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201201030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201201030


分析资料丰富,能很好 地建立起目的层的地球 能很好地控制住关键 化学剖面和岩相剖面, 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 能很好地标定测井资料。
体积法
分析资料较少或分布不 部分关键参数不系统, 大于等于 体积法、 有地震资料 均,不能系统标定测井 不能刻画其空间分布 0.01口/Km2 类比法 探井较少,不能在 资料。 特征 资料相对中等的 评价单元内控制目 地区 的层的分布特征 小于0.01 分析较少,无法标定测 关键参数少,无法刻 类比法、 有地震资料 口/Km2 井资料。 画其空间分布特征 体积法 无钻遇目的层的探 无地震资料 井
成因法
物质平衡法 体积法
类比法
体积丰度类比法 面积丰度类比法 特尔菲法
体积法
氯仿沥青“A”法
热解S1法
含油饱和度法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选取标准
勘探程度 探井资料 地震资料 探井密度 分析测试资料 关键参数资料 评价方法
探井较多,能在各 个构造部位及方位 资料相对较丰富 大于0.01 上控制地层的分布 有地震资料 的地区 口/Km2 特征,常规测井资 料齐全。
代表 井泥 页岩
生烃能力 生烃能力 评价 评价 含油气性 含油气性 评价 评价 油气赋存 油气赋存 状态研究 状态研究
氯仿 A分析 氯仿A 分析
干酪根分析 干酪根分析 全岩光片分析 全岩光片分析 Ro Ro分析 分析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4
对10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
收集整理 100多 口井的井筒资料和地化资料;
资料缺乏的地区

分析资料缺乏
关键参数缺乏
类比法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体积法:a.氯仿沥青“A”法;b.热解S1法;c.含油饱和度法;d.气油比法
氯仿沥青“A”法
计算公式1:Q油=S×h×ρ×(A×Ka轻- Ka吸 ×TOC) 获取参数: Q油 为页岩油量,104t;
建立了页岩评价参数共45个解释模型;
完成了泥页岩评价软件的编制;
完成了30余口井的有机非均值性分析
完成72口井的无机非均值性分析。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5 图件编制工作
186张
图名
数 量
图名
数量
页岩单井综合评价剖面
目的层系构造图 地层格架图 综合地层剖面 连井剖面 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泥页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图 单井测井响应初处理图件 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随埋深变化图 总计
成条件
有机碳含量 干酪根类型
<1.0
富集条 件 裂缝发育程
成熟度
不发育

油气显示
0.08
含油气
条件
页岩油显示
测试获得工
业页岩油气 流
完井或中途测 试获得低产工 业页岩油气流 钻井中有油气显示
钻井过程中泥 未见任何显
页岩气测异常 示
厚度 孔隙度
构造复杂程 度 基本地 质条件 (可压 性) 脆性矿物含 量 压力系数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参数类 型
参数名称
页岩厚度, m
权值
分值 1.0 >150 1.00~0.75 120~150 0.75~0.50 80~120 0.50~0.25 30~80 0.25~0 10~30 0 <10
备注
0.08
油气生
有机碳含量, % 干酪根类型 成熟度(Ro, %) 孔隙度,%
2012年 10~11月
资料调研和基础资料库建立
资源评价技术方案编制及培训
资源评价分级标准的建立及培训 关键参数研究 页岩油可采系数研究 典型凹陷应用及培训 研究成果的总结、修订和提交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1 资料调研 200多份
查阅国外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权威杂志论文80多篇(AAPG、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Geochemical et Cosmochimica Acta、Chemical Geology等)。 查阅国内石油地质论文60多篇(中国科学、天然气工业、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 沉积学报、地学前缘地质学报等) 查阅泥页岩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的相关书籍30多本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 法适用性分析 不同资源评价方法关 键参数确定
不同类型资源评价方法 优选 陆相页岩油气 (渤南、泌阳) 解剖区资源评价方法可行 性研究
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黄平、威远、长宁、綦江南、湘 中)
技 术 路 线 流 程 图
页岩基础地 质条件研究
关键参 数确定
分级评价 标准建立
页岩非均质 性评价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体积法:a.氯仿沥青“A”法;b.热解S1法;c.含油饱和度法;d.气油比法 热解S1法
计算公式2:Q油=S×h×ρ×(S1 × 10-1 ×Ks 轻- Ks吸 ×TOC) 获取参数: Q油 为页岩油量,104t;
S为泥页岩面积,km2;
h为泥页岩有效厚度,m;
S为泥页岩面积,km2;
h为泥页岩有效厚度,m;
ρ为泥页岩密度,t/m3; A 为氯仿沥青“A”含量,%;
Ka轻 为氯仿沥青“A”轻烃校正系数;
Ka吸 为氯仿沥青“A”吸附系数; TOC 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比较接近原油组分,计算参数获取技术成熟,精度较高,但含有部分吸附烃量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2012年10月
汇报内容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三、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体系及关键技术 四、页岩油资源评价实例:渤南洼陷 五、结论与问题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项目计划运行时间: 2011年10月至2012年04月
项目实际运行时间: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Si—预测区类比单元的面积(km2); Q—预测区的页岩油资源量(108m3或104t); Ki—类比刻度区页岩油资源丰度( 108m3 /km2); αi—预测区类比单元与标准区的类比相似系数; i—预测区子区的个数(i块或i层) ;
i
预测区地质类比总分 刻度区地质类比总分

类比法关键参数
2、不同类型页岩体积; 3、刻度区页岩油资源丰度;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完成工作量之 6 培训推广
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 2012年8月 北京 2012年6月 无锡 2012年2月 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汇报内容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三、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体系及关键技术 四、页岩油资源评价实例:渤南洼陷 五、结论与问题
2011年10月14日课题立项时专家组提出的要求:
为了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要求对中石化探区页岩
油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估而制定一套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即建立一套能覆盖中石化全区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标 准。
一、项目基本概况及完成情况


(1)确定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 (2)建立中石化探区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标准; (3)建立中石化探区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0.04
断裂不发育、断裂较少、褶 褶皱宽缓 >80 >1.8 皱较宽缓 60~80 1.8~1.6
断裂较发育或褶皱较紧闭
断裂发育、褶 断裂非常发 皱紧闭 10~20 1.0~1.2 育 <10 <1.0 <1500 >4500 埋藏深度应 根据各区具 体情况来定
(1)成因法(体积法)
含油饱和度法



N=100×A×h×Φ×So×ρo/Boi
式中:N:资源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有效厚度,m; Φ:有效孔隙度,%;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ρo:原油密度,t/m3; Boi:原油体积系数。
从方法上说,含油饱和度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其主要参数获取方法不够成熟,参数的 精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储备薄弱,大大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类比主要内容
0.18 0.10 0.15 0.1 0.04 >4.0 Ⅰ 0.75~0.85 >8.0 非常发育 完井或中途 2.0~4.0 Ⅰ~Ⅱ1 0.85~1.0 >6.0 较发育 1.0~2.0 Ⅱ1 0.6~0.75 6.0~4.0 发育 0.8~1.0 Ⅱ1~Ⅱ2 1.0~1.3 4.0~2.0 0.5~0.8 Ⅱ2 0.5~0.6、 1.3~2.0 1.0~2.0 一般 <0.5 Ⅲ <0.5、>2.0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类比刻度区解剖 目的 • 建立不同类型类比刻度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参数体系和参数 标准; • 求取用于资源量计算的类比参数、参数分布和参数预测模 型。 内容 • 石油地质特征的刻画与成藏条件的研究——刻度区类比参 数体系的建立 • 刻度区油气资源量的客观计算 • 资源类比参数的研究与建立
8
2 3 6 9 9 3 72 3
泥页岩气油比随埋深变化图
测井评价有机非均质性综合效果 地层压力随埋深变化图 地层温度随埋深变化图 泥页岩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氯仿沥青“A”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热解S1含量等值线图 页岩中含油强度等值线图 186
1
30 2 1 2 9 9 9 8
二、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流程
2、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介绍
(1)成因法(体积法)
气油比法
计算公式4:V气= Q油×r 获取参数:V气:伴生气体积,104m3;
相关主题