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
的语言项目,它的形式很灵活( 在句中做多种语言成分, 如主语、宾语、表语、状语) 。汉语中没有动词不定式这样 的语言形式,其功能由连动式、状语从句等语言形式来承 担。例如:
( 7) 最后我们的中文老师终于找到了珍贵的视频有 了它为了练习听力。( 最后,我们的中文老师终于找到了 珍贵的视频,我们利用它来练习听力。)
Or 与“还是、或者、否则”: 英语中的 or 大致与汉语 中的“还是、或者、否则”对应。汉语中三个词的使用是有 分工的,或者说其分布是互补的。“还是”表示选择,用于 疑问句或表示不确定意义的陈述句; “或者”表示选择, 只用于陈述句中; “否则”表示转折,用于第二分句的开 始,前面必须有预设句。留学生在学习这三个连接词时, 不容易分清它们的区别,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Finally ,Our Chinese teacher found some video. So we use the video to practice listening.
( 8) 还有一次,我和我的中文老师一起吃饭。老师 是一个中国人,他从澳大利亚来到北京为了访问我们俩。 ( 为了看望我们俩,他从澳大利亚来到北京。)
( 11) 全家人都吃完了,才妈妈开始吃。( 妈妈才开 始吃)
Mother began to eat only when all the family finished eating.
( 12) 如果你不想去的话,就你别去。( 你就别去) Do not go if you do not want to go. ( 13) 这件衣服,样式挺好,也价钱不贵。( 价钱也不 贵) This coat is not only of good style,but also of low price. 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偏误,是因为英语中的连接 词就没有单双音节之分,而且它们的位置总是固定的,无 论是在从句中还是在主句中,连接词一般都出现在句首。 2. 对称影响。对称影响是指母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 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上与目的语的某个语言项目完全相 同,如: “First…Second…Third…”与“第一……第二…… 第三……”等。英语和汉语中对称的语言项目习得难度 不大,偏误情况较少。但也不是说绝对没有偏误。例如: ( 14) 首先蒸糯米,半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个锅里。
汉语有,英语没有: 有些语言项目在汉语中存在,在 英语中则没有,或者其相应的语义功能在英语中以其他 形式表示。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必须把它们作为 全新的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也容易出现偏误。例如, 出现于主语后的单音节连接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类用法。在汉语的复合句中,单音节 连词无论是出现在第一分句中,还是出现在第二分局中, 都只能出现在分句的主语后。例如:
Hale Waihona Puke 其次把椰浆、姜黄水煮开。( 然后) First ,braise sticky rice to half ripe. Then take it out
and put it into a pot. After that ,heat the coco juice and ginger water to boil.
“其次”用 于 列 举 事 项,指 示 次 序 较 后 的、次 要 的 人 或事物,这里被错误地用来表示程序。
3. 非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是指虽然英汉两种语言 中都有某个语言项目,但二者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出 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情况。
英语中的一个语言项,对应于汉语多个语言项: 即母 语中的一种形式分化成目的语的两种或多种形式的语言 项目。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且习得难度很大,留学生在应 用时极易出现偏误。
( 9) 你要不想说这件事的话,我就不问了。( 出现在 第二分句的主语后)
( 10) 这里气候挺好,冬天也不冷。( 出现在第二分 句后)
经常出现在第一分句里的单音节连词有“既、就、虽、 要”四个,出现在第二分句里的连接词有“就、才、也、还、 又、都、却”七个。违反了上述原则,就是错句 ( 李晓琪, 2002: 92)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容易出现偏 误,例如:
Our teacher is Chinese. He came to Beijing from Australia to pay us two a visit.
通过以上衔接偏误的例子可以看出: 在英语中通过 不定式表达目的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需要用其他形式表 示。留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用这样的表达,只是根据语 义在英语中 to 的位置使用了“为了”这个词语,以至于出 现了偏误。
( 15) 我也不知道该去或者不去。( 正: 我也不知道 该去还是不该去。)
I don’t know whether I should go or not. ( 16) Q: 你喜欢喝什么饮料? A: 我喜欢咖啡,还是橙 汁。( 或者橙汁) Q: What beverage do you like? A: I like coffee or orange juice. ( 17) 我 们 必 须 努 力 学 习,或 者 我 们 找 不 到 工 作。 ( 否则我们将找不到工作) We must study hard ,or we shall have difficulties getting employed. 例( 15) 是 一 个 含 有 不 确 定 意 义 的 陈 述 句,应 该 用 “还是”; 例( 16) 中是选择关系,应该用“或者”; 例( 17) 是 个转折句,应该用“否则”。 Though 与“虽然、尽管”: 英语中的 though 既可以表 示让步,又 可 表 示 轻 微 转 折 义,对 应 于 汉 语 的“尽 管 ”和 “然而”。Though 表达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需要分清是 转折义还是让步义,留学生也容易出现偏误: ( 18) 无论人很多,天气不太好,我也要去。从来没有 去过地中海,我对那的习惯和传统很感兴趣。( 尽管) 例( 18) 中的“无论”应该改为“尽管”,这句表达的是 让步关系。 4. 准对称影响。准对称可被视为介于对称与非对称 之间的一种情况,指的是英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与汉语 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大体上是对称,但在具体的应用细节 上却存在一些差异。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语义功能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语言 项目,是造成语际偏误的主要原因。这里以英语的 and 与汉语的“和”为例说明这个问题。and 应用范围广,既 可连接词语,又可连接句子,使用时不受限制。“和”应用 范围较小,一般用于连接名词; 连接做谓语的动词、形容 词是有一定的限制,必须是双音节的,谓语前或谓语后要 有共同的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 吕叔湘,1999: 266) 不能 连接两个句子。在这一点上,留学生极易出现偏误: ( 19) 办公室的环境比较有意思和年轻人在他们的工 作上比较出色。( 办公室的环境比较有意思,年轻人在他 们的工作上比较出色。) The environment in the office is interesting and the young people there work excellently.
( 1) This bag was left by Jack ,who was here yesterday. 这个袋子是杰克丢这儿的,他昨天到这儿来过。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不能很 好地进行处理。他们不能正确使用指称方式,例如( 2) 和 ( 3) : ( 2) 我们先去上海,然后坐火车去苏州。因为要游览 的地方很多,我们要在那个城市停留五天。( 苏州) We will first go to Shanghai ,and then take a train to Suzhou ,where we will stay for only five days ,for we will many places to visit . ( 3) 他似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儿使我心烦。( 这 一点) He seems not to have grasped what I meant,which greatly upsets me. 例( 2) 中的“那个城市”到底是指称“上海”还是指称 “苏州”,出现了指称不明的偏误。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词 汇复现的方式来解决,即用“苏州”或“上海”代替“这个 城市”,例( 3) 中“这儿”应该改为“这一点”,回指“他似 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种情况。 不定代词 one: 英语不定代词 one 的出现频率较高, 用法灵活。它还可以通过 the one,ones 等形式表示特 指、复数等。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其语义功能是 通过词汇复现、“的”字结构等形式实现的。例如: ( 4) The two books on the table are of mine,The one in thick is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a moment ago. 桌上的那两本书是我的,厚的那本刚刚从图书馆借 来。 遇到这种情况时,留学生通常不能很好地处理,很容 易出现偏误。例如: ( 5) 这个星期是我第三个住在北京的。因为好忙,这 三个星期过得很快。( 住在北京的第三个星期) This week is the third one of my study in Beijing. ( 6) 这个商店卖很多漂亮的衣服,我最后选择了蓝 色。( 一件蓝色的)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dresses in the shop . Finally I
一 语篇偏误产生的原因 语篇语法,也称篇章语法,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用于描写语篇结构的语法,其任务是解释语篇的 结构和那些表达句子间底层语义连贯的语法现象,研究 人们是如何把所建构的信息以前后连贯,重点突出,恰如 其分的方式传递给听者或读者的。语篇语法偏误可以定 义为: 中介语语篇中不成功的部分,尤其指语篇中不成功 的衔接、连贯方式( 周小兵) 。对中介语语篇语法影响的 因素较多,主要有 A、语际偏误( 指由母语负迁移而引起 的语篇偏误) B、语内偏误( 指受已经习得的目的语影响 而出现的语篇偏误,如过度概括、错误类推、忽略规则限 制) C、规避错误( 指通过近似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而绕 过应该用的语言项的交际策略而产生的语篇偏误) D、诱 导偏误( 指由于教材编写或教师施教不当而造成的语篇 偏误) E、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偏误( 指不是由单一的原 因引起的或者判断不出明显的偏误) 。本文重点探讨前 两种原因引起的语篇偏误,即语际因素和语内因素对语 篇语法的影响。 二 语际偏误类型 语际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中介语语篇语法呢? 主要 有空项影响、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准对称影响四个偏 误类型。 1. 空项影响。空项影响在语际偏误中所占的比重较 大,也是外国学生交际失误的主要来源。汉语和英语中 的语言成分并非一一对应,有些语言才成分在英语中有, 而汉语中没有; 有些语言成分则英语中无,汉语中有。 英语有,汉语没有: 英语中有些语言项目在汉语中是 不存在的,其语义功能在汉语中由其它形式来承担,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