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儿童观教育观

现代儿童观教育观


(四)教育即官能的训练
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官能(感觉、想象、 记忆、注意、思维、推理、情感和意志等) 的训练,而不是向儿童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 泛知识内容。
这种理论在实践的结果是:“过分强调 训练狭隘的和特殊的技能而牺牲主动性、创 造性和适应性”。 这种理论脱离了现实生活 而孤立地和抽象地训练记力和思维力,正好 像不饮不食而空着肚皮去训练消化力那样的 荒唐。
学校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 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学校生活作为简化 的社会生活,就应当从家庭生活里逐渐发展 出来;随着儿童的成长,再从家庭生活逐渐 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杜威进一步指出, 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一是教育即生长,从儿童生长的角度重 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是学校即社会,从学校变革的角度重 新考虑儿童的生活世界。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18~419页。
教育即预备说的后果
第一、会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动力,因为 儿童生活在现在,而未来杳不可期。
第二、因为教育的内容远离儿童的生活需 要,而儿童为将来做准备的知识不感兴趣, 于是教育“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 快乐和痛苦的动机……于是就采用威逼利诱 的方法,以奖赏为诺言,以痛苦作威胁”。 教师和家长“以便哄骗儿童,使他们吃些本 不想吃的东西”。
“教育即预备”的学说,把教育价值指向了儿 童成年生活的种种职责与权利,用牺牲儿童 的现在,成就未来,教育不能成为儿童生活 的一部分。
(二)教育适应生活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正是不满于斯宾塞 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而提出了“教 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 会”的著名观点。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 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的准备。
教育领域的许多失败是由于忽视了把学校作 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的原则。现 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 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 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 这些事情只是为将来预备而已,结果它们并 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 正具有教育作用。所以,改变教育的这种状 况就需要从学校的改造做起:学校必须呈现 现实的生活。
卢梭认为,儿童发展的过程就是本性展
开的过程,如同玫瑰花蕾的绽开一样,你不 用去分开花瓣,它们自然会开放的。 [美]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多元化社会中的早 期教育[M].徐韵,周红译.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8:11-12
教育即展开的观点会造成,“教师就通
过‘暗示性的提问’或者某种别的教育方法, 从儿童那里‘引出’教师所希望的回答。” 这也是我们许多教师上课常用的方法:引出 儿童回答出与教师所希望的答案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 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 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 活。”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 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 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 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因此,最好
他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
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 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 “对己对人最为有益”[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7 页。 。他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
育应尽的职责,而批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 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 度。”又说:“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 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而经常把它 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慎重地针对 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斯宾塞《教育论》,
现代儿童观与教育观
主讲人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莫源秋教授
一、何谓教育观
教育观即教育观念,指人们对于什么是教 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意义等的判断 和看法。
教育观念是指导人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理论 前提,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
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教育能做什么?教 育应该做什么?教育功能有哪些?教育的价值 表现在哪里?
(三)教育即展开
教育即展开。“发展是潜在能力向特定 的目标展开。”
所谓发展,就是逐步地使包着的东西明 显外露。也就注重由内向外的发展,将一种 神秘难测的理性作为教育。
儿童更象是一粒种子,只要给种子以良 好的土壤、营养、水分、阳光和空气,造物 主会完成其它一切。对待儿童也是如此。如 果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无需训练、监督、惩 罚、奖励,儿童这朵花也会盛开。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关注点的变化
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 学习”。这就是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 著名的“过程说”。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给 儿童提供保证生பைடு நூலகம்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 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 和积累。
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未来的生活 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 利,而忽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 儿童置于被动地位。因此,他主张应该把教 育理解为教育生活,并提出“教育即生活”。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 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 的生活,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 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 境,也就是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 人。
受教育者应该接受的知识
根据人类活动的重要程度,斯宾塞把教育排 列成以下的次序:
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准备做父母的教育 准备做公民的教育 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这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 条件下学习最需要知道和掌握的知识。
二、四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观
以下关于教育观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教育即预备
斯宾塞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 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作“教 育预备说”)。
在斯宾塞看来,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 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 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