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1章 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观念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 家,也是研究幼儿教育最早的理论家之一,主张以 母育学校来教育出生至六岁的孩子,应该在家庭中 由母亲进行教育,影响很大。福禄倍尔就是以夸美 纽斯理论为基础于19世纪创立了学前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出 版。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
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 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
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返回
(1)十分重视婴幼儿的体育,认为体育是父母成功教育 子女的基础。 (2)在体育事实上主张: A、保护胎儿 ,怀孕期间注重饮食活动;
B、提倡母亲亲自哺乳; C、注意饮食、添加辅食; D、要慎重用药; E、要细心保护婴幼儿; F、要注意正当生活秩序; G、注意婴幼儿的锻炼和娱乐; H、使孩子心情愉快。
返回
返回
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他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凡事之开始,为最重要之点,而 于教育柔嫩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 时也。” 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他还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返回
亚里士多德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要多运动,并习于寒冷。 他认为在五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免妨碍其 发育。 主张儿童学习唱歌和演奏。 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的尝试,从出生后每七岁为一阶
返回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 (一)托儿所 (二)日托中心 (三)幼儿园 二、影响幼儿教育方案的理论
(一)夸美纽斯 ( 二)卢梭 (三)裴斯泰洛奇 (四)福禄贝尔 (五)蒙台梭利
三、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返回
托儿所
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2、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 3、1933年10月,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联邦政府紧急救济署批准建立托 儿所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到1938年他们先后为20万贫困儿童提 供了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机会。 4、“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 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
返回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为
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年儿
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却它的话他们将迷失
方向。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智慧和知识的教育:主张〈〈〈〈 道德训练,摒弃其宗教内容。主张〈〈〈
返回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
我国在唐宋以后,长期闭关自守。〈〈〈〈〈
返回
萌芽阶段
(一)国外教育家及论著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世界图解》 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 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二)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道德训练
(1)内容:尊敬长辈、讲究整洁和礼节,让儿童说实 话,不说谎话或言过其实,使孩子习惯于劳动,厌 恶懒惰。从幼年期养成约束自己愿望和习惯(忍 耐),要学会仁爱、乐于施舍、乐于助人、谦恭的 良好品质。 (2)方法: A、要给孩子提供各种行为永久的范例; B、要进行适时的聪慧的教导和锻炼; C、适当规定训练。
2、它是指社会变革时期的“完整幼儿教育”
所谓“完整幼儿”的教育,是指幼儿整个自我观
念的建立,旨在促进自我生物的、认知的、情感的和
社会的成熟。简而言之,在培养幼儿知、情、意和谐 发展的同时,力求个体性与群体性兼顾,智力发展与 社会性发展兼备,情感发展与理性发展协调。
返回
儿童观的发展
1、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儿童 的价值与权利并没有受到重视。 2、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童的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具 有发展无限潜能的新的儿童观。 (1)洛克的“白板论”:认为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与发 展的可塑性。 (2)卢梭的“自然论”:认为教育应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 法则。 (3)教育中的“儿童观”:福禄贝尔等深受这一思潮的影 响。 3、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
返回
现代幼儿教育的萌芽
1、1899年,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发表了〈学校与社会〉一文,
极力主张学校与教育应该社会化。(1899年由瑞典爱伦凯女士 创刊〈儿童世纪〉,提出了20世纪将是“儿童世纪”的口号。 2、1907年蒙台梭利创设“儿童之家”。
返回
现代幼儿教育的意义
现代幼儿教育的意义一般可涵盖两个方面: 1、它是指现代社会的幼儿中心教育。
儿童观发展的表现
儿童观与科学研究 儿童的独立性(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民主化、 科学化、个性化) 儿童权益的确立
返回
以儿童为中心
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尊重儿童。 (1)在美国,杜威首创了儿童中心的教育
(2)在英国,爱伦凯提出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响亮
口号 (3)在日本,福泽谕吉等教育家提倡儿童的平等权利, 反对家庭中的等级 (4)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也呼吁着新的儿童教育,促进
福禄贝尔为儿童 设计的游戏与作 业材料——恩物
返回
幼儿园
1、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2、1856年,舒尔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
3、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所实验幼儿园。
返回
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一)儿童各自有不同的本性和特征
(二)基因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三)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 关联的 (四)儿童的发展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五)态度与情感在学习与个性健康发展中是最重要的 (六)了解与可信赖的指导对儿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孕育阶段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如《大戴礼》的《保傅》篇中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 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子选择保傅人员,使太子“自为赤子时,
教固已行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 2.在古代,国外也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关于学前教育
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返回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 教育学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 中,且为零星、片断的。More<<<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在此阶段 More<<<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 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 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More<< 四、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学前教育学进入了理 返回 论化的发展阶段。
1、1844年,第一所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目的是保护婴幼儿 的身体健康,防止死亡。 2、1854年,纽约市的保育室与儿童医院开办了美国第一所日 托站。到1897年这样的日托机构大约已有175所。
托儿所与日托中心的异同
3、托儿所与日托中心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全日制;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健康、营养、 社交和情感的发展;教师都是受过正规教育训练的。 不同点:时间不同,日托中心寄托的时间要长一些;服务对 象不同,日托中 心是为外来移民和贫困的有工作的 母亲服务的。托儿所却被看作是中上层家庭层家辅 助设施,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随意挑选他所进的托 儿所。
返回
我国古代古书记载
(2)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 《教子篇》、《勤学篇》中论述了对幼儿的家庭 教育。用“试儿”的方法,观察婴儿期感觉—运 动发展的特点。他注意胎教,指出:“婴稚(7、 8个月大)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 则为,使止则止。”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小学》。也注重 胎教,他认为孕妇应注意“一寝一坐,一言一念, 一视一听”,以使胎儿能够“气禀正而方理全”。 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 等道德品质。
返回
“幼教优先方案”
“幼教优先方案”有5个组成部分:
(1)为儿童医药与牙科方面服务;
(2)社会服务于家庭教育; (3)使用自愿服务人员; (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 (5)做好入学准备。
返回
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的出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工业革命为 母亲走出家庭谋生提供了机会;(2)人们发现外出工作的 母亲其婴儿的死亡率比不工作的母亲婴儿的死亡率高。
返回
初创阶段
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 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 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一)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
(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三)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返回
福禄贝尔(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在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 问题上,福禄贝尔接受裴斯 泰洛齐的观点,认为人具有 天赋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教 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这 种内在的力量得到发展。他 认真研究了学前教育理论、 体系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他把儿童的年龄分为3期:哺 乳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 展儿童的外部感觉;童年期, 是家庭教育、游戏、言语发 展的时期;少年期,是学前 教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