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使用时须注意。

制度、规则、规定、规程、章程、须知属规范性文书,各级机关、单位均可制定,制定时应做出调查,征求群众意见,体现群众的意志。

公约属群众自愿制定的约定性文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符合现有道德规范,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意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